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範圍增至92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重慶日報 時間:2020-07-30 10:11:41 編輯:葉溪

7月28日上午,廣西欽州,一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駛向重慶,將於本月31日抵達榮昌區。

“這是榮昌首次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榮昌區商務委副主任劉祖權説,這標誌著榮昌區正式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今年重慶已有三個區加入通道

榮昌區之前,重慶今年以來已有兩個區開行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分別是涪陵區和長壽區。

涪陵班列于3月6日從涪陵西站首發,搭載了50個集裝箱、貨值超800萬元的精己二酸。後續,涪陵區將著力實現班列常態化開行。

3月25日下午,20余輛集裝箱卡車從長壽經開區駛出,前往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這些集裝箱當晚搭上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去往東南亞地區。至此,長壽區正式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

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副主任胡紅兵介紹,包括萬州、江津、兩江新區在內,重慶多個區縣加入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豐富了通道的始發集結體系。至此,重慶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方面,構建了主城區“井”字型貨運主通道和以主城區(含江津)為主樞紐,以萬州、涪陵為輔樞紐,以黔江、長壽、合川、綦江、永川、秀山等為重要節點的“一主兩輔多節點”樞紐體系。

這一集結體系使通道的輻射範圍與貨源種類得以擴大。截至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貨品超300類,輻射92個國家和地區229個港口。值得一提的是,通道還開行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定制化專列。

上半年,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開行方面基本穩定。開行鐵海聯運班列386列、總貨值約26.3億元;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車分別開行78列和979車,同比增長239%和135%。

通道有了專門服務的組織機構

近兩個月,劉瑋一直處於忙碌的工作狀態。6月9日,經市編辦批准同意,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正式成立。劉瑋是籌備組負責人。

“單位設置了5個部門,負責承辦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綜合協調、區域合作、規劃發展、項目推進、資訊服務等工作。我和工作團隊需要儘快熟悉和理清各項業務,讓運營組織中心儘快高效運轉起來。”劉瑋介紹,該中心的成立,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有了專門服務的組織機構。

這是西部陸海新通道規劃頂層設計不斷規範完善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重慶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要求,積極發揮運營組織中心作用,著力完善規劃和實施體系。”胡紅兵説。

比如,重慶正式出臺《重慶市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落實22項國家重點任務;協調“13+1”省區市在重慶簽署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沿線海關、建設銀行分別簽署合作備忘錄。

另一方面,重慶也在積極搭建通道的運營平臺。近期,重慶積極協商沿線共建綜合運營平臺和區域公司,努力實現區域物流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近期召開

記者還了解到,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協商合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將於近期在重慶召開。

“這場會議非常重要,不僅將通報總體規劃實施一年來各省區市通道建設成果,還將討論決定省際協商合作會議工作規則和近期重點工作。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也將正式掛牌運作。”劉瑋説。

目前,重慶正積極與其他省區市溝通徵求意見,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彙報會議的籌備情況。在會議上,各方也將積極協商如何提升通道運能運量,完善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重慶正加快補齊東線、中線通道基礎設施短板,啟動“卡脖子”和“斷頭路”項目建設,推進大能力運輸通道、客貨分流通道、雙層集裝箱通道建設;建立重大項目庫,提前抓好項目儲備,優化項目管理,實現動態調整、滾動發展;強化區域市域貨源組織,完善始發集結體系,推動建立更多集結點。

“通道建設的目的,是為經濟發展、對外開放服務。所以,我們也在積極做大通道經濟,實現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産業。”胡紅兵説。

具體而言,重慶正積極發展“通道+貿易”“通道+園區”“通道+金融”等模式,擴大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聯程聯運,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無縫銜接。同時,借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依託重慶通道和物流運營組織中心與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優化區域物流樞紐和分類節點佈局。

“我們還在加快推進資訊化建設,為通道建設賦能。”劉瑋介紹,目前重慶正牽頭會同沿線省區市抓緊編制《西部陸海新通道公共資訊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方案》,力爭2022年底一期建成投用。(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