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譜寫文化發展新篇章——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綜述

發佈時間:2022-07-27 15:19:0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董璐 王雨馨 高暢 | 責任編輯:和海佳

新華網北京7月27日電 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譜寫文化發展新篇章——首屆北京文化論壇綜述

  新華網記者董璐、王雨馨、高暢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7月25日至26日,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以“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為年度主題的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來自政府部門和文化單位負責人、專家學者、知名作家、演藝人士以及基層文化工作者圍繞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譜寫文旅融合新篇章、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論壇評選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1年度十件大事”,發佈《北京文化産業發展白皮書(2022)》,編輯出版《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成就圖冊》。

  與會各方普遍認為,北京應立足“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要把北京文化論壇打造成建言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創新的一流平臺,塑造為具有中國風韻、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

  文化潤北京 百姓幸福感提升

  北京有著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深厚的歷史文化,見證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成就了首都北京的獨特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立足“四個中心”功能定位,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不斷推進文化建設。城市文明風尚日益濃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三條文化帶”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實施……北京文化建設成果豐碩,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在北京市東城區,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獨具特色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發展,盡顯城市之美、文化之美。

  承載多樣地域文化的會館,是歷史留給北京的獨特文化遺産。在東城區顏料會館,音樂悠揚婉轉,鼓點鏗鏘激昂,一場精彩的文化演出正在上演。東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鐵峰説,顏料會館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東城區依託會館資源,不斷探索會館活化利用,打造了一批小而精、小而雅、小而美的戲曲,融合了京劇、舞蹈、器樂演奏等多種形式,讓百年戲臺再現光影,豐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約7.8公里的中軸線始建於元代,距今已有700多年。中軸線展現了北京厚重的古城韻味,其間散落著諸多文化遺産明珠,永定門禦道遺址就是其中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腳下一塊塊石板飽含滄桑,見證著時代變遷和城市發展。

  而在曾經雜院林立的草廠三里河,改造後建築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小橋、流水、廊亭、人家,好似一幅“白墻灰瓦雨如煙,古意石橋月半彎”的水鄉畫卷。這是北京近年來恢復古都風貌、打造文化金名片的新嘗試。“生態好了,這裡真正成為一個能讓大家能記住鄉愁的地方。”北京天街集團副總經理吳睿娜説。

  近年來,北京以中軸線申遺為抓手,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和有機更新,推動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髮展,千年古都煥發新光彩。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地標,不僅展示著北京的歷史和風貌,也讓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

  文化促發展 創新之城魅力足

  在25日舉行的開幕式暨主論壇發佈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1年度十件大事”中,“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駛入‘快車道’”“北京文化産業新業態迸發新活力”等入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力度之大。

  同日舉行的主論壇圓桌對話環節,圍繞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相關話題,與會嘉賓展開熱烈討論。“在繼承文化根脈的同時,不斷將文化軟實力嵌入到空間佈局中,實現城市文脈新的生長,”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以東城區的實踐舉例表達了自己對文化保護和城市發展關係的看法。他説,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培育故宮、王府井、隆福寺等文化矩陣,通過串珠成鏈,資源互補,把不同的氣質調和起來,實現“文化、人、空間、産業”融合共生。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更多力量。在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安來順看來,北京文化底蘊深厚,有500多萬件可移動的文物,故宮、國博、首博都和國外建立了制度性合作,再加上中軸線申遺,北京建設“博物館之城”潛力無限。“中國的博物館,中國文博界的大門正在越開越大,”他説。

  加快“博物館之城”建設,是加強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重要佈局。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白崇説,未來北京將在依託“兩軸三帶”建構博物館之城輪廓肌理,推動形成地標性大型博物館群落,不斷優化博物館佈局的同時,不斷提升博物館發展品質,讓博物館與城市發展共生共融。

  圖為在高空步道上欣賞首鋼園區和周邊景觀,感受工業風貌、科技文化與自然山色的完美融合。新華網 畢尚宏 攝

  在北京,文化的力量滲透到了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

  如何讓工業遺産“活”起來?走進北京西長安街延長線上的首鋼園,連綿山脈、鋼廠遺存、冬奧場館相互映襯。斑駁的三高爐、冷卻塔、筒倉……曾經“鋼花四濺、鐵水奔流”老鋼鐵工業園,已經變身為奧運公園和科幻産業園區,煥發出新活力。這裡不僅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也是將工業遺産保護和城市更新改造有機結合的一個典範。

  不止是首鋼園。老舊廠房改造成産業園區,工業遺存與現代文化産業融合重生,北京坊、798、郎園等文化産業園區發展越來越快……在文化的助力下,北京城市更新成效顯著,彰顯出創新之城的神奇魅力。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E9創新工場,前身是北京雙橋乳品廠,是運用老廠房“騰籠換鳥”拓展城市文化空間、進行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的一個典型。記者在現場看到,由原乳品廠車間管線與LED螢幕組合而成的裝置科技感十足,由原乳品廠生産線改造而成的咖啡休閒區工業風濃郁。工場副總經理張超説,園區現有企業100多家,文化科技類佔比近九成,業態涉及元宇宙、軟體開發、5G數控及雲計算、人工智慧技術等前沿科技和新媒體內容傳播等。

  園區企業鯨世科技負責人楊利堃説,我們用藝術和科技賦能文博文創等領域,通過數字化博物館突破物理空間限制,為人們打造沉浸式體驗,在寓教于樂中傳播傳統文化。

  文化強自信 做好文化發展這篇大文章

  25日晚,石景山區首鋼園三號高爐流光溢彩,光影變幻間盡顯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蘊的交融共鳴,一場“大型沉浸式交響音詩畫”正在上演,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也拉開了帷幕。

  近年來,北京市推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此次文化節以“山河永定,共向未來”為主題,通過開幕式文藝演出、遊走“三山五園”活動、舉辦文化論壇等展現西山永定河獨特的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蘊。

  在26日舉行的“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基因傳承賡續、博物館之城建設、文物活化利用等不同角度進行深入交流研討,推動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創新,進一步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推動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同期舉行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文化交流與合作”分論壇,與會嘉賓探討了“未來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趨勢” “如何推動産生文藝精品” “新時代的影視精品創作”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

  與會嘉賓認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交流。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既有助於呈現不同文化之美,又有助於創造一個更美好、更緊密的世界。

  精彩觀點雲集,文化地標亮眼,文旅線路引人入勝,文化惠民成果觸手可及……論壇期間編輯出版的《“京”彩文化——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成就圖冊》,精選200余張照片,生動展現五年來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纍纍碩果。而在這些美好的照片之外,北京以人為本打造的這座“文化之城”,正以文化的力量溫潤著城市,滋養著住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今年年初舉行的北京冬奧會上,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中華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迸發時代活力,不僅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的從容姿態,也傳遞出更深層次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無形而有力。隨著公共文化服務水準不斷提升,“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建設深入推進,市民身邊的“文化家園”越來越多……文化自信紮根到了百姓心中,融入到了百姓生活。 家住美後肆時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附近的居民呂楠説,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僅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項目,還能讓孩子在寓教于樂中獲得成長,生活幸福感更強了。

  未來,北京將繼續以文化人、培根鑄魂,做好首都文化發展這篇大文章,以更昂揚的文化自信,打造歷史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時尚交相輝映的魅力之城。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