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解讀

發佈時間:2021-10-28 09:41:02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題: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科學繪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藍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按照中辦、國辦《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要求,近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此,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規劃》相關情況,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主要背景和重大意義。

答: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穿越時空的強大感召力。每每提到“兩萬五千里長征”,都能使人油然而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光榮感,激揚起為祖國富強、為民族復興而奮鬥的強大力量。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明確要求謀劃建設長征等國家文化公園。總書記還先後到貴州遵義、寧夏西吉、江西于都、湖南汝城、廣西全州等長征沿線重要點段考察,對做好歷史文化和革命文化遺址遺存保護、傳承,以及革命精神弘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目前,長征沿線存留了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它們見證長征歷史、展現長征文化、承載長征精神,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鮮活載體。通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整合長征沿線具有突出意義、重要影響、重大主題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對於充分用好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講好偉大長征故事、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紮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按照《建設方案》任務要求,編制本《規劃》。

問:《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等重要講話精神,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核心,以長征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幹,生動呈現長征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完善機制,進一步彰顯革命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做大做強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規劃》以保護好長征文物、講好長征故事、傳承好長征精神、利用好長征資源、帶動好長征沿線發展為總體建設目標,分三個階段完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保護工作:一是到2021年,建設保護管理機制初步建立,規劃部署的重點任務、重大工程、重要項目全面推進,啟動一批建黨百年標誌性項目。二是到2023年,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愈加同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同人們生産生活相協調,統籌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權責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範的管理模式初具雛形,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功能更完備、形象更鮮明、品牌更知名。三是到2035年,全面形成體現國家意志、反映國家水準、代表國家形象、享有國際美譽的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展示傳承體系,成為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中國方案的典範,強力助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問:請簡要介紹《規劃》的內容特點。

答:《規劃》嚴格按照《建設方案》有關要求,明確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的總體要求、總體定位、總體佈局,並分別就重點建設的四類主體功能區和六個關鍵領域基礎工程,全面進行規劃部署,形成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的建設保護體系。

在建設範圍方面,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主體建設範圍原則上包括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紅二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的地區,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15個省(區、市),共計72個市(州)381個縣(市、區)。相關省(區、市)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可根據本地與長征密切相關的其他紅色資源分佈情況,在主體建設範圍外適當延伸拓展。

在空間佈局方面,《規劃》根據紅軍長征歷程和行軍線路,以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軸,以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長征路線和三軍會師路線為四線,構建了“一軸四線十四篇章”的整體空間框架和敘事體系,在此基礎上,提出十五省區段各顯特色、四類主體功能區塑造空間、萬里紅路串千村帶動振興的總體佈局要求。

根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要求,在編制過程中,組建了由黨史、軍史、文化、文物、旅遊、規劃、交通、生態、傳播等不同領域專家組成的編制團隊,注重徵求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沿線省(區、市)意見,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建議,堅持國家站位、突出國家標準,充分體現全球視野、歷史高度和時代眼光。

問: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類主體功能區建設有哪些具體安排?

答:《規劃》綜合考慮文物和文化資源的整體佈局、稟賦差異及保護管理需求等情況,就四類主體功能區建設作了以下具體安排。

管控保護區,明確由長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新發現發掘長征文物遺存臨時保護區組成。在管控保護區內,按照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要求,對長征文物本體及環境實施嚴格保護和管控,對瀕危長征文物實施封閉管理,建成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樣板區,形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資源保護基礎空間。

主題展示區,包括重點展示園、集中展示帶和特色展示點三種形態。重點展示園依託歷史意義重大、主題鮮明且交通便利、開放條件較好的國家級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及其周邊區域形成,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參觀遊覽和文化體驗的主體區;集中展示帶以重點展示園為基點,匯集形成文化載體密集地帶;特色展示點主要依託佈局相對分散,但具有特殊歷史價值、文化意義或體驗價值的長征文物或文化資源進行建設,滿足分眾化的參觀遊覽體驗。《規劃》明確了一批重點展示園和集中展示帶,在此基礎上,各省(區、市)可結合實際情況確定省級層面的展示園、展示帶。

文旅融合區,由主題展示區及其周邊就近就便和可遊可覽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現代文旅優質資源組成,原則上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劃定,為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設施優化提升提供空間保障,形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價值延展示範空間。《規劃》明確了若干縣(市、區)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首批“文旅融合示範區”創建單位。各省(區、市)可結合實際,分批優選符合條件的縣(市、區)推進文旅融合區建設。

傳統利用區,由長征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組成。重點依託與長征史實關聯緊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落、鎮和街區,推進紅軍長征村、長征主題紅色小鎮、紅軍街的建設,形成傳統利用與紅色記憶延續、紅色文化活態傳承相結合的典範區域。

問:聚焦關鍵領域基礎工程有哪些重要舉措?

答:《規劃》聚焦以下六大關鍵建設領域,並明確了長征沿線15個省(區、市)的重點項目。

(一)保護傳承工程。一是完善並公佈長征文物名錄,持續加強長征遺址遺跡補充調查、價值評估和定級等工作,進一步夯實保護傳承基礎。二是實施長征文化線路整體保護工程,建立並推行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重大修繕保護清單,加強長征文物的分類保護,建立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周邊環境風貌保護管控清單,嚴防不當建設,加強對沿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以及紀念設施的保護管理等。三是強化長征文物集中連片保護,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物保護利用示範縣創建。四是提升傳承展示及利用水準,創建一批長征主題革命文物保護展示示範基地,建立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烈士紀念設施等展陳提升和改造清單等。五是建設完善線性展館群,按程式推進相關場館的新建、改擴建工作,實施一系列展陳提升工程等。六是推進長征歷史步道和紅軍長征村保護建設,大力推動“重走長征路”,創造全程沉浸式的革命文化體驗。

(二)研究發掘工程。一是推動成立中國長征學會,推進長征精神系統性研究,深入闡發長征精神與遵義會議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重要革命精神在沿線區域的傳承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強對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所承載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頭故事的挖掘,加強口述史的搶救性收集,推出一系列思想藝術水準高的精品出版物,以及組織編纂系列圖錄圖集等。三是組織長征主題文藝創作,拍攝《長征之歌》,推進長征全線航拍等。四是推出“重走長征路”系列文化活動,策劃各類特色體育賽事、實景演出、主題展演等。五是就長征文物保護利用、紅色教育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和運營模式等內容開展重大課題委託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三)環境配套工程。一是構建長征綠色生態廊道,加強沿線自然空間的保護和生態修復。二是推進長征沿線規劃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碼頭等的建設,形成綜合立體交通快進網路。三是提高主要展示節點通達能力,織補末端交通、打破交通瓶頸。四是提升旅遊交通運輸服務品質,促推沿線長征鐵路專列、長征公路客運專線規劃運作等。五是提升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水準,實施重點展示園“七有”工程等。六是建設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線上線下統一使用國家文化公園形象標誌,強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整體性和辨識度。

(四)文旅融合工程。一是推動長征主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提升,推動創建一批長征主題旅遊景區、軍事旅遊示範基地和體育公園等。二是打造全程貫通的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鼓勵跨省、跨區域協同聯動發展。三是推出一系列契合長征主題特色的複合型文化旅遊産品,重點開發長征研學旅遊、長征鄉村旅遊、長征體育旅遊、長征自駕和徒步探險遊等。四是創建標準化服務體系,加強相關的培訓、評選、監管等工作,推動旅遊服務品質化、便利化、人性化。五是支援組建長征文旅聯盟,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文化和旅遊企業,推動整體品牌塑造和行銷推介等。

(五)數字再現工程。一是加強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升主要展示區域的無線網路和5G網路覆蓋度。二是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官網,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展示空間。三是建設長征數字雲平臺,加強對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的數字資訊採集等。四是推動長征文物和各類展示場館實施數字展示工程,加強長征主題智慧博物館和智慧景區建設。五是持續推進“網際網路+長征”系列項目,強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傳播推廣等。

(六)教育培訓工程。一是依託長征沿線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等資源,建設形成長征主題教育培訓體系,同時推動開發一批高水準教學資源。二是推動青少年長征精神教育長效化實施,將長征精神教育有機融入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三是加強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根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管理工作特點,加強對管理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四是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對講解員、導遊員、紅色教育相關教師等專業人才的精準培養。五是發展穩定的志願者隊伍,建立完善社區參與機制等。

問:在管理機制和組織保障方面有哪些具體要求?

答:為建設好運營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完善管理體制,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格局,加強跨地區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規劃體系建設,保證重要目標、指標、要求、任務等有效傳導、相互耦合。三是加強投融資機制創新,形成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四是要深化交流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交流、學術交流、國際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讓世界通過長征壯舉讀懂中國。五是要健全標準體系,突出國家標準,推動各地結合實際補短板、強弱項,避免參差不齊甚至出現明顯差距。

同時,《規劃》就組織領導、督促檢查、宣傳引導等做了規定,為下一步深入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撐。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