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明之光閃耀新時代——來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報道

發佈時間:2022-02-28 08:51:1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張 賀 鄭海鷗 劉 陽 王 玨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文明是美好,是溫暖,更是力量。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培育時代新人、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作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等一系列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戰略部署。

2018年7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會議強調,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要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動員和激勵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緊緊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做什麼、誰來做、怎樣做”的問題,堅持試點先行,勇於探索創新,使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逐漸成為學習傳播科學理論的大眾平臺、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堅強陣地、培養時代新人和弘揚時代新風的精神家園、開展中國特色志願服務的廣闊舞臺。一個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如一朵朵盛開的鮮花,把文明的馨香送往千家萬戶,把神州大地裝點得分外美好……

宣講鮮活多樣

理論深入人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捨、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在內蒙古大草原,烏蘭牧騎隊員們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唱支山歌給黨聽》贏得陣陣掌聲。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內蒙古自治區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數十支烏蘭牧騎深入基層一線,把文藝演出與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把黨史故事演給農牧民看,好評如潮。

從成立之日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就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領導幹部講政策講成就講形勢,專家學者講學理講道理講哲理,老百姓講身邊人身邊事身邊的變化,青年人講給青年聽、“百姓名嘴”講給群眾聽、身邊榜樣講給身邊人聽……深刻的觀點、生動的案例、鮮活的語言融為一體;一支支紮根在基層、活躍在基層的宣講隊伍第一時間把黨的理論政策傳到群眾身邊,送進百姓心坎,讓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國共産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矢志不渝跟黨走。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近年來,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從隊伍、內容、方式、場所等方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把握群眾認知規律和接受習慣,統籌運用傳統陣地和新載體新手段開展常態化宣傳教育,理論宣傳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情景劇、快板、器樂配唱、沙畫説故事……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鄞鈴”文藝微黨課宣講團把“講理論”與“講故事”相結合,深受基層黨員群眾歡迎。鄞州區橫溪鎮金峨村村民朱裕仁説:“宣講十分接地氣,像我這樣文化程度不高的,也能聽得懂!”

中央音樂學院在浙江省寧波市、陜西省延安市、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等地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選派優秀教師在音樂教育、藝術講座、節目編排等方面予以支援,並組織音樂黨課活動,用音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基層落地生根。

從“一人講”到“大家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建“草根”宣講團,發動“百姓名嘴”,身邊人講身邊事,生動活潑、針對性強,增強了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

“嘿喲嗬……尋烏河水波連波,一法一規總關情,百科全書民法典,生老病死它都管……”江西省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村民王煥平是遠近聞名的“百姓名嘴”,不但有一副好嗓子,更擅長將時事新聞和黨的政策編成歌謠。依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百姓名嘴”工程,王煥平已創作出300多首山歌。“山歌老王”等一批“百姓名嘴”宣講隊,已開展宣講2600多場次,受眾達10余萬。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只有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才能增強對群眾特別是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感召力。

北京市海澱區是科技、教育資源聚集區,為凝聚“彈性工作”的上班族,上地科技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錄製10部XR(擴展現實)融媒體微黨課。從腳本、講述到剪輯、直播均由志願者完成,讓大家在“科技+”中學百年黨史、思美好生活、悟拼搏精神。

越來越多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宣講,使宣講的廣度、深度和力度成倍提高,聲聲入耳、句句入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志願匯聚力量

服務溫暖人心

“千頭萬緒的事,説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每到群眾家中,常會問一問,還有什麼困難,父老鄉親的話我都記在心裏”。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賀詞,樸實話語蘊含著真摯情感,體現著大黨大國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必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既解決實際問題又解決思想問題,更好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瞄準群眾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切實履行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贏得群眾讚譽。

“春有草莓夏有桃,秋有葡萄冬有棗;一年四季花盛開,月月都有鮮果採。”江蘇省句容市是聞名全國的水果之鄉,丁莊村更是全國知名的葡萄種植基地。句容市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葡萄架下的文明實踐”科技助農志願服務項目,1800多名志願者一邊傳授葡萄栽培技術,一邊宣講黨的理論政策,讓科學理論與農民生産生活深度交融,不但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普及,而且大幅提升了農民收入。丁莊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志軍説:“志願服務和理論宣講使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大家都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奔小康的幹勁更足了。”

文明大篷車,駛入百姓家。針對本地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的現狀,陜西省志丹縣打造“文明大篷車”志願服務品牌,推出32類180個志願服務功能表,由百姓“點單”,志願者“接單”,利用重要節日、農村集市,開展“流動式”到府服務。“這樣的志願服務項目,具體、豐富、精準。”人們豎起大拇指。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在加速轉型,城鎮化和老齡化進程在加速發展,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城市“空巢老人”等群體對生活輔助和心理撫慰的需求格外迫切。

安徽省天長市外出務工人員眾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服務溫暖民心”主題志願服務活動,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和殘障人員等為重點服務對象。全市有3500多名志願者與困難家庭人員結成“一助一”或“多助一”對子,給老人買菜送藥、給孩子辦閱讀課外班、教老人使用智慧手機……精準週到的貼心幫扶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

目前,我國註冊志願者已超過2億人,志願者傾力付出、傾情投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共産黨好”“社會主義好”,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帶給基層的活力,從而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

助力基層治理

營造和諧關係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

近年來,多地探索縣域統籌、鎮級指導、村級實施,按照人口規模和居住狀況,整合綜治、黨建等網格資源,劃分文明實踐網格。基層幹部、老幹部、鄉賢擔任網格長,從退伍軍人、畢業大學生、優秀青年志願者等群體中選拔合適人選作為“專管員”充實到各文明實踐網格。以網格為活動單元,廣大志願者聯繫到戶,及時掌握群眾需求和思想動態,開展到府詢單、矛盾調處、關愛服務等有針對性的服務,大大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水準。

“鐵腳板”顧秋義近來忙得不可開交。為了掌握群眾生活狀況,作為網格員的他,正挨家挨戶地行走察看,了解困難、蒐集需求。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的943個網格內,有千余名像顧秋義這樣的網格員,他們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員重點任務清單》,全天候、巡迴式用心走訪,並通過“港城網格通”應用軟體,將從群眾飯桌前、田埂上蒐集來的“槽點”“痛點”及時錄入“數據庫”。“服務貼心,行動暖心。”張家港市民交口稱讚。

社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一些地區用網格助推治理,一些地區則用積分撬動文明,充分激發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不久前,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鎮廟崗村一組徐某某與鄰里鬧矛盾,經兩次調解仍未達成協定。在第三次調解中,徐某某很快同意了村裏的調解協議。為啥?“我們實行誠信積分制度,村民如果失信將扣除相應積分。年終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根據分值確定失信戶和誠信戶。”宜都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誠信戶可根據分值在愛心超市兌換相應獎品;失信戶將取消相關福利待遇。”

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通過家庭文明誠信檔案的宣傳運用,讓雙方當事人明理、知錯、誠信、守法,已成為宜都成功化解矛盾糾紛的“秘訣”,在調節化解矛盾、治理大操大辦、開展環境整治等鄉村治理工作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家庭文明誠信檔案建設已在山東省榮成市、貴州省安順市等地廣泛實施,做守信之人、立文明家風、共建和諧社會的意識深入人心,群眾自治落到實處。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廣大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積極投身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百姓民生,融入社會治理,助力疫情防控,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治理的生力軍,在扶弱助殘、教育文化、科技衛生、法律援助、應急救助等領域揮灑著汗水、貢獻著愛心,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

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深入推進,群眾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積極開展公益服務、糾紛調處、幫教幫扶、心理疏導、平安建設等,勾畫了共建共治共用的同心圓,是政府力量的有力補充,成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深入移風易俗

促進鄉風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2018年8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在2020年12月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科學知識,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切實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推動鄉風民風更加純樸、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走進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韓村的文化禮堂,一面“笑臉墻”迎面而來,1000多張村民的笑臉如和煦的陽光,溫暖直抵心窩。

幾年前,針對村裏紅白事鋪張浪費、大操大辦,黨總支牽頭,村民代表共同修訂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不管誰家,最高標準是每桌400元。”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開源説,“既能把事兒辦漂亮,還能省錢,老百姓都很支援,也逐漸習慣了‘有素菜、不油膩、爭取光碟’的宴席。”延續了幾輩子的“老規矩”改了,村民不再為不堪重負的“人情債”苦惱,經濟負擔也減輕了,老百姓真正嘗到了甜頭。如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蔚然成風。

規範婚喪禮俗,完善村規民約、市民公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婚喪事新辦簡辦,對操辦時限、隨禮金額、宴席規模等劃定上限標準;開展形式多樣的“講文明、樹新風”志願服務,普及新思想、新觀念,倡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開展道德評議,定期對村民道德行為開展評議……近年來,各地通過一系列探索,不斷深化移風易俗,鄉風民風為之一新。

以文化人,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特別重視在廣大鄉村培育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開展常識普及、經典誦讀、非遺傳承、戲曲歌咏等活動,老百姓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傳統美德、文明新風的理解,自覺求新求變求進步。多地聚焦培育優良家風,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活動,通過百家宴、鄰里談心會、家風展示會等形式,推動形成以德為鄰、與鄰為善、互信互助新型鄰里關係。

“石榴紅,紅石榴,石榴紅來紅彤彤,紅彤彤。山村一片好美景,榴鄉人們開顏笑,同慶咱鄉村大振興……”生動的唱詞,悠揚的曲聲,贏得村民陣陣喝彩。在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壇山街道徐樓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院內,徐樓社區藝術團自編自導自演、展現鄉村振興新貌的柳琴戲《石榴紅了》正在上演,現場坐滿了男女老少,“咱就愛聽這傳統戲曲,有意思得很!”村民説。

利用傳統文化弘揚新時代精神文明是藝術團的拿手好戲,團員們利用豫劇、柳琴、琴書、快板等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圍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移風易俗等,用身邊人身邊事創作了許多接地氣、貼民心的優秀文藝作品,深受群眾歡迎。成立10年來,徐樓社區藝術團始終堅持通過文藝節目傳遞文明新風尚,累計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千余場,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榜樣是鮮活的正能量、是看得見的價值觀。在山東省壽光市臺頭鎮南兵村,“星級文明戶”“最美志願者”等系列文明實踐評選活動人氣很高。圍繞“辦好發展的事、捐助惠民的事、做好樹正氣的事、調解矛盾糾紛的事”,村裏將村內好人好事記錄在冊,並線上上線下廣泛宣傳。南兵村還設置了“孝老服務愛心墻”褒揚村民孝親行為,每到年底,還對村民家庭美德進行評議,公開選舉好家庭、好黨員等,讓每名村民在心裏“稱人先稱己”……多措並舉,“好人好報、德者受尊”的價值觀念深入弘揚,人人爭當先進,村風民風持續向好。

讓信仰的旗幟在基層飄揚,讓理想的明燈在人民的心中閃亮,讓文明的風尚傳遍神州……當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正在全方位推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定會更好發揮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的作用,激勵人民群眾奮進新征程。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8日 01 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