潘魯生:鄉村旅遊的新體驗
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傳統村落保護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留住它,還要讓它活起來,有生活的煙火氣,讓當地村民安居樂業。因為鄉村旅遊看的是鄉村肌理,體驗是風味小吃,感興趣的是區別城市的味道,還有鄉愁。從這個意義上看,把優勢轉化為旅遊産品,包括商業類的民宿、餐飲、小商品的介入也是一種必然。關鍵是在尊重文化、傳承文化的基礎上,以文化動力促進鄉村發展,做到“一村一品”,有特色,有活力,而不是刷墻式改造、破壞式開發、雷同化造景,要真正發揮鄉村自身的文化優勢,形成特色。
近日走訪了兩個村子——浙江湖州荻港村和新市古鎮,考察了村裏的傳統民居,與當地居民進行了交流。其中,荻港村是杭嘉湖平原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村,因河港兩岸荻蘆叢生而得名“荻港”,自古有“苕溪漁隱”之稱。這個村子的歷史很悠久,留下了不少古跡,而且自古以來有崇文尚禮、尊師重教的傳統,並在生産生活中傳承漁業文化,成為今天的全國文明村、中國傳統古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新市古鎮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建制歷史就有1700多年,是浙北地區大運河側的重要商埠。鎮上河道如網,水街相依,居民臨河而建,傍橋而市,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可以説是自古繁華,民風質樸,人才輩出,既富有水鄉古建,也包含人文勝跡、詩書傳統。
結合多年來對傳統村落調研以及對鄉村旅遊發展的了解,尤其感受到,鄉村旅遊要把握機遇,抓住特色,提升品質,深化內涵,把握從“看景”“觀光”到“場景化體驗”,從“賞物”到“文創造物”,從“品嘗美食”到廣泛傳播美食,從“打卡”“到此一遊”到“養心”“候鳥式停留”轉化,適應新形勢、新業態、新機遇,實現文化創富、高品質發展,使鄉村旅遊造福村民、村民在旅遊發展中得到實惠。
從“看景”“觀光”到“場景化體驗”是當前文旅發展的典型趨勢,旅遊休閒消費者已沉迷于場景之中。對於傳統村落乃至廣大鄉村而言,旅遊的場景化更需要留住鄉村特色,留住田園生活,不是孤立地去保護某一坐古建,而是營建鄉村的美好生活,留住鄉村的鄉土氣息和煙火氣,實現生活沉浸,實現鄉村不同於城市的文化吸引力。
從“賞物”到“文創造物”也是提升文旅參與感、體驗度的重要轉變。旅遊者的需求在不斷提升,到鄉村不僅是欣賞地方文化遺産,感受鄉土風物之美,還要體驗民藝之美、手藝之美。發展城鄉旅遊不能停留在“門票經濟”層面,而要向文化體驗上提升,不能停留在銷售旅遊紀念品的層面,而要創造條件讓旅遊者參與進來,親手製作,親身參與,記憶會更深,更有意義。旅遊發展更能有人氣,産生持續效力。
鄉村旅遊需要進一步適應當前數字經濟以及消費方式、資訊傳播方式的變化,從遊客“品嘗美食”到廣泛傳播美食,從遊客“打卡”“到此一遊”到“養心”“候鳥式停留”轉化。旅游離不開飲食,一方水土一方人,地方有地方小吃,在鄉村要鄉村的風味,不同於大城市的預製菜品,地方名吃很重要,鄉村飲食要講風味,食材好,有味道。在此基礎上,使遊客不只是美食的消費者,還是鄉村美食的傳播者,帶動流量,帶動鄉村美食發展。與此同時,旅遊發展要向“養心之旅”的層面發展,不是打卡獵奇,而是一來再來,有持續的吸引力,形成顧客粘性。要從“養心”上下功夫,就不能停留在造景觀、搞活動的層面,而是改善生活,養護自然,讓鄉村整體的生活、生態吸引人、留住人,讓人們願意沉浸其中、流連其中,成為鄉村建設發展的一份子。
江南的三月,油菜花盛開,老村子在春光裏格外秀麗。遊客點綴了春天的景點,田園旅遊透著詩意與生機。發展鄉村旅遊是惠及老百姓的事業,不僅有經濟利益更有社會效益,實現傳統文化村落惠民發展的目的。鄉村的景色、鄉村的文化、鄉村的生活成為人們一再駐足回首、沉浸其中的所在,這也正是鄉村振興的願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