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總數全國第一!考古新發現實證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茁 張體義 溫小娟
4月13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鞏義雙槐樹遺址、淮陽時莊遺址、洛陽徐陽墓地入選。至此,河南入選總數達到49項,位居全國首位,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再次彰顯了河南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的地位,也證明了中原文明在中華文明的核心地位。
考古發現數河南
從1990年度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第一次評選至今,這一影響深遠的考古盛事走過而立之年。31年來,河南考古、河南考古成果、河南考古人在這一全國性考古評選中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不僅總數全國第一,除了個別年份空白外,幾乎年年有河南考古的身影。最多的一年入選四項,幾近半壁江山,有多次入選三項,兩項同時入選的年份更是常事。
河南考古入選項目時間跨度從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宋代,各個時期不斷線,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和夏商周時期最為密集,入選項目種類繁多。從早期的洞穴遺址到後來的聚落、古城、都城遺址;從聚落墓葬到貴族墓葬、帝後陵墓;從甲骨文窖藏到汝瓷、鈞瓷窯;從黃河棧道、交通關隘到運河糧倉......全面展現了在中華文明形成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的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
從早期配合基本建設發現的古城、貴族墓葬,到後期為配合國家重大文化課題“夏商周斷代工程”、“東亞人類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探索”、“黃河文化”的發掘與發現,標誌著中國考古學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與發展。而在這一轉變和發展過程中,我省無疑起到了導向和先鋒作用。
人類從哪來
中原是研究東亞人類起源的重點區域,幾十年來考古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舊石器時代考古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31年來,僅僅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就有4項。河南欒川孫家洞舊石器遺址,因在洞穴中發現中更新世直立人(猿人)化石而入選,這是繼20年前發現“南京人”化石後又一重大考古發現。許昌靈井舊石器遺址發現了著名的“許昌人頭蓋骨”,專家認為這次發現是人類演化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鄭州老奶奶廟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表明,早在距今3~5萬年前中原地區已有繁榮的舊石器文化與複雜的棲居形態。新密市李家溝遺址從地層堆積、工具組合、棲居形態到生計方式等多角度提供了中原地區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進程的重要資訊,填補了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和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之間的缺環與空白。
文明在哪發端
中華文明起源長期以來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國家也推出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當中很多重要考古發掘項目選在中原地區。這次入選十大考古發現的“雙槐樹遺址”是其中之一,該遺址發現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河洛古國”,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
在我省歷年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中,不少項目與文明起源有關,年代集中在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時期。如鄧州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輝縣孟莊遺址、孟津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鶴壁劉莊遺址、靈寶西坡新石器時代大型墓地、新鄭唐戶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等等。
一系列的古城、古墓、古聚落的考古發現,不僅為考證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揭示了中原地區最早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夏商周核心在中原
司馬遷説:“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31年間有關夏商周的重要考古發現,證明了夏商週三代和中原之間的關係及其密切。
夏商周時期的重要考古發現以古城、貴族墓葬為代表,今年入選的伊川徐陽墓地,證實了文獻所載“戎人內遷伊洛”的歷史事件,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民族遷徙與融合、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資料。此外,先後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還有:殷墟郭家莊160號墓、三門峽上村嶺周代虢季墓、殷墟花園莊商代甲骨窖藏、三門峽上村嶺西周虢仲墓、丹江口水庫楚國貴族墓、鄭州小雙橋遺址、平頂山應國墓地、偃師商城小城、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址、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鄭州大師古夏代城址、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滎陽關帝廟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新鄭胡莊墓地、新鄭望京樓夏商時期城址、鄭州東趙遺址、新鄭鄭韓故城遺址等等。
這些考古發掘項目出土了大量的國寶級文物精品,佐證了當時璀璨、發達的文明程度。
強漢盛唐文明宋
從夏代到宋代3000多年間,河南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幾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巔峰與輝煌。
這一時期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大多與古城、帝陵或城市生活需求相關。先後入選的項目有: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永城芒碭山漢梁孝王王后墓、洛陽北宋衙署庭園遺址、永城西漢梁國王陵與寢園、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禹州鈞窯遺址、洛陽偃師東漢帝陵與洛陽邙山墓群、安陽市曹操高陵、洛陽新安漢函谷關遺址、洛陽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洛陽東漢帝陵考古調查與發掘等等。
黃河文化根與魂
中原地處黃河流域地理中心,黃河文化的根源性、延續性、融合性、核心性均與河南有著密切關係。
31年來,河南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有些直接和黃河水運、水患有關,比如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及古黃河棧道、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糧食倉儲遺址、內黃三楊莊漢代聚落遺址等。入選的很多考古項目位於黃河之濱,從靈寶的西坡遺址到三門峽市區的虢國墓,從洛陽的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到鄭州的雙槐樹河洛古國、西山古城。黃河兩岸,有關的考古發現、考古項目更是星羅棋佈。
這次當選的“雙槐樹遺址”位於黃河與洛水交匯的河洛地區。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曾説: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堪稱“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一次次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一脈相承到如今,五千年文明賡續綿延沒有中斷,主要是在中原地區沒有中斷。一次次考古發現的成果,不僅讓中華文明脈絡更加清晰、內容更加豐滿,也為講好黃河故事,讓黃河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奠定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