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見字如面》穿越烽火硝煙迎接曙光初照

發佈時間: 2021-03-26 11:19:4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3月26日訊 《見字如面•初心季》上期節目重溫鐵流“征途”,再現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壯闊史詩。循著時間軌跡,本週六21:20播出的第五期節目將聚焦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奮起抵抗日本侵略並爭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積極努力貢獻、所付出的流血犧牲,內憂外患的中國即將迎來“黎明”的曙光。

《八一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之源

經過長征的千錘百煉,中國共産黨不斷發展壯大,思想上日益成熟,蘇維埃政權正在全國多地建立。但此時,中國的命運再次遭遇重大坎坷:一方面,國際風雲突變,歐洲法西斯主義橫行,阻礙了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發展;另一方面,繼“九一八事變”我東三省全境淪陷後,日本全面侵華的野心日益膨脹,救亡圖存超越階級矛盾,變成了中國共産黨人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産黨在法國正式發表了由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團王明等人起草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批評了國民政府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不抵抗主義,指出中華民族已處在生死存亡關頭,抗日救國是全體中國人面臨的首要任務,首次提出了團結一切力量組成統一戰線的主張。這份通告又被稱作《八一宣言》,是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文件。

《八一宣言》發表時,中國工農紅軍尚在長征途中。兩個多月後,紅一、二、四方面軍歷經千辛萬苦,在甘肅會寧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共産黨隨即在西北的陜西、甘肅、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創建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抗日民主政權,史稱陜甘寧邊區。而整個抗戰時期,黨的中心任務便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

本期節目,演員張晞臨將與幾位青年演員一起,聯袂呈現這份曾經改變當年全民抗戰格局,決定歷史進程的重要公告——《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趙一曼絕筆遺書:英雄母親的深愛和期許

從九一八事變算起,到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在這場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無數抗日英烈血沃中華。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趙一曼,就是其中的一位。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曾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于黃埔軍校六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鬥爭。1935年秋天起,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同年11月,第二團被日偽軍圍困,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傷期間被日軍發現,戰鬥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為能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情報,找了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簡單治療後,將她關押在珠河縣公署的一間牢房裏,連夜進行嚴刑拷打,卻是一無所獲。敵人便又把趙一曼轉送至哈爾濱關押,實施更加慘無人道的嚴刑逼供。

為擊垮趙一曼的意志,敵人輪番使用鞭打、吊拷、竹筷夾手指腳趾等酷刑,試圖從她口中套出有用的資訊來。而面對敵人的無休止的酷刑與輪番審問,趙一曼則怒斥道:“你們這些強盜,可以讓整座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産黨人的信仰!”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敵人殺害時,年僅31歲。

就義前,趙一曼在牢房裏忍受著酷刑後的難耐疼痛,給自己此時已7歲,卻已6年未見的愛子寧兒,寫下兩封催人淚下的訣別信。這兩封信都不長,加起來總共300多字。在信中,她先後6次深情地呼喚“我的孩子”,道盡了一位母親對愛子的深深眷戀,也記錄下一位共産黨人堅定的革命信仰。

本期節目舞臺還原了趙一曼犧牲前置身敵人囚室,滿身傷痕,給愛子寧兒寫下這兩封訣別信時,那令人揪心的場景。當演員劉琳帶粧演繹這兩封絕筆信時,她滿含熱淚,將英雄母親趙一曼臨刑前甘為信仰赴死,又因母職未盡心存遺憾的形神,刻畫得淋漓盡致。其中一段信中肺腑之言,“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令所有人泫然淚下。

《新華日報》答讀者問:揭秘重慶談判破裂的真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贏來了偉大的勝利,無數的流血和犧牲終於換來了希望的曙光。

抗戰勝利後,應蔣介石3次電邀,毛澤東決定親赴重慶參加談判。這次談判前後歷時43天,可能很多人覺得,其最終破裂的結果是因為國民黨在爭利益,是蔣介石想獨吞勝利果實。這固然不錯。但很少有人知道,國共兩黨在重慶差一點就達成了協議。只因為如果僅僅是爭黨派的利益,共産黨是絕不願意打內戰的。實則重慶談判最終的破裂,是因為雙方的初心不同,理想藍圖不同。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共兩黨在抗戰勝利後,對中國、對人民將要享有什麼樣的制度,過什麼樣的生活的設想判然有別。

當年,在重慶談判進行期間,很多人都在焦慮地關注著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的進展。其間,共産黨機關報《新華日報》,曾通過一封由編輯寫給讀者慕秋的回信,比較詳盡地解釋了國共兩黨在此次談判中的主要分歧。

在這封由報社編輯代表《新華日報》的公開回信中,首先肯定了讀者慕秋來信的觀點,即“國共談判所爭的是民主與非民主的問題,是中國人民能否得到應有的民主權利和中國人民已經得到的民主權利,能否保持的問題”,進而又將共産黨的奮鬥目標“爭取和平、爭取民主”比作是唐僧西天取經,並強調前者比後者更困難許多,但是再難也會努力克服。

“中國共産黨的誠意,是建立在它的永遠為人民利益而奮鬥的出發點上面的。久經戰禍的中國人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就是和平建國。”如此坦誠作答,不僅解開了當時報紙讀者心中有關重慶談判的一些疑惑,還讓更多人從中看清了中國共産黨當時所持的政治願景和堅定立場。

1946年6月,重慶談判最終走向破裂後不久,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援下,蔣介石撕毀國共雙方于同年1月間達成的《停戰協定》,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致使全面內戰爆發。中國共産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英勇地進行自衛反擊,拉開了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史詩大幕,飽經苦難的中國人民即將迎來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本週六21:20,黑龍江衛視與騰訊視頻《見字如面•初心季》第五期節目,讓我們穿越回曆史,倣若親歷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烽火硝煙,與全中國人民一道迎來“黎明”破曉,曙光初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