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兩會見“文”|田沁鑫:戲劇會敞開胸襟擁抱網際網路

發佈時間: 2021-03-05 13:10:1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葛蕾

中國網3月5日訊 兩會期間,中國網文化發展中心特別策劃專題節目《兩會見“文”》,邀請多位文藝界委員,圍繞提案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主題展開探討。

本期節目獨家專訪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田沁鑫委員建議深度參與舊城改造,以戲劇助力文旅融合。以下是採訪實錄:


問: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想法?

答:我是北京人,我很熱愛我們的偉大首都,前門也是老北京人的念想。從2008年奧運會之後,前門兩邊的社區和商業區的業態,就隨著前門大街的改造,一直在探討、研發和規劃。目前看前門東區已經很漂亮了,看到了三里河,河裏面還有錦鯉,老百姓在那邊也很開心,能遛遛早,能恢復到北京祥和的環境、氣氛。梅蘭芳舊居也修好了。現在商業的結構都已經做好了,像正陽門的步行街,但現在沒有什麼人去。一是疫情的關係,二是內容是什麼也要提早規劃。

我的提案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幫忙把文化設施、把內容填充進我熱愛的北京首都。我們是做戲劇的,在前門衚同裏有一些戲劇工廠,我們希望用“小衚同、大戲劇”這個概念,讓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前門東區,用文化的力量來點亮我們的龍脈主線。我覺得是我們中國國家話劇院責無旁貸的一份責任。

 

問:什麼樣的經歷和見聞讓您産生了這樣的想法?

答:一是小時候的記憶,我記得像王府井、瑞蚨祥綢布店、步瀛齋的老字號……從我姥姥身上都能看到那些痕跡。我有時候會經常跟她去王府井、去前門逛,所以王府井和前門都是我印象非常深的。我當國家話劇院領導之前,和東城區有過合作。我當時也想做個工作室,在青雲衚同22號的顏料會館,我在裏邊排了一齣戲,裏面是個戲樓。有一次旁邊的建築要扒掉重新蓋,旁邊都是民居,所以要把它拆掉。當時我看了一下,民居房子的房脊和旁邊會館的房脊是一樣高的。我就覺得應該不是解放後的建築,我説我還是進去看一下吧。進去我就看到了,頂子這一部分是雕梁畫棟的。我旁邊的一個美院的老師就説,這應該是明代的圖案,不太像清代的,而且應該是仙堂,道家的仙堂。因為頂部的縫、梁和搭的木條裏邊,畫的都是藍天白雲,應該很少見到那種景象。所以當時我就説:停!先不要扒掉這個房子。

這個房子好破了,後來前門東區改造的人員彙報它們領導,就得以把這個古建保留下來。現在已經把它裝得比較新了,但是那些雕梁畫棟都還在,這是給我印象非常深的。我無意中保護了一個古建,這是我覺得特別特別開心的一件事。

 

問:提案若能立案,將如何辦理?

答:中國國家話劇院也想把國家話劇院的線上文藝創作的創作中心放到衚同裏去,那邊很多的業態是年輕人喜歡的,像書吧、茶吧、酒吧……我們都可以把它搞起來。衚同裏面有三百年前的會館,包括起自明代的專門晉商做顏料的會館,包括民國時期的會館,還有一些名家舊居也在那邊,還有廠房,可能是建國之後的一些工廠……我們都準備做成排練室。

很早的時候,我們曾經受邀去英國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去的時候才知道,愛丁堡這個城市是每年都要用四個月的時間去籌備藝術節。城市居民為戲劇而準備一些酒吧,上千個酒吧會在藝術節開始時出現,這個城市常年都是靠藝術節來支撐,這是文旅一體的。它創造了國際的文化交流平臺。還有像法國的阿維尼翁,是在一個小鎮裏面。還有像柏林戲劇節、契訶夫戲劇節在俄羅斯,包括瑞士等等,它這種文化的名片、文化藝術的交流平臺,我覺得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標誌和氣質。所以我也想文旅融合。

 

問:作品來源都有哪些渠道?如何保障內容的長期供應?

答:內容方面就是我們在做一個青年導演計劃,將選拔六個年輕的男導演,六個年輕的女導演。我們跟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陳冬局長申請了基金,希望能夠在全國內開展選拔,是我們國家話劇院發起的,誰能夠進入到我們的視野,我們就會用這個平臺來搭臺為他唱戲。希望更多的年輕藝術家能夠進到國家話劇院的這個我們搭的這方平臺,它是自由和寬廣的。   

文旅是全國範圍內有可能的一個結合。還有就是有可能去籌劃戲劇節,國際性的、線上線下的戲劇節,更好地促進文化和旅遊發展。同時,在北京有這樣一個老的街區,能夠文旅結合,也是為古都北京增色。

 

問:《故事裏的中國》是戲劇領域在媒體融合上大獲成功的一次探索,是否也會將相關經驗運用到這一文化項目的實踐中去?

答:我們線上節目、線上的戲劇和線下的演出,可能會三位一體。其實所有的媒體公司,我們都願意嘗試合作,我們都敞開胸襟,願意擁抱。

但是我們的作品,是要像《故事裏的中國》那樣,我們戲劇符合了和電視傳媒的融合,我們融合地非常恰當。我們跟網際網路媒體,我希望不是單純拿我們的演出去播,而是用節目加線上創作的數字化運用,我們會用民主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來在審美上提升,這樣就會産生節目化的戲劇。所以也是跟網路進行一個平衡,填充了網路的內容,同時用數字化和高審美的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一個奇幻的造夢空間。用如此現代的、新時代的文藝講述方式,讓更多的年輕人能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問: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國家話劇院會有哪些舉措?

答:建黨一百週年這樣一個莊嚴的日子,國家話劇院將籌備“紅色演出季”。我們有七個劇目,第一個是反映公安題材的《英雄時代》,也是中國國家話劇院第一個連同文藝電影的創作,所以我們會有李光潔、辛柏青、劉佩琦、韓童生,甚至會有其他的明星來加入,也是明星回歸的一個重要題材,而且是讓主旋律好看起來,這是我們努力的一個方向。還有就是《紅色的起點》,因為現在在上黨史課,所以我們是一部“活的黨史”,會把2021建黨前後根據葉永烈先生(的書)來改編、演出,我們會和上海戲劇學院一起。第三個是我們根據同名小説《最後的電波》改編的話劇,再有我們劇院還有一部小劇場的話劇,就是《尋找作家的戰士》,也是一個小説改編。還有我們承接原總政話劇團的一個代表作品叫《兵者·國之大事》,將重新加工整理,在“八一”的時候會演出。還有我們劇院復排的建黨題材(作品),像《支部建在連上》、《三灣,那一夜》,還有英雄模範題材的像《谷文昌》。我們會有一個紅色演出季。

 

委員自述:

還有十五年的時間,我們揚鞭催犁、快馬加鞭,奔向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同時具體落實我們的文化強國夢,十五年的時間説起來其實也不長、挺短的,一年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我作為北京人覺得自己是有這個責任的。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我們也有文化推廣的責任。(希望)中國戲劇能夠在這樣的新時代裏面,發揮出不一樣的光彩,而不是只做話劇本體的工作。(希望)中國戲劇能夠幫助推動中國故事的講述,講述好中國共産黨的故事,中國人民的故事,中國故事,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