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恢復古都特色 北京東四南北大街環境提升主體完工

發佈時間: 2021-01-22 09:00:21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塑造“京韻、大市”城市風貌,“修舊如舊”保留古都特色,日前,北京東城區東四南、北大街環境整治提升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通過拆違整治、建築風貌提升、公共空間提升、示範院落提升、交通綜合治理五大舉措,全面改善街區環境品質,保護性修繕16處歷史建築及文保單位,讓整個街區恢復古都風貌。

貝子奕謨府遺存方亭前後風貌對比(趙昀/攝)

據介紹,東四南、北大街改造堅持“修舊如舊”原則,嚴格落實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要求,與古建專家、文物部門形成聯動,科學實施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工作,指導建築風貌提升工程,對設計方案、施工工藝、工程選材和整治效果予以指導。這條街全長2.74公里,沿街建築“一家一設計,一戶一方案”,結合不同時代及功能,梳理保留了傳統、民國、新中式、現代四種建築風格,並非“一刀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學術委員會委員馬炳堅認為,將每個建築、每個店面恢復修繕到最適合時期的樣貌,與周邊建築特別是文物保護單位相得益彰,才更有“歷史的可讀性”。馬炳堅還談道,風貌保護的重要手段就是恢復性修建,從每個傳統符號中體現北京古都特色,抬頭依次可見朝天欄杆、挂檐板、窗格,低頭還有排水口,這些細節都能勾起人們的“鄉愁、記憶”。此外,在修繕中,共使用了86萬塊“老磚”、18.2萬塊舊瓦,舊材回收利用率達43%,翻建各類宅門39座,馬炳堅説,重復利用舊材料、老構件,節約的同時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再現獨特的年代感。

東城區還邀請書法家協會會員題寫匾額、楹聯,增加夜景照明系統,實現“白天是景觀、晚上是亮點”的效果。通過拆違騰退空間利用、綠化提升、提取歷史文化元素等方式,東城區重點塑造了“北新典故”“九曲尋幽”“府邸舊事”“合院朝夕”“商鋪集錦”“大市天際”“燈市駢集”“十步芳草”等“文化八景”,打造多處可進入式“口袋公園”和18處“小微空間”,並向沿街兩側衚同延伸,在突出人文關懷的同時提升環境品質,豐富居民交往方式,為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畫龍點睛”。

在東四南、北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動下,原三友商場升級改造為東四·1517文創園,成為又一重要的文化産業集合地,三友商場在東四南大街上遷址開張。被保留下來的不僅有老業態,還有街上的老字號和老店舖,內聯升、瑞蚨祥、吳裕泰等10處老字號商鋪均嶄新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東四九條69號的貝子奕謨府遺存方亭,在此次提升工程中也“全身”亮相,之前的圍墻被替換成透明玻璃圍擋,吸引著行人駐足觀賞。據了解,此處原為清代貝子奕謨府(奕謨,嘉慶帝之孫,惠親王綿愉之子)的花園部分,建於清代中後期,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曾在此拍攝京劇《黛玉葬花》片段。對奕謨府方亭的保護措施的改善也體現了此次建築風貌提升的初衷,為這一片區又增添了一處打卡熱點。北京市東城區副區長陳獻森表示,下一步,東城區還將以這條大街為統領,向兩側的街巷衚同和平房院落延伸,讓生活在這個地區的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強,生活更幸福。(趙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