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 古都之脊重塑北京城
北京中軸線申遺 古都之脊重塑北京城
8月7日,位於中軸線上的故宮。
2019年5月28日,從永定門外北望北京中軸線。資料圖片/新京報記者王貴彬攝
8月7日,景山公園萬春亭觀景平臺,地面上有北京城南北中軸線標識。
8月6日,萬寧橋的橋身有部分是補修的。
8月6日,鐘鼓樓文化廣場,兩位老人在打球。
7月的最後一天,景山公園萬春亭觀景平臺上,遊客們或是眺望遠方,或是拍照留念,有人驚嘆紫禁城的宏偉,有人感嘆視野的寬闊。
觀景台南北兩邊,各有一個銅制的大圓盤,南側圓盤寫著“北京城中心點”,北側則寫著“北京城南北中軸線”。“這是整個城市的正中嗎?”“可能是老城區的正中吧?”“我就站在中軸線上嗎?”不少人討論著,並紛紛站上去拍照。
北京中軸線,指北京城的東、西對稱軸,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約7.8公里。中軸線創建於元代,形成、完善於明清兩代,至今已有750餘年歷史。
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啟動至今已有十年。隨著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副中心和雄安新區的建設,北京老城保護迎來了一個新的時期。以中軸線申遺保護帶動重點文物、歷史建築騰退,強化文物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成為北京老城保護的重要進路。
北京中軸線作為古都的“脊梁”,正在重塑北京城的未來建設。
中軸線有更博大精深的內涵和價值
2011年,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啟動。2012年,其被列入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申遺預備名單》。
“北京中軸線是世界上最壯美的一條城市軸線,不但壯美,而且對城市的生長、建設影響巨大。”故宮博物院前院長、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單霽翔介紹,中國的古代建築是在城市總體規劃下發展建設的,中軸線是城市建設的最重要依據,兩側的佈局、城市功能延伸,都與中軸線有關。
單霽翔説,如今中軸線上的古建築群基本完整,從景山上看,中軸線兩側平緩開闊的格局還在,它統領城市景觀的地位還在,景山、正陽門、鐘鼓樓等也還是在城市的最中心,統治城市優美的天際輪廓線。“這些,使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為可能,而且給我們建立了信心。”
北京中軸線上已有故宮、天壇、萬寧橋(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三處世界文化遺産,這會不會阻礙中軸線申遺?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北京中軸線的遺産價值和已有的這些遺産的價值之間有什麼不同?”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編制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保護中心主任呂舟介紹,申遺文本編制團隊就這一問題做過專題研究,也在國際研討會上與世界遺産領域的專家進行過討論。
得出的答案是,如果區別很清晰,就有作為新的遺産申報項目的可能性。具體來説,故宮是一個建築傑作,天壇表達了中國文化中天與人的關係,北京中軸線更強調了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塑造和對整個城市形態的控制。
“故宮、天壇只是中軸線的一部分,中軸線有更博大精深的內涵,有更大的價值。”單霽翔也這樣表示。
考古發掘仍在進行構成要素將進一步細分
申遺,往往是一個長期過程。
2013年,北京市文物局委託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清華大學編制北京中軸線保護規劃和中軸線申遺申報文本。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對象,確定為老城7.8公里長的傳統中軸線,範圍包括中軸線遺産及周邊地區。
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確定了14處遺産點,分別是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同時北京市文物局提出,將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實現申遺目標。
呂舟説,北京中軸線涉及的範圍廣,北京現存老城的全部範圍都有所涉及,因此需要大量時間來做工作。沒有充分對北京中軸線的遺産價值內涵進行發掘,就無法講好北京中軸線的故事。另外,改善保護狀況、立法也需要時間。
目前,對北京中軸線部分點位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仍在進行。呂舟介紹,北京中軸線上的正陽橋、天橋等區域,還在做考古調查和發掘。如果發現有重要遺跡,就可能會成為新的構成要素。
“北京中軸線要素的具體數量還會有變化。”呂舟説,根據對北京中軸線遺産價值的表述,構成要素會做進一步的細分。比如,端門城樓不在故宮作為世界遺産的範圍內,但它對中軸線來説是重要建築,所以需要專門提出來。再比如北京中軸線的空間層次具有重要的遺産價值,天安門南側的外金水河和金水橋是重要的空間邊界,也應加以強調。
對中軸線上的地安門、永定門箭樓等要不要復建,一直存在不同聲音。呂舟透露,地安門不會復建。
申遺文本同步調整
在過去上百年時間裏,北京中軸線發生了很多變化。一些建築被拆除,如地安門、永定門。一些建築被佔用,如景山壽皇殿、天壇。
近年來,北京著力搬遷騰退了一批長期不合理使用文物的單位和住戶,啟動了一批文物保護修繕工程,並逐步改善中軸線遺産風貌,擴大公共文化場所。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築大學教授秦紅嶺曾對中軸線和老城保護進行專題調研。“中軸線申遺,是保護古都風貌的一個新起點。”秦紅嶺説,借助申遺,可以消除威脅和破壞北京中軸線景觀的因素,提升相關區域的建築管理和文物利用水準。
2020年,北京市制定中軸線申遺時間表路線圖,印發《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
北京市文物局2020年工作總結顯示,當年的工作包括:加快文物騰退,編制先農壇、太廟、社稷壇騰退整治工作方案,協調推動五八二電臺、先農壇慶成宮、賢良祠騰退,宏恩觀已完成環境整治和展示利用方案編制。文物修繕方面,正陽門箭樓修繕工程已開工,永定門禦道保護工程、先農壇太歲殿東配殿、慶成宮東配殿修繕工程已完工,社稷壇中山堂修繕工程年內完工。風貌整治任務進展順利,北海醫院和天意商城已完成降層拆除工作。
按照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計劃,2021年中軸線申遺將做實申遺保護管理機構並充實人員;基本完成中軸線申遺文本,同步修訂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同時,中軸線沿線文物騰退和環境整治將加快,提升遺産環境風貌。老城文物修繕保護方面,將實施正陽門箭樓、鐘樓等文物保護工程。老城和中軸線遺産價值與保護研究也將加強。
目前,北京中軸線及周邊多處在進行建築修繕、環境整治。
鐘樓於今年3月啟動修繕,預計11月底完工。
地安門外大街復興計劃立面提升工程正在實施。沿街立面按“一建築一策”設計,整治還涉及萬寧橋周邊環境、點亮中軸線等內容。整體亮相後,將再現“前朝後市”古都商業街的繁華景象。
在北京中軸線考古調查、修復保護、風貌整治等一系列工作的基礎上,申遺文本也在同步調整。
北京中軸線申遺文本團隊負責人呂舟介紹,目前正在編制的申遺文本是從2017年開始著手進行的。“它要全面介紹北京中軸線這樣一個縱貫北京老城的遺産項目,要與相關的世界遺産及還未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遺産做比較研究,要分析北京中軸線現在的保護狀況,要提出保護的要求,要制定監測遺産變化情況的規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申遺和老城保護
北京中軸線只有7.8公里長,但它牽引的保護範圍則是整個老城。
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2018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帶頭搬遷到城市副中心,目前雄安新區也正在建設當中。這些都有助於減輕北京老城區的沉重負擔。
如今,北京老城區已經告別大規模拆遷,進入小規模地、漸進式地、微迴圈的有機更新過程。
2019年6月,北京市啟動首個直管公房申請式退租試點,涉及西城區菜市口西片6.5公頃面積,上千戶居民。
2020年8月,菜西片區又在北率先啟動申請式改善工程。施工方公司推出基礎型改善、平層型改善和淺下挖型改善三類“套餐”,由居民自願提出改善申請。
2019年9月,在北京中軸線一北一南,兩座城市森林公園相繼開放。北邊的安德城市森林公園在鐘樓北橋的東北角,總面積1.6公頃。南邊的燕墩公園,在永定門南側,與西側綠地連接,形成總面積約3.9萬平方米的城市休閒公園。
“其實,申遺和老城保護也是老百姓的事。”呂舟以騰退文物建築、公房的申請式退租為例,認為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為整個北京中軸線的文物保護、環境整治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是中軸線的保護帶來區內居民生活環境和條件的改善。“所以,北京中軸線申遺也需要市民的理解和支援。”
活化保護讓歷史文化活起來
踩輪滑的少年、玩滑板的青年、跳廣場舞的中老年人、漫步的情侶……夜色降臨,暑氣漸退,晚風輕拂鐘鼓樓文化廣場。
秦紅嶺對鐘鼓樓文化廣場改造印象深刻。10年前,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開啟之際,東城區啟動鐘鼓樓地區整治。“我很著急,怕改造以後面目全非。後來看,改造沒有破壞鐘鼓樓地區原有的城市意象,周邊老百姓以各種方式運用這個空間,市民和遊客有機融入了這個小廣場。”
“對集群式的景觀要素的保護,用‘冷凍式保護’是不可能的。”秦紅嶺説,這種活化的保護方式值得推廣。秦紅嶺還認為,中軸線天橋至永定門段也應考慮引入文化設施、文化商業,以服務市民和遊客。
未來北京中軸線該如何擴大文化影響力?單霽翔以故宮為例,強調了開放的價值。2014年至2016年,故宮進行環境整治,開放面積也逐步突破50%並增加到76%。在開放過程中,注重增強對年輕人和本地居民這兩類群體的吸引力。
對於北京中軸線旅遊和文創産品開發,單霽翔建議,不但要面向國內外遊客,也應注重吸引年輕人和北京本地市民。
單霽翔指出,中軸線上各段有不同的風貌和內涵,比如永定門到天橋,兩側是生態景觀;從天橋到前門展現的是商業經濟;從正陽門到午門則是政治中心;從午門到景山公園北門,曾是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今天是世界著名博物館;從景山到鐘鼓樓這段則是社會面貌,兩側是北京傳統居住區和元代以來的四合院。整個中軸線,從生態、到經濟、到政治、到文化、到社會,人們在中軸線上可以看到豐富的北京故事。
7月30日,北京市文物局、中軸線申遺辦舉辦“依託北京中軸線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場景”座談會,提出集中精力打造北京中軸線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場景,打造並持續擦亮北京中軸線這一世界級文化資源和消費品牌。
“北京中軸線申遺帶來的不僅僅是保護,而是一個城市特徵的彰顯,更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力量。”呂舟説。
新京報記者沙雪良
B06-B07版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