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兩會見“文”|吳為山:經典的作品是有溫度的

發佈時間: 2021-03-10 13:11:23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葛蕾

中國網3月10日訊 兩會期間,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特別策劃專題節目《兩會見“文”》,邀請多位文藝界代表、委員,圍繞提案議案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主題展開探討。

本期節目獨家專訪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吳為山委員建議以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助力黨史學習。以下是採訪實錄:


問: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想法?

答:建黨以來,有不少藝術家在烽火連天的戰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用畫筆、用塑刀創作了一大批表現黨史和優秀共産黨人的作品。比如人民英雄紀念碑,它就是一個反映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社會主義建設這樣基點上,中國人民站起來這樣一個偉大的浮雕。

這些作品包含了以劉開渠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雕塑家的藝術創作、藝術成果,也體現了藝術家對人民、對黨的忠誠。像王式廓的《血衣》這樣的經典名作,像石魯的《轉戰陜北》,這些作品都反映了普通的人民在革命鬥爭當中他們的那種覺醒和信念,體現了領袖的形象,在革命風雨的歷程當中如何的運籌帷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和中國夢和偉大理想實現的新時代,有不少藝術家,表現脫貧攻堅,表現人民命運共同體的這些作品。我覺得這些作品都是形象的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一心為人民,一心為大眾、為民主的偉大進步,特別是為人民謀福利、謀幸福這樣的一些美麗的圖卷。

它們的形象都非常生動,而且直觀性非常強,所以我們應該把這些作品很好地挖掘出來,把它展示出來。我們要組織一些黨史題材的美術創作的研討會來總結,如何來表現黨史這樣一個重要的題材,在這裡找到經驗,把它上升為理論,同時也指導我們今天新的創作。


問:除了對經典作品的研究、解讀和學習,創作者是否還會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觸摸歷史?

答:我們要舉辦各類藝術創作培訓班,來組織老中青藝術家,自覺地站到表現人民、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民族、歌頌新時代這樣的藝術創作道路中來,所以組織創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中國美術館今年正在創作“紅軍長征”的組雕,它與《長征組歌》應當來説是相配的。《長征組歌》是以音樂的形式來表現,《長征組雕》是以雕塑的形象來表現長征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

當然了,我覺得我們還更應該把建黨以來所有的創作黨史的這些優秀作品匯集在一起舉辦展覽。所以今年也將在6月份,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的紀念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展覽。我們還將把許許多多的優秀作品,把它梳理出來以後到全國各地去進行巡展。把這當中的有關題材的精品進行複製,送到革命老區去,送到邊疆地區去,送到民族地區去,來很好地來宣傳黨史。所以,研究、創作、傳播這三者合一,形成助力宣傳黨史這樣的一個藝術行為。


問:全球化時代,這些作品除了面向中國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否也承擔著國際傳播的責任?

答:我們黨史的宣傳,特別是中國共産黨在成立過程當中,在早期那些無産階級革命家,他們如何從西方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傳播到國內,在國內他們又在革命的鬥爭當中逐步地成為了領袖,這樣的一些歷史也要展示。

2018年,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的時候,中國給德國送去了馬克思的雕像。今天這一尊5米5的雕像在馬克思的故鄉向世界來講述中國共産黨的故事、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故事。

在2019年5月4日,一尊大型的雕塑在法國蒙達爾紀火車站廣場落成。這一組雕塑表現的是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一批無産階級革命家早年勤工儉學留法的故事。

這些雕塑在國際社會講述我們的紅色故事,所以國際國內都應該來利用、借助優秀的經典紅色作品,來講述中國共産黨的故事。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誕生100週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走過100年的光輝歷程的中國共産黨,帶領中華兒女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確實有許許多多的記憶可以總結。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就是要學好黨史,在黨史當中找到巨大的力量,在黨史當中尋找我們未來發展的根本規律。

作為全國美術界,特別是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美術的殿堂,我們要把它做成一個宣傳黨史的課堂,也要把它做成世界人民到這裡來認識中國、傾聽中國故事的“課堂”。


問:中國美術館如何參與文化強國建設和文化國際交流的?

答:黨中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美術館新館的建設十分重視。我們也在十四五規劃當中,可以看到國家美術館作為國家重點工程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聳立在北京,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的土地上面。它將以包容、寬宏的心態來吸納世界的文化。它不僅僅傳播中國的文化,也會把世界優秀的文化、藝術創造到這裡向全中國所有的觀眾給予展示,也讓我們歷史的創造從這裡走向世界。

有一個展覽,它的序裏叫“來自中國美術館的藝術”,就是把中國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的藝術作品向世界來展示。因為經典作品它確確實實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作品,它是有溫度、深度、高度的作品,我們要大力地來弘揚經典,特別是要把中國的名作,通過展覽、宣傳變成世界的名作,把中國文化走出去變成中國文化被世界請過去。

還要把世界上一切優秀的藝術作品,來收藏到我們國家美術館。比如説在這些年當中,我們為法蘭西學院的所有院士舉辦過五次重要的展覽,這些院士把他們的代表作都捐給了中國美術館,到目前為止,中國美術館收藏有一百幾十件法蘭西院士的代表性作品。我們為俄羅斯偉大的藝術家們辦展覽,比如説西多羅夫90多歲的一位大師他到中國來,參加他的展覽,然後把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捐給中國美術館。我們為海外傑出的華人饒宗頤先生舉辦展覽,他100歲的時候到中國美術館來親臨開幕式,參加他個人作品的展覽,而且把他自己代表性的作品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我們到法國去,把留在法國的法籍華人藝術家熊秉明先生的作品讓它回歸到祖國。今天在中國美術館藏有170多件熊秉明先生的作品。

我們從多方面來講,一方面是外國藝術家的作品,一方面是海外華人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在中西合璧的20世紀的藝術浪潮當中産生出來的、誕生出來的這些優秀藝術家的作品,這就是一種包容。通過講故事的過程當中來展示作品,通過作品來講故事,這樣一個相互的、互動的傳播,將會使這些作品的價值得到很高的體現。


委員自述

藝術是需要交流的,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心與心的交流。而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它會獲得情感上的認同、獲得彼此之間相互的了解,更多的是理解。

美術館,它作為一個國家美術的殿堂,它承載著一個民族歷史上的美術創作,也書寫了一個民族創造美的歷史。同時,它還是一個向世界講述自己國家、民族,講述自己國家正在發生的一切有意義的故事的重要平臺。

建立世界一流美術館,總而言之,既是要肯定我們的長處,發揮我們的長處,突出我們的優點、特色,強調中國精神。另外一方面,更要包容、吸納世界文化,讓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在對話過程當中突顯各自的價值。這樣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美、通過精神、通過藝術的形式、通過藝術的情感,它就不是一句空話了。它就會落實在實處,就會成為我們真正的可以實現的理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