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在內陸率先實現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簡化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08-03 10:22:05 編輯:李柯佑

75%!這是重慶現存外資企業中,港澳投資者投資企業的註冊資本佔比。2019年至2021年,港澳投資者在渝投資企業的註冊資本,每年都以超過15%的速度增長。

來自港澳地區的非自然人投資者在內地投資辦理企業登記,需要向內地市場監管部門提交主體資格證明公證材料,以證明其真實存在。以往,這類材料在重慶的審核時限是5個工作日;現在則可以在提交當日完成審核。

時限的大幅壓縮,往往需要審核人員承擔更加繁重的工作。7月26日,在市市場監管局政務大廳,外資企業登記窗口工作人員余靜卻告訴記者:“審核材料比以前輕鬆多了。”

公證材料大幅“瘦身”

單份材料平均審核時間縮短至1小時

為給記者揭示時限壓縮後材料審核工作卻更輕鬆的秘密,市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局主任科員劉蕓蕓隨機抽取了兩份港澳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的公證材料。

一份是2018年,某香港企業在渝投資設立凱美龍精密銅板帶銷售(重慶)有限公司時的公證材料,包含8個附件共69頁;一份是2022年,另一家香港企業投資認證時的公證材料,僅有3個附件共5頁。

劉蕓蕓介紹,公證材料的大幅“瘦身”,緣于重慶近年來實施的一項名為“簡化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流程和材料”的改革。

2020年7月,重慶針對來渝投資的香港非自然人投資者,啟用了簡版公證文書;2022年2月,簡版公證文書又面向同類型的澳門投資者啟用。至此,重慶在內陸地區率先實現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流程和材料的簡化。

簡版公證文書對審核效率的提升,並不只是減少公證材料。市場監管部門的審核人員需要對公證材料進行甄別,抓取其中的有效資訊判斷是否合規。而此前公證材料動輒幾十上百頁,各個公司的公證材料格式五花八門。因此,審核一份材料常常要花大半天。而如今,公證材料大多不超過10頁,平均1小時就可以完成一份材料的審核。

減材料不減審核力度

由更專業的委託公證人對材料嚴格把關

公證材料大幅減少,並不會導致審核力度“打折”,而是通過改革,由更專業的委託公證人在公證時就對企業提交的材料提前把關。

委託公證人,是香港(澳門)地區本地的註冊律師,受國家司法部委託,辦理涉港(澳)的公證文書。

因更了解當地商事規則,擁有更多本地公證資源,這些委託公證人可以更快地甄別投資者所提交的材料原件。即使投資者提交的材料不全,委託公證人也可以通過當地專用的數據系統,查詢、確認投資者的市場主體資訊。

同時,港澳地區對公證制度的探索更加充分,擁有不少規則上的便利。比如針對投資者的相關人員無法現場辦理公證的情況,可以通過遠端視頻公證的方式辦理。

經過委託公證人的梳理,關鍵資訊被完整歸納呈現在一頁資料表格單上,隨表格單寄送的附件也減少到3個;企業提交的其他附件,如公司週年申報表、公司章程等,則在香港、澳門當地由專門的機構予以保存,重慶市場監管部門可隨時查閱、複製。

從學習者到探索者

進一步擴大簡版公證文書適用範圍

其實,重慶推進這項改革,最初是受到沿海地區的啟發。

2019年,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了解到相關改革已經在深圳初見成效,便學習先進經驗,打算在重慶推行這項改革。

但是,深圳作為鄰近香港的經濟特區,商事登記和公證規則可以更順暢地與香港的相關規則銜接,重慶則在銜接之初出現了“水土不服”。

比較突出的一點是香港公證文書的適用範圍。按照香港此前的公證規則,公證文書載明的適用範圍,只能是重慶已取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授權、具備外資企業登記許可權的10來個區縣中的某一個,其他區縣則無法享受到改革紅利。

為此,市市場監管局與香港的公證機構進行了長達半年的接洽,推動後者對公證制度做調整,將文書上標注的適用範圍擴大到整個重慶市。這樣一來,獲得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委託的區縣市場監管局,也可以通過簡版公證文書為香港投資者提供服務了。

有了一系列的制度銜接經驗,重慶又在今年2月對澳門投資者啟用簡版公證文書,成為全國率先實現簡化港澳投資者商事登記的內陸城市。

為了讓改革加快落地見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市市場監管局還聯合市司法局、市商務委、重慶海關、市港澳事務辦公室、市公安局、市金融監管局、市銀保監局、人行重慶營管部等單位,確保簡版公證文書在全市各相關領域通行有效。

(記者王天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