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舞起來 産業鏈活起來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1-04-23 13:10:47 編輯:金虎

二○二一年一月八日,中國海裝廠房內,技術人員正在緊張裝配風電機組。(本報資料圖片)羅斌  攝

編者按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4月21日,重慶市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大會召開。

重慶製造業的“群—鏈—端”發展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需要從哪些方面發力?繼圍繞九大産業推出9期“重慶産業鏈供應鏈調查”報道後,近期,重慶日報又聚焦以上問題,派出多組筆者,再次對重慶製造業進行調查式採訪,並於今日起推出5篇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在重慶兩江新區,有一家神秘的企業。

工廠裏,防護服包裹工作人員全身,從腳底“武裝”到頭髮絲。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車間裏不容一粒灰塵掉落。這家企業就是京東方。他們生産的“屏”,廣泛應用於電視、手機等産品中。

正因為這張“屏”,京東方給重慶帶出了一個全新的千億級産業集群。在重慶重點打造的“芯屏器核網”全産業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工業經濟亦如此。

作為製造業大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多個場合強調,要“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強化龍頭帶動、成龍配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産業集群”。

在龍頭引領下,重慶圍繞優勢産業補鏈成群的號角已經吹響。

重慶多個産業集群均由龍頭帶動形成

4月15日,中電重慶軟體園項目開工。

該項目由網信産業頂尖企業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有限公司打造,預計將吸引超300家網信及數字經濟生態鏈上下游企業集聚,帶動上萬名高端人才入駐。

産業鏈是一條“動鏈”,包括資金、勞動力資源、生産資料等在市場主體間流動的眾多要素。龍頭企業不僅在産業鏈上發揮牽引作用,還可催生一個區域的産業聚集,形成“羊群效應”,也就是通常説的産業集群。

這樣的案例,在重慶比比皆是。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長安汽車為儘快推動復工復産,梳理出一份涉及200多家上游企業的復工需求清單。

是的,為長安汽車配套的上游企業,竟有200多家!

汽車是重慶的支柱産業。1984年,長安生産出第一批小汽車。經過幾十年發展,如今,重慶已形成以長安係為龍頭,10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幹,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優勢産業集群。

重慶摩托車産業的發展路徑同樣如此。上世紀90年代,以嘉陵、力帆、隆鑫、宗申為首,迅速聚集起大量配套企業,崛起了著名的重慶“摩幫”。如今,重慶已形成年産1000萬輛摩托車整車和2000萬台發動機(通機)的綜合生産能力,關鍵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達90%以上。

重慶筆電産業,則是因為引入了惠普這一龍頭企業,實現“從無到有”白手起家。

當年,與惠普同一時期入渝的,還有宏碁、華碩等巨頭。在品牌商、整機廠的引領下,一大批配套企業隨之跟進,迅速形成一個龐大的産業集群。如今,重慶僅規模以上電子資訊企業就有678家。

“一台筆記型電腦,需要各種零件上萬個,僅主機板上的零件就有4000-6000個。”業內人士告訴筆者,以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園的廣達(重慶)為例,該公司擁有超過千家的上下游配套供應商,其中90%以上在重慶。

2020年,重慶筆電産量突破7000萬台,産值突破3000億元,連續7年全球産量第一,全球每3台筆電就有一台重慶造。

“龍頭企業也是領軍企業,在産業生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主導作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諮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説。

可喜的是,在重慶新崛起的多條産業鏈中,都有龍頭企業的身影。

如風電産業,有龍頭企業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該公司産值已達百億元,位於國內第一梯隊。在中國海裝的帶領下,重慶已經形成較為完備的風電産業鏈。

如生態環保産業,有本土龍頭企業——重慶三峰環境産業集團。作為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明星企業,三峰帶動了上下游近200家企業及相關科研機構發展。目前,重慶環保産業在技術創新力、産業鏈完整度、對環境保護支撐能力等三個方面均位居西部前列。

如機器人産業,全球五巨頭中的四家——川崎重工、德國庫卡、瑞士ABB、日本發那科,已相繼進入重慶,加上重慶本土的華數機器人,重慶已逐漸發展成全國重要的機器人産業聚集區之一。

如通航産業,有中國民營航太頭部企業——零壹空間,以及東方紅衛星等企業,帶動重慶已基本形成通用航空航太“整機+核心部件+配套製造+運營+服務+金融”全産業鏈,成為全國唯一的通航全産業鏈發展試點省市。

龍頭開足馬力,産業動力十足。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增長35.4%。其中,汽摩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3%,電子産業同比增長56.3%,拉動工業經濟強勁增長。

“小散弱”産業需要龍頭引領和整合

一個或多個龍頭企業,能帶活一條産業鏈;反之,缺少龍頭企業或龍頭企業不夠多,産業鏈就缺少了“主心骨”,表現出“小散弱”的局面。

筆者採訪發現,重慶一些規模較小的産業,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種情況。

“總的來看,全市産業還需要更多的龍頭坐鎮。”市綜合經濟研究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權介紹,重慶部分産業存在龍頭不大、數量不多、品牌影響力不足的現象。

以醫藥産業為例,重慶雖然有一個智飛生物,但龍頭企業不夠多,2019年産值規模僅600多億元,與發達地區動輒數千億元的産值規模相比,差距懸殊。

再如,來自重慶市酒類流通商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重慶市場每年有500億元規模的酒類消費,其中本地産酒類僅佔50億元左右,九成以上市場份額被“外來酒”搶佔。

對此,多名專家建議,當前,重慶要圍繞重點産業發展需求,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支援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壯大,推動産業集聚和集群發展,不斷延伸和完善産業鏈。

筆者調查發現,近兩年,重慶已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實施方案、行動計劃,僅2020年4月就針對不同行業出臺了三個文件。其中:《重慶市推動消費品工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提出,力爭到2022年培育5個100億級、10個50億級消費品工業龍頭企業;《重慶市促進軟體和資訊服務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要培育軟體業務收入百億級企業1家、10億元以上50家、1億元以上200家;《重慶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2年要培育5個年産值超過30億元的綠色技術創新龍頭企業。

此外,重慶市還于2019年出臺了《關於加快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2年培育3家産值百億級企業、5家50億級企業、10家10億級企業,並培育3家“獨角獸”企業和一批“瞪羚”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

2020年6月出臺的《重慶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則提出,力爭到2022年,培育100家創新能力強、發展後勁足、帶動效應顯著的數字經濟龍頭企業。

在政策引領下,重慶龍頭企業的“領頭羊”效應進一步凸顯。

市經濟資訊委發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100戶重點工業企業和100戶成長型工業企業(簡稱“雙百企業”)合計實現産值1.12萬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總産值49.3%,對全市工業産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0.4%。

“骨幹工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貢獻突出,是去年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市經濟資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全市年産值規模超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41家,累計完成産值7116.5億元,同比增長14.1%,對全市工業産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

但這位負責人也坦言,重慶工業經濟下一步高品質發展,還需要更多龍頭企業的助力。

招大引強和內部培育需要“內外兼修”

更多的“龍頭”從何而來?

李權建議,需要招大引強和內部培育“內外兼修”。

“我們的目標,要瞄準在産業鏈上掌控核心技術、具有核心引領、能彌補本地産業鏈短板的龍頭企業。”李權表示,要吸引這樣的企業落戶重慶,需要主動幫助解決困難,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

廣東東莞曾經“曲線救國”引進雀巢的案例,也許值得重慶借鑒。當年,雀巢想在中國尋找咖啡種植基地。廣東氣候濕熱,不適宜種植。東莞市政府知道這個消息後,主動為雀巢打探選址,又頗費週折引薦雀巢工作人員到雲南普洱實地考察,最終促成雀巢咖啡種植基地在普洱落地。被感動的雀巢,成為第一家到東莞投資建廠的世界500強企業。

同時,在引進龍頭企業時,要有産業集群的思維,必須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生態。

“獨木難成林。”李權稱,具有競爭力的産業鏈,往往有諸多“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圍繞著龍頭企業集聚,形成上中下游企業共同促進、利益均沾、共贏發展的金字塔式産業鏈結構。因此,在招商引資時,相關産業鏈條上的中小企業,同樣重要。

而在內部培育上,國內也有很多先進經驗值得重慶學習。

如蘇州的企業全生命週期支援模式。

為做大生物醫藥産業,2020年初,蘇州推出重磅措施:對於成長企業,只要是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首次實現重大突破,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對重大設備投資,按設備投資額15%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對於龍頭企業,蘇州按照“一事一議”給予重點支援。凡是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境內外上市生物醫藥企業在蘇州設立地區總部,最高可獲6000萬元資金支援;凡是在蘇州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研發中心的,最高可獲1000萬元資金支援。

“其實這些年來,重慶在對企業的扶持上,採取了很多舉措。”李權稱。

如2019年重慶出臺的《進一步支援實體經濟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就包括市級建立首期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民營企業紓困基金,産業龍頭是重點傾斜的對象;2020年,重慶又在全國首批出臺疫情對衝政策,包括“支援企業40條”“助力市場主體健康發展45條”等。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重慶近年來出臺了120多個政策並狠抓落實。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發佈的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重慶位居第五名。

“但這些政策較為分散,亟需出臺一個專門針對龍頭企業的政策舉措。”李權説。

在他看來,市委、市政府4月20日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的意見》,將改變這一局面。《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要圍繞重點産業和重點産業鏈,推動大型企業加強技術攻關、標準制定(修訂)和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應用,強化供應鏈管理,構建涵蓋全産業鏈的生態系統,增強對産業生態把控能力。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兼併重組、開展合資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

有了更多的龍頭企業,重慶的製造業必將迎來高品質發展的春天。(圖/文 羅斌/ 曾立 申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