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三個轉變”助力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2-10-21 10:04:59 編輯:李柯佑

稅費同繳、帶押過戶、一測多用、交地即交證、一網通辦……當一個個優化營商環境的“代號”逐步成為群眾口中的“熱詞”,利企惠民也就成為了常態。

近年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以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為牽引,以服務發展為第一要務,聚焦重點環節、問題短板,不斷創新服務舉措,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效,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政務服務環境得到明顯優化,企業和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穩住經濟大盤

變被動保障為主動服務

10月7日,開州區跳蹬水庫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

跳蹬水庫係國家150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總投資58.94億元,是一座具有防洪、供水、灌溉等綜合利用功能,兼有發電效益的大(二)型水利樞紐工程。項目建成後,將為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優質生産生活用水和清潔能源。

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抓手。以服務發展為第一要務,近年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以構建重點項目全過程服務機制為著力點,對市及以上重大項目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實施專人專班、提前介入、簡化程式、高效服務,切實加快項目用地手續辦理速度。

“9月底,跳蹬水庫的90畝先行用地正式獲得自然資源部批復。”重慶市建設用地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跳蹬水庫用地申請從報批再到成功批復一共只用了5個工作日。

據了解,今年第三季度,全市辦理預支空間項目103個、總面積917公頃,有效保障了重大項目空間和用地需求。

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穩增長離不開土地等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聚焦資源要素保障,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持續、精準、有效發力,推動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助力穩住經濟大盤。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出讓國有建設用地1025公頃,環比增長243%,其中,出讓工業用地610公項,環比增長7.6%,全市汽摩、電子、裝備、材料等支柱産業項目用地出讓整體平穩。

助力企業發展

變標準流程為精準服務

9月30日,重慶高新區的重點項目——重慶科學谷一期項目第一階段施工任務正式完成,科學谷一期所有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即將進入下一階段二次結構施工。

作為我市首個“交地即領證”項目,其取得重大建設進展的背後充分彰顯了項目審批的“重慶速度”。“僅用了3天就走完辦證的所有流程,順利拿到了《不動産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交地備忘錄》3個關鍵證書。”説起辦證流程,重慶高達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小燕仍舊記憶猶新,“實行‘交地即交證’前,大大小小的項目手續辦過近30件,快的話2個月,慢的話要半年。”

從2個月甚至半年縮減為3天甚至1天,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減法。以實施“交地即領證”改革為契機,重慶高新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聚焦減時間、減流程、減材料、減跑路、減成本,讓市場主體只需向一個窗口提出一次申請,即實現交地與發證“零時差”,為企業節約時間和成本,加速項目推進。

審批的“減法”換來了發展的“加法”。近年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堅持主動介入對接、精準服務,推出了一系列惠企助企服務舉措,從分階段整合測繪的測繪先行到“拿地即拿證”“交房即交證”審批服務新模式,再“一網通辦”改革,用實際行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解決民生實事

變分散辦理為整合服務

10月9日,我市首件二手房雙預告“帶押過戶”不動産登記業務在綦江區不動産登記中心辦理,30分鐘買方拿到不動産權證,90分鐘賣房收到貸款銀行發放的新按揭款。

“過去完成交易需要先向銀行申請提前還貸,待銀行審批統一後再自籌資金還清原貸款,登出相關抵押登記後才能進入新的交易流程。有了‘帶押過戶’的新政策,買賣雙方都省心。”賣方楊先生介紹。

簡單而言,新的二手房雙預告“帶押過戶”政策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買賣雙方線上辦理“轉移預告”和“抵押預告”;第二步現場辦理轉移登記;第三步,抵押登記後,登記機構推送資訊至金融機構實現購房款結算。

過去,二手房買賣登記,環節多,涉及材料多,“一房二賣”“房屋被查封”等交易風險易發,是公認的“麻煩事”。

“依託不動産交易登記平臺,我們將存量房(即二手房)買賣涉及的全部事項納入‘一窗辦理’‘稅費同繳’,企業群眾只到1個窗口、只交1套資料、只刷1次卡或只掃1次碼即可當場領證。”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確權登記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主動會同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等相關部門開展行動,合併繳納渠道、實現資訊共用,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務,讓群眾辦理登記少跑路。據統計,自今年5月“稅費同繳”上線以來,已累計辦理業務4.71萬件。

服務無止境,辦事更便捷。圍繞不動産登記便利化改革,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還推出了購新房“多件事一次辦”、不動産抵押登記“不見面辦理”、涉案不動産遠端查控、“不動産+電力”聯合過戶等系列便民利企“實招”。

(張亞飛 羅晶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