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潘魯生:發展特色産業,促進民族團結

發佈時間: 2021-06-11 20:02:04 | 來源: 中國藝術報 | 作者: 潘魯生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原標題:潘魯生:發展特色産業,促進民族團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藏毯特色産業的體會

6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西寧市考察,第一站選擇到藏毯工藝企業,調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加牙藏毯手工編織技藝的保護傳承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依託當地原材料資源優勢,創新傳統工藝設計理念,提升産品競爭力,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情況給予高度評價,對民族地區善抓特色産業,促進民族團結給予充分肯定,為民族地區以特色産業推動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

 6月7日,習近平在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設計部門考察。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6月7日,習近平在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考察。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心繫民族地區藏毯特色産業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民族地區挖掘地方優勢資源,發展富民增收的特色産業。早在2016年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著力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産業,有序開發民族地區特色優勢資源,提高民族地區産業結構層次,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藏毯是藏族傳統優勢工藝資源,具有良好的産業發展基礎。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藏族獨特的生活方式,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先民就開始用牛羊毛編織“毛席”用於禦寒、裝飾。明末清初,青海湟中地區藏毯工藝興盛,湟中縣加牙村村民編織的地毯産品銷往西藏、甘肅、四川等省內外地區,部分産品銷往印度、尼泊爾等國。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地方傳統優勢産品,黨和政府高度關注青海藏毯産業的發展,藏毯成為青海重點出口産品之一,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03年以來,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藏毯産品為核心,藏毯産業為主導,培育國際性集團化藏毯企業,整合資源要素,擴展産業鏈,帶動相關産業協同發展的藏毯産業集群化發展思路,藏毯産業被列入青海重點發展産業,在系列政策支援下,青海形成藏毯生産基地,吸引大批工藝企業積聚,實現藏毯工藝産業的集群化發展,青海因此獲得“世界藏毯之都”的美譽。

2017年7月,潘魯生在青海玉樹州調研民族民間工藝。

 2017年7月,潘魯生在青海囊謙縣調研了“米寧洛”唐卡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情況。

因地制宜推動生態可持續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海生態保護,此次青海考察中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作為中國四大重要牧區之一,青海也是全球幾個無污染的重點地區之一,優越的生態環境孕育了藏毯使用的原材料——“西寧大白毛”,毛的纖維粗長、顏色潔白,加上精細的編織工藝,織出來的藏毯柔軟而又富有彈性不易塌陷,具有耐磨久用的特點,且使用年代越久,光澤越清亮,是被手工地毯行業廣泛認同的優質原料。優越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工藝材料成為藏毯工藝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作為生態環保型工藝産業,藏毯也符合現代生活理念和消費心理。從天然原材料的選擇到編織工藝的實施,直到最終的成品,藏毯産業鏈幾乎零污染。伴隨生活水準的提高,在追求生活品質觀念影響下,藏毯所富含的生態關懷、手藝溫度以及健康、高品質的理念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産業發展空間潛力巨大。青海藏毯工藝産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體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好實踐,形成民族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青海經驗。

青海湟中縣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

青海連接東西、貫通南北,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樞紐地。近年來,青海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培育外貿競爭優勢。藏毯作為對外貿易的優勢産品,出口至美國、日本等22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值位居全國手工地毯首位。藏毯傳統工藝走出國門後面臨更高的要求,為滿足對外貿易的需要,並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投入增加等問題,青海藏毯積極探索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技術的融合之路。以習近平總書記此次調研的“聖源地毯”為例,藏毯傳統工藝與現代地毯編織手法、手工槍刺編織技藝相結合,將特殊纖維、特殊工藝用在地毯上,産品也從最初的手工編織藏毯,延伸到機織地毯、手工槍刺地毯、熒光毯等多種樣態,實現藏毯傳統工藝多元化、産品多樣化發展。

新消費時代,消費者對産品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日益增多。為滿足消費者對藏毯圖案設計的個性化需求,聖源地毯引進了效率高、品質穩定的比利時高速阿克明斯特織機。新技術的應用極大提高了工藝製作效率,降低了生産成本,還具有了定制生産的靈活性,藏毯工藝産業實現從規模化生産向定制化生産的轉型。為推動藏毯傳統技藝更好地走進現代生活,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家居設計要求,企業進一步實施“智慧製造——個性化定制藏挂毯”項目,可以實現在一個小時之內快速完成個性化地毯製作。通過與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團隊合作,探索人工智慧技術與藏毯相結合,通過大數據計算進行智慧推薦,將藏毯工藝融入家居設計系統,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目前,“聖源地毯”建立起了客戶體驗中心、生産控制中心、設計研發中心和售後服務平臺的管理模式,傳統工藝企業實現個性化定制、智慧化製造的創新發展。

班瑪縣藏族碉樓營造技藝

藏毯編織工藝 梁達明攝 

以特色産業帶動鄉村振興

藏毯特色産業具有穩定就業、扶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的作用。藏毯工藝包含選料、洗毛、紡線、染色、圖案設計、編織等流程,每個環節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其中。近年來,青海藏毯龍頭企業在全省各地充分利用農牧區閒置的車間、倉庫、廢棄教室等建成藏毯扶貧作坊,為貧困農牧民提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2020年,中國藏毯協會在果洛地區、海北地區開展藏毯編織工藝培訓,讓農牧民具備了可持續生計能力。互助土族自治縣索卜溝村,借助當地盤繡等傳統手工編織技藝的優勢,建立起手工藏毯編織加工點。藏毯工藝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也為工藝産業帶動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能。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瑪多縣扎陵湖鄉河源新村,因國家實行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整體搬遷以後,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大力發展藏毯編織等後續産業,村民得以安居樂業。西藏自治區江孜縣年堆鄉“尼瑪藏式卡墊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基地+文化轉型升級”的運營模式,帶動周邊340戶農牧民從事藏毯生産加工,實現集體增收致富。圍繞藏毯工藝資源發展特色産業,不僅實現農牧民穩定就業、持續增收,而且擴大了藏毯傳承人群,增強了傳統工藝傳承發展的後勁,為鄉村發展提供內生動能,形成以藏毯特色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良性迴圈。

互助土族自治縣土族服飾製作技藝

青海循化撒拉族籬笆樓營造技藝

促進民族團結的高品質發展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生動體現,保護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並以此作為民族特色産業的文化資源,對於促進民族團結,凝聚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藏毯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動體現,是促進民族團結的紐帶和載體。在歷經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藏毯從各民族特色文化中汲取營養,其工藝設計將藏、漢、回、土、蒙古等多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既有藏族粗獷、自然、古樸的風格,又相容並包了漢族等其他民族的審美觀念。藏毯手工技藝傳承發展的過程是研究我國藏族歷史、文化、習俗以及藏族與各民族交流交融關係的一個重要渠道。

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藏毯——賽馬節

藏毯是工藝品,更是藏族群眾的生活用品,如今藏毯已成為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的高品質家居用品。推動工藝産業高品質發展,滿足各族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生活需要,是藏毯特色産業發展的方向。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著重談高品質發展問題,他強調:“高品質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在民族地區強調高品質發展具有更為獨特的意義,青海藏毯特色産業發展的實踐也證明,各地區只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都可以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作者係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