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電視劇《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 專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陜西作家陳彥

發佈時間: 2020-12-09 09:18:01 | 來源: 陜西日報  | 作者: 柏樺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劇照

11月29日,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陜西作家陳彥同名小説的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播出。連日來,這部還原了西安城普通老百姓的煙火人生、透視出底層勞動者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莊嚴的現實主義力作,牽動著萬千觀眾的心。12月4日,電視劇《裝臺》的兩組數據出爐:據酷雲實時的收視率數據顯示,該劇當晚實時收視率突破2%,最終峰值收視率超過2.3700%;據豆瓣的觀眾評分顯示,該劇當晚開出8.4分的好成績。

6天破2,豆瓣過8,電視劇《裝臺》的收視率和口碑的雙豐收,讓我們看到了觀眾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渴望和對嚴肅文學作品本身的認可。《裝臺》的情節發展中並沒有太多的懸念和巨大的矛盾衝突,卻憑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家長裏短、鄉土民情和一眾普通勞動者面對生活不屈服不妥協的態度,演出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演活了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電視劇的成功離不開原著小説過硬的品質。小説《裝臺》自2015年面世後,被評為“2015中國好書”,獲首屆“吳承恩長篇小説獎”和“2015年度中國小説排行榜”榜首。這樣一本深受專家讀者喜愛的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藝術魅力呢?12月1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原著作者陳彥,為讀者、觀眾解讀電視劇《裝臺》背後的文學力量。

記者:小説《裝臺》講述的是舞臺裝卸行業這個並不被大眾所熟知的行業領域中的小人物的故事,您為什麼選擇這個題材寫作?

陳彥:我非常熟悉《裝臺》裏這些人物的生活,如果不寫出來,我都覺得過意不去。我和文藝團隊打交道20多年,也和這些裝臺人打交道。一場演出需要他們搭建舞臺供別人去唱戲,做的都是幕後工作,非常辛苦。我在院團工作時,外出演出當裝臺工人不夠的時候,我也參與過裝臺和拆臺,對這個工作深有體會。我始終覺得一個作家要寫他最熟悉的生活,並且是最打動他的那些生活。如果不寫出來的話,總感覺心裏堵得慌,所以就有了這個作品。

記者:可以説小説《裝臺》用小人物的命運和奮鬥折射出整個社會底層勞動者的一種生活狀態和積極的心態。您寫作這部小説的時候,想展示給讀者一種怎樣的精神內涵和生活真實?

陳彥:嚴格講,《裝臺》就是一首勞動者之歌。我覺得勞動者是美麗的,勞動的身影和姿態都是美麗的。我們的社會鼓勵人們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雙手、自己的肩膀扛起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過一種寄生的生活。我所接觸的這些裝臺人,就是這樣一群人,讓我非常感動。這些裝臺工,他們所作的都是幕後最辛苦的工作,他們創造了如此美麗的舞臺、如此美麗的燈光,而當燈光亮起大幕拉開的時候就看不見他們了。他們是普通勞動者的代表。大量的普通勞動者和他們一樣,都在為社會的發展做著最為辛苦的幕後工作。這種勞動之美和舞臺上呈現出的美是一樣的,其中具有一種比較大的隱喻。

記者:根據小説《裝臺》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已經在央視開播,您覺得這部劇呈現出的整體樣貌是否達到您的預期?

陳彥:我認為他們做得很好,無論是改編還是導演都很好,尤其是像張嘉益、閆妮這樣一批演員,他們都付出了非常艱辛的勞動。能看到,他們都努力貼近真實,沒有用一種虛假的表演或是虛幻的場景來表現這些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我覺得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整個作品的呈現也很有煙火氣。我對他們的二度創作以及三度創作都是滿意的。電視劇的改編肯定會有些脫離小説,做一些新的創造,我覺得這也是對的,因為它們是不同的藝術樣式。每個人對時代、對生活、對藝術都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理解,他們所付出的創造值得我敬重。

記者:無論小説還是電視劇都對傳統戲曲秦腔、風土人情、美食美景等陜西特色文化有大量著墨和展示,許多觀眾看過電視劇後都説這是一部“陜西文化的宣傳片”,您怎麼看?

陳彥:我覺得這部劇的編導和演員對於陜西文化的宣傳做了很多努力,也做得很好。比如飲食文化、戲曲文化以及整個西安的城市文化,都有比較充分的展示。可以説他們都是帶著一種情懷,一種對這個城市和家鄉的熱愛和眷戀的情懷在完成這部作品。西安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它的歷史文化、旅遊、飲食以及秦腔文化和其他多元的現代文化,構成了這樣一座非常美麗的城市,尤其是城市勞動者的這種美麗,更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書寫、去演繹。

記者:小説《裝臺》已經被搬上熒幕並且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和認可,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説《主角》是否也將以電視劇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您下一步的創作計劃是什麼?

陳彥:由張藝謀執導,由小説《主角》改編的電視劇的劇本創作工作已經在進行了,很快就會開拍。小説《主角》的話劇改編工作也已經開始了。屆時,觀眾能夠看到《主角》的電視劇和話劇版本。明年,我將推出一部新的長篇小説《喜劇》,力爭以更好的作品回饋社會、回饋人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