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疫情中的“春節檔”,如何突圍?

發佈時間: 2021-01-28 09:07:57 | 來源: 中國藝術報 | 作者: 孫佳山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眾所週知,在春節檔概念崛起之前,觀眾更熟悉的是廣義上由每年11月持續到次年2月的賀歲檔。然而從2010年開始,不同規模的電影院線開始遍佈全國,並不斷在三四線城市和廣闊的縣級市區域落地、滲透,春節消費也開始向著休閒娛樂轉移,過年看電影,逐漸成為全國範圍的“春節新民俗”。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在檔期內斬獲了7.8億元的票房,正式拉開春節檔的序幕,此後春節檔的全年票房佔比也不斷攀升,到2018年已經達到9.7%。春節檔在全年檔期的核心地位已經確立,“史上最強春節檔”這一表述也從那時起延續到當下並不斷高亢。但與此同時,春節檔的票房火爆也造成了極強的檔期“虹吸效應”。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實體院線受到極大衝擊。去年就有分析認為,《囧媽》等中小成本影片和相關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的深度合作,線上上免費放映,會導致線下實體院線的“革命”,在未來電影的首發可能會越來越多地選擇線上上展開。的確,隨著本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各類視頻網站和直播應用等流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因其得天獨厚的傳播優勢,線下的影院與線上的視頻網站、直播應用等流媒體之爭一直不絕於耳。從世界電影的發展趨勢來看,類似《囧媽》之爭也並不是中國電影所獨有的問題,其不過是電影在當下以移動網際網路為標識的媒介環境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的具體映像。

在去年美國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可以説是當今影壇最炙手可熱的人物。然而,就在近4年前,他也曾陷入到線下影院和流媒體之爭的漩渦中。2017年4月,奉俊昊執導、由世界流媒體巨頭Netflix發行,併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影片《玉子》,也在當時引起一定的爭議。

除了傳統放映渠道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紛爭之外,流媒體的放映方式會不會對電影的美學形式和傳播機制産生根本性的影響,流媒體會不會“殺死”電影?這些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影的媒介特徵所發生的新變化及其影響,也受到了普遍關注。

近年來,每年春節期間都是我國的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大力宣傳、推廣的重要節點。在春晚被頭部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壟斷的情況下,出資買斷《囧媽》等中小成本影片,並免費線上放映,可以看作是其他平臺型網際網路企業在春節期間宣傳、推廣自身的現實需要。然而,其初衷並不是為了支援中國電影的媒介革新,從性質上看完全屬於商業行銷行為,意圖借助《囧媽》等中小成本影片的線上免費放映所引發的的關注效應,進一步深入到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的下沉市場。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我國包括影院在內的實體文化産業受到了強烈的衝擊,現金流普遍出現問題。數據顯示, 2020年初至今,近萬家影視公司登出或吊銷。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已運作項目從前期劇本創作到後期製作剪輯均有所延緩。大型製作公司都已捉襟見肘,中小型企業和工作室更是面臨規模性倒閉風險。顯然,要解決現金斷流等現實問題,需要對包括院線在內的影視相關産業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援,但同時我們也需保持足夠的冷靜,充分汲取過去針對文化産業所採取的相關金融政策的經驗教訓。

因此,當前我們尤其應當辯證地看待疫情帶給整個産業的衝擊,在此機遇下,深入調整我國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産業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將過去因為沒有充分的時間、空間和良好的行業環境等原因,遲遲停留在口頭上的供給側改革,真正貫徹落實到行業的日常工作中。當前,儘管我國數字文化産業仍不斷呈現爆炸式發展趨勢,但還遠沒有到電影發行、放映線上上和線下完成翻轉的歷史時刻,線下實體院線與線上視頻網站平臺所面臨的現實困難,外在看似截然相反內在實則大體相似,即以影視為代表的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之路仍亟待開拓。

(作者係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