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概況

發佈時間: 2017-03-16   |   作者: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把內蒙古建成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包頭市“5421”發展戰略提出建設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達茂旗得天獨厚的草原優勢、文化優勢和區位優勢,為激發文化創造力,承接基地和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基礎。

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旅遊檔次,帶動三次産業轉型升級,是達茂旗發展文化産業的主要做法。2013年,在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和包頭市政府的共同支援下,達茂旗承辦了首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2014年,又成功承辦了第二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兩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按性質分為文化、體育、旅遊、商貿四大類,累計舉辦各類活動近300項,吸引遊客170多萬人次,帶動三次産業特別是第三産業實現成功轉型。

 

王希寶 攝
 

為了拱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平臺,從2012年開始,達茂旗開始興建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區,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1700畝,工程分五期建設,目前已完成三期,包括主看臺、分看臺、賽馬場,商貿區、蒙古包群、摩托車賽場、弱電系統、停車場、LED屏等。為了規範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區的運營,提升運營管理水準,2014年初,成立了那達慕遊牧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全面負責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區的管理。自公司成立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市場化運作的力度,積極開展了各類商演的招商活動。從第二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開幕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商業演出活動10場,包括開幕式、那達慕晚會、雲飛演唱會、摩托車極限表演、武利平專場演出等,實現門票收入300多萬元。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敖倫蘇木古城遺址
 

兩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從外在表現層面看,主要呈現以下四大特點:一是群眾性,80%以上的活動主體都是當地農牧民,由農牧民群眾自己策劃組織,受益者都是達茂老百姓,充分體現了全民參與、全民受益的原則;二是原生態,很多活動都把藍天、白雲、大草原作為大背景,都融入了牛、馬、駱駝、勒勒車等遊牧文化元素;三是創新性,整個遊牧文化旅遊節創新幾乎無處不在,牛羊選美、勒勒車搬家、馬鈴薯套餐等比賽,既有趣味性,又有觀賞性,深受各地遊客歡迎。四是高規格。兩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推出了一系列“國”字牌活動,開創了達茂旗文化旅遊活動之最,其輻射帶動影響巨大,僅第二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就有國字牌活動有23項,自治區級活動15項,這些活動的舉辦,極大的提升了達茂旗的對外影響力。

從內在價值層面看,承辦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主要實現了以下六大目標:

一是促進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首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完成文化旅遊增加值5.47億元,同比增長19.7%,佔GDP比重達到3.3%。第二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期間,遊客接待量達到95.5萬人次,佔總接待遊客總量的62.7%;實現營業收入3.82億元,佔旅遊營業收入總額的62.8%。僅開幕式期間,接待遊客量突破17萬,實現經營業收入6900多萬元。參與各項活動人數達到48.7萬人次,同比增長19.1%。帶動當地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9.52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住宿餐飲業收入3.35億元,批發零售業收入3.57億元,帶動其他相關行業收入2.60億元。

二是促進了農牧民增收。借助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的舉辦,“達茂草原羊”、“達茂馬鈴薯”、“ 達茂石磨面”等綠色農畜産品,産銷雙旺,供不應求,年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實現了以“品質”換取“價格”。帶動了民族手工藝品生産經營的發展壯大。從去年開始,連續兩屆舉辦牧民手工藝品製作培訓,已進行八大種類50多人的培訓,培訓學員製作的手工藝品,在那達慕期間被遊客搶購。目前,僅百靈廟鎮就有民族手工藝品、奶食品和民族服飾銷售店18家,年銷售收入300多元。其中,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區有民族商品銷售店5家,帶動牧民20多戶,僅那達慕五天時間銷售收入18萬元。文化旅遊節期間,達茂旗農家樂、牧家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目前,全旗共建成農牧家樂三百六十多家,能夠一次性餐飲接待能力達四萬多人、住宿能力兩萬多人。為解決遊客住宿問題,動員百靈廟城鎮居民開設家庭旅店120多家,在那達慕文化産業園區開闢了蒙古包群150多頂,以成本價出租給農牧民經營,可解決1000人的食宿問題。

三是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舉辦文化旅遊節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深入挖掘和傳承民族文化。整個文化旅遊節,傳承文化的載體非常豐富,通過組織賽馬,探究馬文化的內涵;通過使用勒勒車,挖掘遊牧文化的真諦;通過製作白食、紅食,展示蒙古族飲食文化的奇妙。舉辦搟氈節、馬文化節、奶食文化節、哈撒兒祭祀、民族服飾展等,組織開展了搏克、射箭等傳統體育運動,據統計,兩屆文化旅遊節關聯民族文化的活動佔到90%以上,通過這些活動,許多塵封已久的民族文化被重新喚醒。為提升希拉穆仁旅遊區文化品位,打造了《金戈鐵馬魂、草原祈福行》和《敖包相會》兩場舞臺劇,分別在紅格爾敖包和希拉穆仁大劇院進行商業演出。達茂旗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哈撒兒祭祀文化之鄉”、“中國楚拉嘎好來寶文化之鄉”, “中國蒙古族遊牧文化研究基地”,取得了“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永久舉辦地權”。敖倫蘇木古城被列入“蒙古族源、元朝帝陵”國家保護項目,地區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

四是促進了生態保護建設。在文化旅遊節的影響下,達茂旗有機牛羊肉迅速走俏,價格實現翻番增長,現在牧民養一隻羊,等於以前養兩三隻;達茂的馬匹也有了新用途,馬産業蓬勃興起,牧民養的馬,既可以參加比賽拿獎金,也可以用來讓遊客騎乘體驗,如今培養一匹好馬,就等於過去養10匹普通馬,在這種利益的引導下,牧民養畜自覺從“貪多”向“求精”轉變,從根本上解決“禁牧”和“禁養”的矛盾。

五是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據統計,文化旅遊節期間,通過開設農牧家樂和家庭旅店,銷售綠色農畜産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參與各類賽馬比賽等,有超過60%的農牧民都參到與文化旅遊相關的産業,戶均收入增加30%以上,有效解決了“就業難”、“增收難”的問題,老百姓就業問題解決了,有事做了,就會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在賺錢上,許多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就減少了。

六是促進了達茂品牌的提升。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期間,每年接待記者300多人次,接待各地遊客近百萬人次,推出了一批達茂牌産品和精品旅遊線路,達茂旗自駕遊品牌開始形成,帶動興建了20處高檔自駕遊營地,達茂美譽度和對外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承辦中國遊牧文化旅遊節,將遊牧文化打造成國內最具發展潛力的文化旅遊盛會和最具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將文化旅遊産業打造成達茂旗新興支柱産業,成為欠發達地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極,將達茂旗打造成包頭市文化旅遊中心和自治區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