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做文物的守護者、文化的傳播者

發佈時間:2022-08-01 08:34:49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劉劍輝 | 責任編輯:謝榮宇

近日,作為中國義大利文化和旅遊年的重要項目,“義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隆重開幕,展出來自義大利全國26家國家級博物館的308套共503件珍貴文物。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散的今天,中意雙方克服重重困難,首次通過視頻點交文物,圓滿完成跨國文物策展合作模式的一次創新性嘗試。其中,國博十余名文物保護修復人員協助策展團隊完成了此項工作,來自青銅器、金銀器、石質、陶瓷、壁畫等方向的修復師對接相應的義大利文物,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保護修復,為這場國際展覽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

文物跨國展覽是中外交流的橋梁。在文物“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過程中,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肩負著為文物“漂洋過海”保駕護航的重任。從國博成立伊始,就可以在跨國展覽中看到文物保護的身影。1912年7月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次年便應邀參加德國萊比錫萬國文字印刷術展覽會,向德方出借乾隆玉刻十三經序文、“表章經學之寶”印璽等文物。據記載,當時除了出借展品,還為之“攝照古器物影片,摹拓石刻”。攝影可以存證,以便返還時對照,兼備出版之用;摹拓可以留存器物形貌和圖文資料,也常替代原件展出,二者都是常見的文物保護輔助手段。

新中國成立後,東方古國以嶄新的姿態走向國際社會。1950年,國博應邀參加蘇聯舉辦的“中國藝展”,最終選中89件展品。為了確保文物安全,國博申請了一筆專項經費,精心準備包裝材料,托裱裝潢,備制匣囊。當時,展品中有一幅明代《絲繡天王像》經過專門修復,既提升了對外展示效果,又有利於文物本身的保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項文化事業參與到日益多元的國際交流中,文物保護修復事業亦然。1989年,美國文物保護技術專家訪華團來國博做學術報告,並參觀實驗室和修復室,交流業務。20世紀90年代,國博和加拿大保護中國文物基金會合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物保護交流,如選派訪問學者赴加拿大研修,簽署合作協議添置大型科學儀器,共同舉辦文物保護成果展等。在“引進來”的同時,國博的保護修復技藝也在國際合作中積極“走出去”。1999年,國博書畫臨摹裝裱室幫助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完成其所藏3幅中國字畫的揭裱修復,在國際交流中展示了傳統技藝的魅力。此外,日本、義大利等國文保修復專家積極來訪交流。

近10年來,國博文物保護修復專家先後應邀赴法國博物館研究與修復中心、法國國家遺産學院、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南韓國立中央博物館等國際知名文博機構開展文物保護修復方面的學術交流。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藏品保護專業委員會的依託單位,國博還積極對接國際博物館協會藏品保護專委會,在文物保護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2018年以來,國博文物修復師先後赴中國駐俄羅斯、馬來西亞、埃及等國大使館修復字畫,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今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立110週年,作為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這裡不僅是文物保護修復的重鎮,還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多元與包容在這裡得到淋漓盡致的闡釋。本著“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在傳統修復技藝與現代科學手段的有機結合中,國家博物館的文物保護修復事業,將堅守文物“守護者”的職責與使命,在國際交流中繼續講述好中國故事。

(作者係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修復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