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理想照耀中國》探索獻禮劇的多種創新方式

發佈時間: 2021-05-19 09:05:20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系列短劇《理想照耀中國》目前正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優酷、騰訊視頻、愛奇藝熱播,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策劃組織創作的主題重點作品,該劇以40集的長度講述了40個和理想有關的故事。獨特的敘事方式和視聽語言,讓這部劇成為了獻禮劇中獨特的風景線。

知名編劇梁振華是這次《理想照耀中國》的總編劇,回想起一年前接到這個項目的契機,他還感慨那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能接到這個項目也感到十分幸運”。梁振華此前就有過《澳門人家》《在一起之生命的拐點》《偉大的歷程》等多部主旋律電視劇的操刀經驗,同時也監製和編劇過《怪你過分美麗》《熱血同行》等商業劇集項目。《理想照耀中國》劇組正是看中了他這種“雙重經歷”,“希望在命題作文裏做出一些新的東西來”。

《理想照耀中國》採用40個短劇的方式構成一部完整的劇集,故事的年代分為“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時期、復興時期”四個階段,圍繞著百年以來不同的“理想”展開敘事。這種特殊的形式,一開始就決定了該劇並不能採用常規的操盤形式,而作為總編劇,梁振華坦言,其實劇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值得展開十余集的內容,但要濃縮進25分鐘裏,其實難度遠遠大過一部完整的40集電視劇。

《理想照耀中國》的故事題材提前經過廣泛的公眾徵集,交到梁振華手上時已經經過篩選,大概有四十余個人物故事,“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次的故事並不是那種大家已經熟知的英雄人物,反而是歷史進程中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普通人,他們中有士兵、學生、攝影工作者,也有快遞小哥。這部劇用非常貼近老百姓的視角去講故事。”

在他看來,恰恰是這樣的人物能給創作者更多“騰挪的空間”,“理想信念固然重要,但在我看來,理想精神和典型人物的民生性、日常性和親切性更容易吸引觀眾的共情。”主創團隊選擇把視角下沉,同時採用非常規的表達方式。“這一次我們是隨物賦形,具體的故事和人物適合什麼樣的表達手法,我們就選擇哪一種表現方式。這相當於每一集都是一次創新,創作的自由度極大。”

有專業評論者評價,《理想照耀中國》是主旋律電視劇“絕無僅有的一次創新行動”。梁振華也感慨,雖然不能保證“後無來者”,但“前無古人是一定的”。在這次的劇集裏,“40個分集,就是40次創新可能,現實主義、意識流、經典強情節、散文化、一鏡到底,我們全部都嘗試了。”在開篇《真理的味道》一集中,來自《共産黨宣言》原文中譯者陳望道的故事就讓不少觀眾感到驚訝,因為單論故事情節,似乎並沒有什麼激烈的衝突,但那些高度象徵手法的使用,極其凝練和詩化的鏡頭變化,都讓這一集有了電影般的精緻感。

“25分鐘的正片長度,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像常規電視劇那樣敘事,也不會像室內情景劇。”梁振華認為,以《真理的味道》為例,這一集主創選擇的表達就有一定的觀看門檻,劇中採用火車車廂的一組鏡頭來暗示當時中國社會的階級矛盾,配著《共産黨宣言》的論斷,讓主題逐漸鮮明。不少觀眾也從劇中江流和娟子的身上看到了魯迅筆下很多人物的化身,有人就認為江流既是閏土、孔乙己,也是《狂人日記》中的狂人,而娟子則像極了大家熟悉的祥林嫂。

在獻禮劇的序列中,梁振華坦言《理想照耀中國》是特殊的存在。對於部分觀眾指出,該劇因為時長導致人物不夠完整的問題,梁振華也認為,這也許就是創新帶來的必然結果。“劇集的主創們把熱情、感觸和對時代的認識投入其中,把一百年來活生生的值得尊敬的人擺在觀眾面前,它是一隻輕騎兵,是用創新的體例和形式,獨特的美學形態來呈現一段由人組成的歷史。以前中國的故事都是家長裏短,我們覺得可能也太實了。希望通過這次機會,和觀眾一起探討中國劇集的詩化表達。”他説。(記者李夏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