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閱讀
 
 
 

馬王巴拉圖蘇和

發佈時間: 2017-03-16   |   作者:   |   責任編輯: 馬雅蘭   |   來源: 中國網圖片中心

 

《馬王巴拉圖蘇和》

主編:李毅

《馬王巴拉圖蘇和》一書只講述了一個牧民的故事。李毅團隊描摹了達爾罕蘇木查幹敖包嘎查52歲牧民巴拉圖蘇和日常的生活場景,以及對往事的回憶。這本書要回答的問題是:草原上一個四五十歲的牧民,要經過怎樣的人生和自然的風雨才能走到今天?

 

巴拉圖蘇和,高大帥氣,性格內斂,養馬、馴馬、調馬遠近聞名,醫治牲口、製作馬具無所不能。二三十年間獲得不同層次賽馬比賽的榮譽,為他贏得了“馬王”的稱號。李毅 攝影
 

少年們爬上屋頂,觀看、學習巴拉圖蘇和演示套馬技巧。賈婷 攝影
 

在每年參加那達慕大會和其他賽馬活動之前,巴拉圖蘇和都會用很長時間認真給馬理髮,修剪賽馬的鬃毛。李毅 攝影
 

巴拉圖蘇和的良馬“大耳朵”又一次踏上征程,陪主人去參加那達慕大會。李毅 攝影
 

我們是同齡人

文|李毅 攝影家、大連醫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27年前,我曾到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尚未經過“現代文明”大面積洗禮的草原,滿足了我對於內蒙古的基本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往的東烏珠穆沁旗之行,只剩下一些與遊牧生活相關的記憶。

2014年春天,“影觀達茂”項目引領我又一次走進草原。四月的日曆已翻到只剩下了最後幾張,但是站在草原上放眼望去,這裡還沒有出現能夠滿足我視覺期待的顏色,空氣中也沒有我嚮往的綠色清香。草原疾行的汽車將我們帶到了達爾罕蘇木查幹敖包嘎查“馬王”巴拉圖蘇和的家中。

巴拉圖蘇和,蒙古族牧民,1964年1月30日出生,他50周歲, 我54周歲,我們是同齡人。巴拉圖蘇和1米84的身高,黑紅的臉龐,身穿暗紅與白色相間的格子襯衣,牛仔褲,高腰皮靴,高大帥氣的外表讓我們很難與他的牧民身份聯繫起來。他性格內斂,很少説話,漢語表達能力不高,但是毫無保留的真誠與真實,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同是“60後”的我們,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有過多次交流。

……

 

牧民們過上安居生活之後,許多人家都會在房子周圍搭建一定蒙古包。王正平 攝影
 

巴拉圖蘇和捧著心愛的馬,喃喃私語。王爭平 攝影
 

勇敢的阿爾斯楞試圖征服一匹脫韁的奔馬。賈婷 攝影
 

 

巴拉圖蘇和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草原上與馬相伴度過的, 小的時候他沒有讀過書,父親承包了公家的一群馬、一群牛,爸爸放馬他放牛。他從小就愛馬,7歲的時候開始跟著爸爸學騎馬、馴馬、套馬、醫馬。8歲的時候可以自己騎馬,10歲開始騎野馬、騎賽馬,12歲左右學會了套馬,13歲的時候,因為放牛放得好,他還拿過公家6頭牛的獎金。與馬為伍,傷痛陪伴,10多歲的時候,騎馬去牧牛,馬摔倒後他的腿嚴重摔傷, 14歲放牧牛群,病倒在滿都拉牧場,過了一個月才痊癒。1976年,12歲的他參加了民兵,打過槍,扔過手榴彈,背了半自動步槍10多年。

……

巴拉圖蘇和22歲結婚,育有兩個女兒。35歲時與爸媽分家,開始了自己的奮鬥。與草原上普通的中年蒙古族牧民一樣,平日他的生活特別簡單,夏天5點多起床,冬季就6點多起床,出去趕馬,回來喝早茶,放牛放羊,擠牛奶,喂羊羔,打掃羊圈牛棚,一天不停地勞作,只有晚上才能飽餐一頓。遇上冰天雪地的時候,整天就在羊群裏忙著,基本上沒休息時間。

在草原上生活,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是常有的事情。1993年冬天,巴拉圖蘇和為尋找丟失的馬群,一個多月行走千余公里,凍餓交集;2005年冬遭遇雪災,雪下得有一米多厚。其他的牧民損失很大,他和妻子整夜都不睡覺,盯著喂馬,喂牛羊,硬是挺了過來。

……

巴拉圖蘇和愛馬,識馬,他和馬之間的感情特別深,他的生活中從來沒有離開過馬。二十來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調(diào)馬。幾乎每年他都會參加賽馬,得過冠軍無數,人稱“馬王”。

巴拉圖蘇和胸懷坦蕩,為人謙和,勤奮善良。在草原上,他的朋友特別多。他將自己心愛的賽馬送給朋友,將家中的牲畜借給朋友,幫助朋友製作馬具、用車、借錢、醫治牲畜、調馬、馴馬、交流如何養馬…… 只要是朋友需要,他都施以援助。他跟孩子説過:“我們一家是因為朋友才有今天”。

……

2014年4月下旬和7月上旬, “馬王巴拉圖蘇和”攝影團隊兩次進入草原深處,歷時14天,在一個方圓十幾裏並無其他居民的牧民家裏,對一個普通牧民進行了不停頓的影像記錄和人物採訪。共計拍攝影像素材近500G,完成人物口述和訪談12萬字。

團隊裏攝影家有:用中畫幅黑白影像進行人文影像研究的許寶寬、以表現蒙古族日常生活為己任的王爭平、從事多年攝影專業教育的孫家迅、新浪圖片總監嚴志剛。他們都是中國當代重要的攝影家,每個人的影像都有很深的個人痕跡。撰稿人陳旻與大學生吳禹霖擔當人物口述的采寫整理工作,她們先後採訪了包括巴拉圖蘇和及妻子、父母、女兒、徒弟、馬倌朋友達8人之多。馬文化學者芒來博士為這本書提供了最堅實的學術文本,達茂旗馬協會副會長于曙光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蒙古族對馬最深的情感。在進入草原前,團隊成員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閱讀了蒙古族文化學者的著作、收集蒙古族民歌、諺語,觀看了多部以蒙古民族生活為主題的影像資料和紀錄片。進入達茂,又與達茂的文化學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

如何用一本圖文書來講述一個牧民的故事?説實話,在我多年從事的藝術教育和影像實踐過程中,這樣的文本從來沒有看過。接手這個項目時,我不能想像:面對空曠草原上那個孤零零院落裏的兩個中年男女,我們怎麼可能拍出那麼多照片,寫出那麼多文字?

可做到最後,我和團隊成員都懷有同感:我們只是看到馬王巴拉圖蘇和的冰山一角。這本書就是500頁也講不完他的故事。

 

巴拉圖蘇和的房子由他親自設計,整個院落疏密錯落,別有藝術氣息。王爭平 攝影
 

經過兩三個月的調馬,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比賽,巴拉圖蘇和請他的朋友做陪練,檢驗調馬的成果。李毅 攝影
 

巴拉圖蘇和家院裏有一定夏季用來接待遊客的蒙古包。草原上風沙稠密,一家人常常要齊心協力堅固帳篷。李毅 攝影
 

巴拉圖蘇和牽馬走過元代古城遺址——敖倫蘇木古城
 

參與者手記

達茂影像的思悟

王爭平

對我來説,歷時兩年的影觀達茂項目不難,同時也很難。

30多年的草原拍攝經驗,使我對牧民早已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對於主拍《馬王》和《冬季草原》項目,早已有駕輕就熟的信心。拍什麼,怎麼拍,似乎並不難做到,做好。我的影像語言也是堅持一貫的真實、平實、樸實風格,心隨所至地按動快門。有時,邊聽音樂邊拍攝,讓心緒激活起來,讓影像富有音樂的節奏感,讓畫面富有情緒化和個性化。

但是,50多位各地優秀攝影師匯聚於此,給我們帶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視角,讓我們本土攝影師感到了巨大的壓力。拍好是應該的,拍不好是無能,這種擔心自始至終讓我們一直不敢掉以輕心。我更一直擔心畫面流於慣性的思維,影像陷於空洞的形式。因此,在這個項目的拍攝過程中,一直努力在思想和表達方式上再有提升再有發展。

影觀達茂項目整體策劃理念、拍攝理念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們看到以前攝影師操作模式的缺陷,讓我們看到群體運作的綜合力量,更感受到多元攝影文化思想匯聚在一起的巨大力量。

 

《馬王巴拉圖蘇和》一書團隊合影
 

花絮

花絮

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