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內蒙古積極應對地廣人稀環境下田野文物保護難題

發佈時間: 2021-01-22 08:59:19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祖國北部邊疆,它東西長約2400公里,南北最大跨度1700多公里,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歷史在這裡遺留下大量的古遺址、古墓葬和古岩畫。2012年公佈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顯示,內蒙古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1099處,而目前文博從業人員總共只有2600多人。在這樣一個地廣人稀的地方,如何充分利用群眾基礎,有效發揮科技力量,把長城等田野文物保護好?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和地方政府通過組建馬背文物(長城)保護隊、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配發文物安全巡查無人機的方式,讓文物保護隊員一手抓傳統、一手抓科技,及時準確地包圍起不法分子,最終把文物安全牢牢地抓在手裏。

馬背駝峰矯健身影保護家鄉遺産

錫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代表了內蒙古兩種典型的地域特色。

錫林郭勒盟總面積20.3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17.96萬平方公里,佔全盟總面積的89.85%。“三普”數據顯示,全盟有不可移動文物1148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65處。遼闊的草原養育了一個又一個出色的騎手,更培養了他們對家鄉文化遺産發自內心的熱愛之情。2011年,由文物部門指導、農牧民直接參與的馬背文物(長城)保護隊誕生了。

這是一支志願服務性質的基層文物保護隊伍。加入馬背文物(長城)保護隊的,是一群責任心強、素質較高、有文物保護意識的農牧民,對他們來説,很多古墓葬、古遺址就在自家草場內,熟門熟路,實施保護十分方便,即使一些偏遠的文物點要路經山高坡陡、灌木叢生的崎嶇小道,也能騎馬到達。“隊員們既是田野文物的管護員,又是文物保護的宣傳員、資訊員、維護員。目前,全盟已發展文物保護隊員160余名,報案100余次,形成了群防群保、上下溝通的保護局面。”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局長陳永志介紹,公安和文物部門以此為線索,不但阻止了企業在施工中破壞金界壕、古墓葬的違法行為,而且成功追回被盜文物,抓獲文物犯罪分子10余人。2017年太仆寺旗元代寶日浩特城址、2018年正藍旗黑城子遺址被破壞案件,都因馬背文物(長城)保護隊員的及時發現和報告得到有效制止。

阿拉善盟東西長831公里,南北寬598公里,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其中阿拉善左旗8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戈壁、草原各佔三分之一面積。駱駝是最適應這裡的交通工具之一。

寒風中,一峰駱駝載著一位牧民行進在茫茫的戈壁灘上,穿過滿是刺草的荒原,跨過洪水沖刷出的砂石溝,人跡罕至的山脊上只有他踽踽獨行的身影。他不是來尋找丟失的牲畜的,而是來巡護和尋找那些年代久遠、在歷史的風雨中模糊了痕跡的烽火臺、岩畫等古遺跡的。他就是年過半百的阿拉善左旗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烏銀小分隊隊長鐵木爾薩那。他是一位無師自通的文物研究者、發現者,也是阿拉善左旗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的縮影。

在阿拉善左旗,目前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點有393處,地方文物局編制卻以個位數計。隨著文物工作的細化及新的文物遺址不斷發現,文物點巡查工作量大增,工作人員風餐露宿,開著一輛老舊的兩驅越野車每年巡查近萬公里,仍不能照顧到所有的遺址。2015年9月,在國家、自治區以及阿拉善盟委行署和阿左旗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又一支由農牧民組成的基層文物保護隊伍——阿拉善左旗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應運而生。

經過文物安全知識和業務集中培訓,熟悉業務領域相關常識後,文物保護隊員根據居住地點分配巡查點段,以流動的形式直接參與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在鐵木爾薩那這樣熱心於保護文化遺址、甘於無私奉獻的農牧民帶動下,短時間內便在8個蘇木發展了44名隊員。他們騎著駱駝或摩托車對周邊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看護、巡查、宣傳,並將發現的情況及時反饋到總隊。“近年來保護隊共組織3000余人次,對阿左旗境內的200余處古遺跡、重要史跡等進行了巡查;同時,與‘草原神鷹’行動相結合,開展邊境地區文物安全巡查、長城安全巡查,配合打擊盜掘古遺址古墓葬,倒賣文物等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協助將阿拉善左旗的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得風生水起。”阿拉善左旗文物局局長阿拉塔為保護隊員們堅起大拇指。

“鷹”擊長空便捷科技展現硬核力量

“以小見大”“會飛的哈蘇”,這些評語用在剛剛配發全區103個旗縣(市、區)文物管理單位的無人機上再合適不過。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自治區文物局投資160多萬元,採購了103台無人機,為全區103個旗縣(市、區)文物管理單位進行了全覆蓋配發。科技的創新拓展了巡查人員視覺的維度和廣度,全方位清晰記錄遺址、長城等文物保護單位的整體面貌,在這只灰黑色“蒼鷹”的輔助下成為一件“手到擒來”的事情。

不到1千克的起飛重量、哈蘇鏡頭的高畫質、最大可抗5級風速,2020年9月在阿拉善戈壁灘上首次翱翔的103台無人機,可以不分晝夜進行文物安全巡查,成為守護田野文物安全的重要利器,極大地激發了基層文物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和責任意識。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趙建華告訴記者,就在無人機配發第二天,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文物管理人員利用無人機巡查古城遺址時發現了破壞遺址的違法人員,利用無人機拍攝的犯罪視頻及圖像,公安機關第一時間鎖定抓獲了犯罪嫌疑人。

除了對野外大跨度的古城遺址、長城等田野文物進行有效監控,為文物保護監測提供長期數據參考外,無人機在國家文物局近年大力推進的文物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設中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項制度”是指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制定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的目的,是通過文字、音像等方式,對立案、調查取證、審查決定、送達執行等行政執法活動進行記錄並歸檔,實現文物行政綜合執法行為的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地上有手持移動執法終端、空中有無人機、線上有移動執法平臺”,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文物行政執法模式的科技保障。而無人機本身,就是發現文物遺跡遺存被破壞的最直接的裝備。

多方攜手必要資金保障文物安全

保護田野文物,除了文物工作者、志願者感情上的投入外,必要的資金投入也是重要保障。

為鼓勵和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從兩個保護隊建隊之初,錫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各級單位就斥資為隊員們配備棉大衣、雨衣、手電筒、背包、防身用具、GPS定位儀、望遠鏡等裝備。錫林郭勒盟每年為保護隊員上的人身保險,保額達到千余萬元。2018年2月,阿拉善左旗政府實施了《阿拉善左旗整合人力資源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實施方案》,除了阿拉善左旗駝峰(長城)文物保護隊人員之外,還將林業局所屬的6名林管員和農牧局、農牧區生態綜合執法局24名草管員也納入基層文物保護隊伍當中,由阿左旗文物局為駝峰隊員們發放每人每月1000元文物保護巡查補助經費,促進了文物保護隊伍的健康穩定發展。

(文冰通訊員王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