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館約十萬件藏品,三分之一來自捐贈。這是記者採訪該館後最深刻的印象。
日前,浙江省博物館發佈徵集令,向海內外徵集與浙江地區歷史沿革、社會生活相關的物證和書證。據悉,自建館以來,該館已累計接受來自社會各界近千人次的捐贈。館藏珍貴文物中,捐贈文物的佔比高達45%。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水華表示,捐贈的文物,是該館得以日益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石之一。
事實上,不止浙江省博物館,在全國,捐贈是絕大多數博物館文物收藏的重要渠道,如上海市博物館的珍貴文物有23.6%來自捐贈,各地博物館也曾發文倡議捐贈文物。
文物捐贈意義何在?是為了豐富館藏嗎?這或許是其中一個原因,但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保護和傳承。保護,可以是設施設備上的。
保護文物,最好讓其所處環境的溫濕度,始終穩定在某一數值之內。如秦始皇兵馬俑雖然埋在土裏2000多年,但因環境不變,剛出土時仍和新的一樣。浙江省博物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平時較少展出,展出時放置於恒溫恒濕櫃中,連照明的燈也都有一定的要求。
陳水華表示,若將博物館同等的設備搬到家中,無論購買還是維護,並不便宜。收藏的東西少,專門建一個庫房,如何做好保護也是個難題。這也是為什麼國外很多藏家願意將文物寄存在博物館的原因。
保護,也在於為明天收藏今天。
20世紀50年代,畫家黃賓虹去世後,家人遵照他的遺願,向浙江省博物館捐贈了一萬餘件黃賓虹的個人藏品和書畫作品。黃賓虹的夫人曾説“廚房之外,皆可取走”。
“他們家沒有留下一件黃賓虹的真跡,挂在墻上的都是倣品。”陳水華説,正是因為黃家的慷慨和無私,才使浙江省博物館成為黃賓虹作品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因為文物捐贈,今天的我們,才得以在西湖周圍見到他的故居、展覽。
其實對於博物館而言,收藏只是開始,更重要的環節在於對文物的研究、活化,這也是傳承的體現。
章太炎嫡孫章念馳曾向章太炎故居紀念館捐贈了章太炎書法、印章、文房四寶、古籍、拓片、瓷器等文物。他説,捐贈是身為章太炎後人的責任使然,自己也有“私心”:將章太炎的故事保留下來、傳下去。
“故居是這批文物最好的歸宿。”章念馳説,當下人們對章太炎的了解並不透徹,作為後人,不能靠這些文物變現,展出、研究才能讓它們更具價值。
在記者看來,文物捐贈不僅是義舉,也是善舉,更是一舉三得。一方面,文物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諸多的歷史資訊被不斷挖掘、研究。另一方面,觀眾也在參觀中得到了文化滋養。
但文博機構在保護好、利用好這批文物的同時,也應在保障捐獻人的權益上作出積極而可能的努力。
記者觀察到,在浙江省博物館徵集令發出一週後,相同的內容又發佈了兩次。與第一次不同,後兩次海報的“主角”分別成了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和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它們是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屬捐贈所得,海報上寫了捐贈人或捐贈單位的名字。
陳水華表示,除了為捐贈者頒發證書、公開致謝,捐贈者的個人資訊、簡介、捐贈事跡等將作為藏品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博物館永久記錄保存。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也將設置一面捐贈墻,銘刻捐贈者的名字。
這是無聲的感激,也是對捐贈者最好的獎勵。對於博物館而言,在文物收藏上,不僅“重物”,也要“重人”,如此才會有更多的後來者。(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