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説,“沒想到這麼火!”
由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説”等級別。玩家打開盲盒,取出包裹有“寶物”的土塊,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的瞬間如開獎般驚喜,成就感油然而生。
據介紹,不同級別的盲盒“挖出”的“寶物”等級也不同,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都可能被挖到。“手套一戴,是考古學家的感覺了”“這就是考古工作者的工作體驗吧,一鏟子下去可能有寶,有可能啥都沒有”……網友如是留言。
“當然,‘寶物’只是做工精美的文物仿製品,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創産品。”宋華介紹,為真實還原考古發掘過程,盲盒的土塊摻有洛陽北邙山的土質,自帶古代陵墓“神秘”感,盲盒內還附贈有“洛陽鏟”等迷你版考古鑽探工具。
近年來,裝有動漫影視産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的盲盒,吸引眾多中國年輕消費者。其特別之處在於,盒子上沒有標注是哪款,消費者打開盒子後才能揭開謎底。數據顯示,僅在國內某知名電商平臺上,今年上半年,模玩以及玩具市場增速為22%。其中盲盒超過40%的增長率,是模玩類目第一增速引擎。
鄭州大學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認為,“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文物“活起來”,帶動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這是一次動態的文創過程,我們會根據玩家的反饋不斷完善內涵。”宋華説,截至目前,盲盒版本已迭代6次,寶物翻模、提升20多款。下一步,還將聯合河南省內其他博物館推出“定制款”,比如設置各館鎮館之寶的“隱藏款”等,帶給玩家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