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呵護一磚一瓦 激活文化遺産——清東陵保護區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發佈時間: 2021-04-15 08:44:07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湯潤清 劉禹彤 楊曉健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2020年10月,遵化市出臺了《清東陵文物保護一體化工作方案》,將清東陵保護區152平方公里範圍劃分成6個片區,對片內文物本體安全、文物環境巡查與管護、森林防火等實施文物保護網格化管理。

清明小長假,位於唐山遵化市的清東陵再次迎來旅遊高峰。

“清東陵一磚一瓦都鐫刻著歷史,一草一木都蘊涵著文化。”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主任劉金柱表示,作為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清東陵是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我們必須突出文物保護這一核心,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讓清東陵這一世界文化遺産在廣闊大地上‘活’起來,永遠閃耀瑰寶遺珍的人類文明之光。”

近年來,清東陵保護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利用的系列講話精神,在國家、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合理利用文物資源,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傳承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路子,譜寫了文物保護利用的新篇章。

全方位保護

——留住歷史文化根脈

午夜時分的清東陵,沒有了白日的遊客喧囂、人聲鼎沸,陵區裏卻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靜謐——安保人員手持警棍帶著警犬不間斷地巡邏于古建築群之中;監控室裏,燈火通明,值守人員在螢幕前監控著攝像頭能覆蓋到的每一個角落。

“在清東陵8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單體古建築662座,這些文物都分佈在野外,如何確保文物安全一直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劉金柱介紹説。

牢固樹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線、紅線、生命線的意識,清東陵保護區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壓實文物保護責任。

為依法科學有效保護清東陵,清東陵保護區向河北省人大常委會申請,于2018年重新修訂了《清東陵保護管理辦法》,《清東陵文物保護規劃》也已修編完成並上報至文物主管部門,同時制定和完善各項安消防制度39項252條。

為增強值守力量,在河北省文物局、唐山市和遵化市的鼎力支援下,清東陵公安分局、綜合執法局、執法大隊3支隊伍相繼成立,改變了清東陵多年來沒有執法隊伍的現狀。與此同時,清東陵保護區建立起由保護區處級幹部、科級幹部、保衛科人員、治安分局組成的“四級督查巡查”隊伍,並進一步完善了安防監控平臺建設,加快推進了安消防一級指揮平臺建設,全面提升了安保、消防能力,強化了文物本體安全的科技支撐,有效實現了人防、技防、犬防的文物安保模式。

2020年10月,遵化市出臺了《清東陵文物保護一體化工作方案》,將清東陵保護區152平方公里範圍劃分成6個片區,對片內文物本體安全、文物環境巡查與管護、森林防火等實施文物保護網格化管理。同時進一步延伸清東陵保護區文物保護陣線的深度和廣度,不僅對清東陵的662座單體建築進行一體化保護,對轄區範圍內列為國保、省保、市保和縣保的明長城等71座不可移動文物也全部納入網格化保護範圍。

這一系列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經費的支援。唐山市在各部門經費大幅壓縮的情況下,將清東陵的文物保護經費增加9倍,達到每年1000萬元,有效解決了清東陵文物保護經費困難問題。

文旅融合

——讓文化遺産融入現代生活

4月4日上午,唐山遵化清東陵裕陵隆恩門內鼓樂和鳴,為期3天的唐山清東陵皇家祭祀祈福盛典在這裡啟幕。在場遊客都紛紛被這場文化的饕餮盛宴所吸引,同時領略到我國歷史悠久的孝文化的大愛精神內涵。

古韻今風相映輝。讓文化遺産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是豐富當代人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需要。近年來,清東陵保護區不斷地挖掘、梳理與打造文化旅遊精品,使世界文化遺産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幾年來,遊客人數始終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幅。

重點突出唯我獨有的優勢,汲取最具特色的精華來展示文物背後所蘊含著的文化元素,演繹文化意象,打造系列文旅精品:推出《建築知識體驗館》《清東陵第一景觀》等系列皇家建築文化展覽,讓遊客親身感受清東陵皇家建築藝術的魅力;在清東陵及唐山市、杭州市等地推出了系列精品文物展,讓遊客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古代匠人精湛的紡織、雕刻等技藝;推出大清皇家銀器、鐵畫、玻璃畫、滿族剪紙、刺繡等集展覽、加工和購物于一體的體驗館……

以文促旅,打造系列研學遊産品,實現對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教育普及;連續9年舉辦清東陵徒步大會,突出“用腳步丈量歷史,用行動保護文物”主題。

充分利用清東陵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出了《清代廉政文化展》,向人們展現清朝吏治的經驗教訓,以史鑒今、警醒後人。

與此同時,以文化研究為契機,挖掘文物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組織專業團隊深入挖掘文物背後所蘊含著的歷史文化內涵,培育了趙英健、李寅等一批清史專家,編撰了《清東陵的滿族》《清東陵密碼》等一大批歷史專著。

致力於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幾年來,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先後與北京大學等35所院校及中國古遺址保護協會等12所文化研究機構建立了研學合作關係,接待各國留學生、各院校學生或學者前來接受文化教育近百萬人。

區域帶動

——再造一方“風水寶地”

到過裕陵旅遊的遊客,都會對裕陵和裕陵妃園寢對面的“裕陵大圈”“裕陵小圈”兩個村子印象深刻。這兩個村子是清朝年間守衛裕陵和裕陵妃園寢的內務府人員後裔群居的村落。

景區參觀之餘,很多人都喜歡來這兩個建築風格古香古色、環境優美的村子參觀一下《守陵人家》展覽,或者買點皇家細作工藝的金銀器、東陵糕點,嘗嘗具有濃郁本地特色的農家飯。

在清東陵保護區內,這樣的村子有很多。然而由於歷史原因,保護區內古建築與村莊混合併存,幾萬人口在保護區內生産和生活,曾經的這裡,村莊環境“臟、亂、差”現象極為嚴重。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近年來,在唐山和遵化兩級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以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打擊非法探採,徹底治理河道,開展“兩清兩曬”,美化綠化村莊……發起了一場又一場環境整治提升攻堅戰。

由於周邊村莊地下有豐富的礦産資源,上世紀20年代至本世紀初,大量探採者來此開發,留下的尾礦堆、礦坑隨處可見。環境整治中,保護區管委會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嚴排查”,回填了區內8處歷史遺留的礦坑,清理了8處非法佔地料堆,關停了所有污染企業,累計恢復被破壞土地近900畝,種植美化綠化樹木12萬餘株,拆除違建22處,拆除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破解了遺留多年的歷史難題,有效恢復了這些地方的歷史風貌。

清東陵核心景區及周邊村莊“兩清兩曬”攻堅行動同時展開。“兩清”即清理神路兩側儀樹帶下幾十年來積存的垃圾、雜物;清理文物界樁內百姓私自栽種的農作物、私搭亂建等。“兩曬”即曬界樁,界樁以裏,不能有任何農作物;曬神道,清除神路上百餘年來的積土,將大小條石全部曬出來。

在村容村貌、環境衛生、道路交通真正實現了“美、潔、暢”基礎上,清東陵保護區還幫助周邊村莊村民做起了致富文章。

就業是民生之本。如今清東陵保護區安保人員60%以上、物業管理人員90%以上來自文物周邊村莊;同時積極引導安排當地能工巧匠、傳統技藝工人參與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就業。

為帶動周邊村莊旅遊富民,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根據所轄村莊的歷史形成特點、民風、民俗等,深入挖掘、梳理與打造其文化特色,先後建成了“守陵人家”博物館,官房、裕小“村史館”等文化景點,展示滿族人生活起居、民族特色和守陵村歷史演變過程,依託其所在村落的特色,打造美食、民宿等與旅遊要素相關的産業。目前,依託湯泉的溫泉資源,由北京金融街集團投資百億元建設的古溫泉小鎮項目已初具規模。

同時,通過挖掘皇家文化、宮廷技藝,啟動“清東陵——馬蘭峪金銀小鎮旅遊線路”,助推金銀加工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目前,保護區內有金銀加工廠30余家、家庭手工作坊50余家,年加工白銀150噸至200噸,年銷售額達10億元以上。

“這幾年,依託清東陵這塊‘風水寶地’,我們這些守陵村一年一個樣!”裕陵小圈村村民李景高興地告訴筆者,現在很多人都回來搞特色農業或者開農家院、民宿。“過去我們的祖先吃的是‘守陵飯’,現在,我們吃上了‘文旅飯’。”

(湯潤清 劉禹彤 楊曉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