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展示

業界聲音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
沈衛星
“影觀達茂”系列叢書以影像民族志的方法彌補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知識圖景,也為民族文化傳承者提供了一種更為鮮活、自由的表達工具。
達茂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艾靜
你要跟他在一起生活,通過生産介入他的生活,跟他共同見證生産過程,了解草原的文化、了解民族的精神。
蒙古文化學者、原達茂旗旗委書記
伏瑞峰
這套叢書的核心就是説落腳要落到什麼地方,我們做這個項目是要反應這片草原,這個地區的一種生活狀態,淳樸和本真。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
殷德儉
“影觀達茂”的核心是文化探尋,自然要摒棄那些表演出來的東西,我們記錄了當下,而當下的記錄也就是未來的歷史。
影像學者、策展人、新華社領銜編輯
陳小波

作為一個蒙古文化學者的伏瑞峰與我的第一次談話就找到了契合點:用圖文的方式深度挖掘達茂的歷史文化,記錄達茂草原獨有的生活方式。

作家,批評家,前浙江藝術學院院長
何志雲
我拿到稿子發現一個叫江媛的都市女性寫了二十多首詩,都寫得很好,這些詩豐富了這本書。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研究員、國家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研究員
王齊國
“影觀達茂”這套叢書恰恰是通過達茂這麼一個中國的北方邊陲體現出中國人對萬物一體的思考。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運營總監,國家文化産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
邢晨聲
能在達茂旗把一個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推向世界,做成品牌,一個是為了達茂草原文化的傳遞,但最重要的是草原上老百姓為中華民族,為草原所創造的神奇。
《民族畫報》蒙古文版編輯部主任
巴義爾
“影觀達茂”的敘述方式非常有力量。每一片草原都有故事,但達茂旗是幸運的,因為遇到會講故事的人。
宋莊美術館館長
方蕾
這次“影觀達茂”這個活動已經變成了接近於搶救性挖掘的拍攝,也許再過一年兩年你都不再能拍到這個影像。
《中國攝影》雜誌主編
晉永權
這套書能出版是一個奇跡,因為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在任何一個結點都可能夭折,何況經歷這麼長時間。
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院長
宋靖
這次集合這麼多中國優秀的攝影師,集合了這麼多的文化名人。我覺得這是達茂的文化歷史的召喚。
文學藝術評論家、畫家
興安
達茂旗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旗縣,就是多元文化和牧業、農業交織的旗縣。
資深媒體人、文化學者
楊浪
這部書是當代史志修撰的另一種文本,它繼承了以圖注史、以圖證史的傳統,以攝影手段全面記述一個局部地區的當代樣貌和精神,開創了以圖記史的文本樣式。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潘科
弘揚社會紀實攝影對於人本身的重要性,目標是讓當下百姓生活在歷史中留下形象和足跡。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
趙瑜
這套叢書具有文化人的主體特徵,即從攝影家研究逐漸向做文化深入探尋的努力。這種探索是非常可貴的。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
麻國慶
今天遊牧社會,其知識體系和社會方式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在這個背景下,我們重新思考遊牧文化的過去和現在的價值。

有關達茂

達茂旗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2016年,對達茂旗旅游來説,又是纍纍碩果的一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旗”的創建、“1+3”旅遊綜合執法機構的成立、第四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的成功舉辦,帶動遊客接待數量和旅遊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達茂旗共接待遊客人數203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0.01億元。
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概況

       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檔次,帶動三次産業轉型升級,是達茂旗發展文化産業的主要做法。2013年,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和包頭市政府的共同支援下,達茂旗承辦了首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2014年,又成功承辦了第二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兩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按性質分為文化、體育、旅遊、商貿四大類,累計舉辦各類活動近300項,吸引遊客170多萬人次,帶動三次産業特別是第三産業實現成功轉型。

達茂旗概況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簡稱達茂聯合旗),于1952年10月由達爾罕旗和茂明安旗聯合而建(達爾罕意為“神聖不可侵犯”,茂明安意為“千戶部落”),是內蒙古自治區19個邊境旗(市)和33個牧業旗之一。北與蒙古國接壤,國境線長88.6公里。全旗轄7鎮、2鄉、3蘇木。總面積18177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83萬人(蒙古族1.73萬人),是包頭市唯一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旗政府所在地百靈廟鎮距呼市、包頭均為160公里左右,處於呼包鄂經濟區兩小時輻射圈。中蒙滿都拉—杭吉口岸是這一地區向北開放的重要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