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她題材”電視劇:彰顯新時代女性力量

發佈時間:2022-07-28 09:37:16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楊慧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文藝觀潮】

近年來,女性形象的走紅、女性創作的迭代,成為電視與網路視聽創作領域一種引人關注的現象。尤其近日,《加油!媽媽》《女士的法則》《乘風破浪》等表現女性形象、展示女性風采的作品陸續上線。根據已開機及待播的影視作品公開資訊,接下來還將有一大批“她題材”作品紛至遝來。種種跡象表明,“她題材”影視作品盛行的時代已來臨。

“她題材”的突破:不讓鬚眉的多面紅顏

“她題材”的興起,源自社會文化變遷。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成為觀眾席裏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們對性別平等的呼籲、對女性成長的吶喊、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催生了“她題材”作品層出不窮的熱鬧。其中,“她題材”電視劇是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作品類別。

回溯歷史,我國電視劇從不缺少對女性的刻畫,從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開始,女性一直是我國電視劇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但近年來的“她題材”跟傳統電視劇對女性的關注有明顯區別。“她題材”強調女性視角、女性主角、女性情感和女性成長。劇中女性不再是被凝視的被動姿態,而是逐漸主體化,更勇於進行自我表達。這種轉變使女性的訴求受到更多社會關注。

當下最能代表“她題材”的電視劇多是現實題材,這些作品聚焦時代、立足當下,關注女性的現實處境、人生命運,在對女性的塑造上取得了頗多突破,使女性形象得到了極大豐富。家庭身份往往是傳統電視劇中女性最重要的社會身份,如母親、女兒、大姐、妻子。而“她題材”使女性形象跳出了家庭敘事邏輯,併為女性的事業發展搖旗吶喊。“她題材”中的女性可以從事任何行業,《完美伴侶》的陳珊是律師,《安家》的房似錦是房産仲介店長,《暴風眼》的安靜是國安人員,均事業有成且獨當一面。女主角的選擇也突破了年齡束縛,《超越》《二十不惑》裏有女性在青少年時代的青春與奮鬥,《我在他鄉挺好的》《三十而已》裏有女性在中青年時期的情感與事業,而《親愛的她們》《老閨蜜》裏有女性進入老年後的生活與思考。在這些不同於傳統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核心突破是對女性個人價值的尋回,即作品中女性的生命意義不再只是從一個家庭進入另一個家庭,不再只是從女兒到妻子再到母親,而是擁有自身獨立的價值,並以故事去呈現和探索人生的多種可能性。

女性情感也得到了更立體深入的刻畫。親情關係裏,“女兒”們可以對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發起控訴,《安家》裏的房似錦、《歡樂頌》裏的樊勝美,都是直面這一社會問題的女性形象;“母親”除了“虎媽”和“慈母”這兩種極端塑造,也有了多種面相,類似電影《你好,李煥英》式的對於母親青春的追憶,出現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您好!母親大人》等劇裏。友情方面,女性之間的姐妹情誼成為重點描摹對象。《空房子》《香樟樹》等電視劇在多年前曾將姐妹情誼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後來劇集呈現的女性友誼一度被扭曲、醜化,如電視劇《咱們結婚吧》裏的藍未未,為女主角楊桃可以兩肋插刀,但還是搶了她男友,顯示出女性友誼的貌合神離與不堪一擊。而當下聚焦姐妹情誼的“她題材”劇集不勝枚舉,甚至出現雙女主和多女主劇的流行。如《流金歲月》《了不起的女孩》《歡樂頌》《我在他鄉挺好的》等,這些故事中女性互助貫穿始終,一定程度上告別了男性拯救女性的傳統敘事。女性之間不僅是同盟,也成了鏡像,映照彼此成長。愛情故事仍然是眾多“她題材”的必備元素。比起傳統愛情敘事,“她題材”淡化了女性在愛情中“戀愛腦”的比例,即女性並不以愛情作為全部價值。很多作品尊重女性當下面對愛情和婚姻的多種可能性,女強男弱、姐弟戀、全職太太等不同模式下的愛情都得到理解和尊重。

從劇集生産來説,“她題材”拓展了故事類型,家庭情感題材雖然仍佔比不低,但也有大量劇集從家庭選題中跳脫出去,面向更廣闊的生活。在拓展過程中,類型融合成明顯趨勢,如融合懸疑類型的《摩天大樓》《江照黎明》,融合職場類型的《請叫我總監》《女士的法則》。在多種類型化敘事雜糅中,尋找女性故事的新講法,探索女性角色的新落點,既是藝術創作上的創新,也是社會文化上的創新。此外,“她題材”電視劇的故事來源越來越豐富,除了原創之外,還有小説改編,如《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司藤》等,以及引進國外劇集翻拍,如《安家》《不完美的她》等。這些女性題材電視劇,顯示了“她題材”創作的多元創新和國際視野。

“她題材”的缺憾:難免刻板的性別困境

“她題材”電視劇雖然在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不少突破,但其在對女性故事的表達中仍存在不少缺憾。許多“她題材”劇集過分強調女性的性別身份,且在劇中常常安排或顯性或隱性的男性聲音作為對女性的評價、判斷標準,甚至以男性角色作為故事動力或轉機。《我的前半生》在原作小説的基礎上加入賀涵這個角色,成為羅子君新生的重要助力,《北京女子圖鑒》裏陳可憑藉多段男女關係在工作上謀得發展,令原本的女性奮鬥闖蕩故事變味,導致故事想表現的女性獨立成長成了鏡花水月。

一些“她題材”電視劇將男女二元結構作為一種元敘事,依然以愛情和婚姻為主線完成故事。為了體現出女性意識,創作者選擇對準性別問題開炮,用一種強戲劇方式構建兩性對立和性別焦慮。以《三十而已》《婚姻的兩種猜想》為例,不同性格、不同追求的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皆動輒得咎,無論如何摸爬滾打都一身傷口。其中對婚戀的想像、對兩性關係的想像作為戲劇衝突也許犀利,但作為反映現實的影像未免片面,最終只能是一種包裝在現實主義皮相下的偽現實主義。

另外,雖然電視劇塑造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形象,但很多角色又呈現出新的套路模式,演變成了對女性處境、女性問題新的簡化和刻板化處理。校園劇和職場劇的書寫尤其容易流於懸浮和單調,《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二十不惑》等劇女主角的經歷離真實的學生生活相距甚遠,《女心理師》《女士的法則》等對女性職場的刻畫也不太契合實際。事實上,不同人生階段的女性千人千面,可成為“她題材”絕佳的故事取材。創作者不應為了追趕熱門模式,而放棄腳踏實地的創新。

“她題材”的未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協奏

可以想見,“她題材”電視劇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構成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類別。一方面是因為它具有文化創新、類型創新的視聽藝術價值;另一方面是其對女性故事和女性形象的突破,也承載了社會進步與性別平等的文化意義。

“她題材”今後的發展,有多種可參考的方向,比如進一步立足於現實。從以往的“她題材”電視劇可見,對女性的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等現實痛點的展示,往往會令劇集産生較大社會反響,甚至形成超越電視劇本身的文化效應。其中有些劇集走勢極端,成了話題大於內容的話題劇。真正的現實主義,應該是以現實生活為源泉,恰如其分地展現當代女性的慾望與焦慮,歡喜與憂愁。而這樣具有現實質感的作品,不僅能夠與觀眾對話,也能夠為我國電視劇高品質發展添磚加瓦。

同時,“她題材”創作可適當融合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在“實然”的基礎上疊加一些“應然”的元素,引導觀眾在思考現實問題之餘,讓他們的現實焦慮與壓力得到宣泄。在觀眾對電視劇的文化需求中,輕鬆消遣、獲得溫暖慰藉也是一大組成,《我的巴比倫戀人》《司藤》等劇就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新穎細膩的筆觸,正視和回應了部分觀眾的這種心理需求。

還需要注意的是,追求性別平等並不需要通過矮化男性或者製造性別對立的方式來體現。一味強戲劇性地刻畫男女矛盾,會給觀眾一種過激的快感,但同時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扭曲,對男女關係的一種扭曲。良性的“她題材”電視劇,應該塑造更良性的性別關係。

(作者:楊 慧,係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文化産業係講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