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千黛 | 旅英小記·走馬觀幾朵自己的花(二)

發佈時間: 2021-09-09 10:04:30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千黛 | 責任編輯: 李芳

《忙碌的無線電波&安靜的莫蘭迪色——泰特美術館小印象》

千黛

此次旅英,在心理上給自己的旅行狀態,定的性質是一個就便搭夥,朋友順帶捎上的“説走就走”的旅行。因此一切都隨性自在,不費心機。臨去泰特美術館的前半小時,才最終決定放棄諾丁山和在旅館休息的兩個選項。


image.png

Red Tear石像


跟著用心的旅伴,倒坐地鐵加導航,來到泰晤士河邊的泰特美術館時,陽光照在其主要的高大建築上,遠遠的磚紅色非常醒目。週六早上的陽光很懶,街上沒有幾個人影,似乎前夜happy週末的人們還在夢著。一拐角就到美術館門口的街上,一座“Red Tear”人頭雕像也似將醒未醒。一塊很普通的石頭,白黃紅三色雜然交錯,紋理質地都很普通;雕刻手法,除了鼻子是個不算特別怪異的奇怪的近乎圓筒形外,也沒什麼特別。別致的“Red Tear”雕塑名字,配雕像一隻眼睛下不算太顯著的“Tear”樣紋理,心下覺得有些可惜。


image.png

發電廠改成的泰特美術館


泰特由一座廢用的發電廠改造而成,雖説是現代美術館,外表並沒有巴黎蓬皮杜那樣絢麗熱鬧。闊大的空間走廊、交錯厚重的鋼架橫樑、集裝箱一樣的大電梯,仿佛還能聽到各種機器的隆隆聲。重新設計加工的建築本身,以及陳列的部分裝置作品,將光影的美鋪展映襯出來。一枚幾何切割球形大吊燈的光影表現,足以吸引人不動,看半天。不知為何,我總感覺它現代的表像下,還透著幾許古典的味道。


image.png

美麗光影

image.png

燈&影


裝置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一個收音機錄放機塔,5米左右的塔高,自下至上,自大至小,一部收錄史一樣。許多老式的款式,亮著的波段,模擬的播放聲,先令我想起過往定點趴在收音機旁,聽自己心儀節目的童年時光。但這個小感覺幾乎一秒,就被更多遐想和橫穿時代與地域的大感覺迅速掩過去。似乎所有收錄機都在背景音段裏響著,語調快慢地各自講著,像全英國、全歐洲、全世界的電波都在忙碌著,全英國、全歐洲、全世界的頻段都在播報著——那些新聞、那些消息、那些故事、那些情感——在背景裏,並不喧鬧地飛著。許多中外電影裏有關電波收音機錄音機的經典畫面,一瞬間就在腦海裏,飛過了二戰,飛過了港澳,飛過了印度……在這個小小的空間,又曾經不在這個小小的空間,電波、心弦飛越大西洋、飛越太平洋、飛越喜馬拉雅……突然覺得,由發電廠改造的這座美術館的靈魂作品,應該就是這個塔,最配。曾經發出隆隆巨響的地方,現在是人們閒情逸致的所在;從機器嘈雜背後的辛苦,到三步一坐兩步一歇地觀賞藝術品,這裡存著的,豈止是藝術品本身。


image.png

無線電波塔


泰特的油畫收藏也很豐富:專門畫水管的、色塊的、立體幾何的,變形人的……畢加索、達利、莫迪裏阿尼、莫奈、莫蘭迪……莫蘭迪是個很有意思的事。迄今對莫蘭迪本人所知甚少,不能評斷其人。但他可以從畫家從油畫中單跳出來,以用色特點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莫蘭迪色”而影響很多領域,這個,屈指可數。估計,許多人如我一樣,都是首先從時尚流行色的發佈中,被一個“莫蘭迪色”,帶出了莫蘭迪興趣。眼前這幅莫蘭迪的作品,仿佛就是他的所有作品一樣,因為他似乎一生就是畫了些安安靜靜的瓶瓶罐罐、罈罈碗碗,並且形式、用色也是一貫的簡單。別的畫家,好像可以有一幅代表作,或幾幅代表作,但莫蘭迪沒有,他的作品,每一幅,似乎都不能稱為代表作,但每一幅又都可以是代表作。莫蘭迪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説“我本質上只是那種畫靜物的畫家,只不過傳出一點寧靜和隱秘的氣息而已”。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也許一個人能將簡單做到極致,就有了不一樣的內容與力量?!莫蘭迪的用色簡單到就是在任何顏色里加上不同程度的白或灰,而其實很多畫家也會這樣使用白或灰。比如,泰特常展中的這四幅(見下圖),16歐元門票俄羅斯娜塔莉特展中的這四幅(見下圖),甚至莫奈的蓮花,都可以説是全面或局部使用白或灰的傑出代表,但也許這些畫家的一生,都沒有莫蘭迪的孤寂、簡單,甚至是悽清,沒有莫蘭迪畫的白多,都比莫蘭迪畫的灰少。在別人紛紛去巴黎的時候,一生基本沒有離開過家鄉波洛尼亞的莫蘭迪,就那樣安安靜靜地畫著他的白或灰。就是用了一輩子白或灰,畫了一輩子瓶瓶罐罐,淀成了“莫蘭迪色”。Less is more,便有了一個著名的莫蘭迪證明。看這幅畫,從技法用色上,我這個外行但眼尖的人,確實沒有“眼前一亮”,但卻切切實實覺得,自己的心,越看越安靜。有一種光亮無比憂鬱地,隱秘在那些白或灰裏,成為一種優雅、一種魅力。


image.png

泰特所藏莫蘭迪作品

image.png

泰特常展中的非莫蘭迪作品

image.png

娜塔莉特展中的非莫蘭迪作品

image.png

娜塔莉特展


回來整理圖片和心緒,準備寫這篇小文時,突然又想起開頭提到的“Red Tear”雕塑。將它重新拉到一個歷史變遷中去看,這座城市,從發電廠大機器的隆隆轟鳴到美術館安靜愜意的藝術享受,時空世務的奔跑中,真曾經有多少人流過那“紅色的淚”吧?並且一邊流,一邊抹;一隻眼睛下抹乾凈了,一隻還未來得及抹乾凈……藝術品本身,那雕塑者本身,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未來會有一個擦肩的東方女子,因為這“Read Tear”,傷了一些腦細胞和心細胞。

藝術品的魅力,有時可以立刻顯現,有時也可以如我這樣,延時解讀,過後體味。甚至,也許在別人看來是完全不搭界地,加入純粹的個人情感,去附會了它。


image.png

千黛近影


千黛簡介:

號妙飛天。詩畫世家,靈韻妙悟,工詩文書畫。畢業于北京大學,【抱千堂】主人。中國詩歌學會理事。

其著作《傾城之蝶》《問鷓鴣》《天地大美—王廣才畫作精品集》《“不似”的浪漫—張茂材畫傳》已先後入藏北大、清華、人大、復旦、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內蒙古大學、山東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山東省及廣州市圖書館。《五福臨門》《綠憩》等畫作由中華慈善總會等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