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日訊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常委、文化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今天表示,他將在會上提交“關於加強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國家收藏與利用,以多元之美書寫中華民族團結的同心圓”的提案,呼籲今後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加強國家層面對於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系統性收藏和利用。他建議由中國美術館牽頭成立課題組,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考察,全面梳理少數民族地區民間美術狀況,建立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國家收藏規劃和專項扶持資金,促進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保護。
中國的民間美術包含中華各民族人民根植于鄉土文化之上創造出的具有本原審美文化特徵的各類民間造型藝術形式。它們廣泛應用於各民族的生活場域,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貫穿于宗教祭祀、生活裝飾、審美娛樂、勞作功用之中,從形式上包含有繪畫、服飾、頭飾、刺繡、染織、玩具、紙扎、戲具、雕塑、傢具、器皿、農具等種類。
吳為山分析指出,各民族的民間美術是燦爛文化的物質形式,也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呈現了各族人民在民間生活中對於美的最樸素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祈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日漸加劇。廣袤的鄉土社會原有的生活與勞作空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生活方式的轉變,使各民族的民間美術失去了原有的生存語境,逐步消亡與流失。
吳為山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國家就開始對民間美術進行了搶救性收藏。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美術的最高殿堂在民間美術傳承和保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機構設置到展覽、收藏、研究都保證了民間美術事業的發展。其中近六萬件套民間美術的收藏主要來源於這個時期。但是,由於時代條件的限制,這時期的民間美術收藏工作有著局限性,其一,對於民間美術的關注主要以漢民族的民間美術為主,而邊遠地區豐富的少數民族民間美術重視程度不夠。其二、缺乏長期文化戰略眼光,沒有中國各民族民間美術收藏總體規劃。錯失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少數民族民間美術收藏的最好時機,造成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流失。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中國于2004年成為公約締約國,民間美術的內容被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範疇,中國政府從非遺角度進行體制建設並提出保護傳承思路。近些年各級政府在非遺方面的工作重點是通過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的申報,加強非遺的傳承和保護。
吳為山説,非遺所包含的範圍與類型是複雜多樣的,民間美術傳統只是其中一個部分。雖然從制度層面和實操層面對民間美術的保護與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以“民間美術”一詞作為學科分類的應用逐漸被消解。尤其在國家收藏方面,對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收藏幾乎是缺位的。這些蘊含中華各民族精神記憶的民間美術的流失是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的重大損失。
吳為山呼籲,今後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要加強國家層面對於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系統性收藏和利用。
吳為山建議,首先由中國美術館牽頭成立課題組,深入少數民族地區考察,全面梳理少數民族地區民間美術狀況,建立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國家收藏規劃,建設各少數民族民間美術數據庫;
其次,文化和旅遊部聯合財政部聯合設立關於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國家收藏專項扶持資金,由中國美術館等國家藝術機構有條件地進行搶救性收藏,同時摸清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國內外私人收藏狀況,建立獎勵性捐贈渠道。
第三、在國家收藏基礎上,通過典藏活化來展示少數民族民間美術之美。同時,扶持少數民族民間美術展覽,以展覽促進收藏,以展覽促進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保護。
第四、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民間美術的美學、文化、歷史、民俗的價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以多元之美書寫中華民族團結的同心圓。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