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頭腦風暴:汽車産業融合與創新

發佈時間:2014-09-06 22:59:38  來源:中國網汽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凡

  中國網汽車9月6日訊 9月6日~7日,2014中國汽車産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在天津濱海新區隆重召開,本次論壇以“深化改革與汽車強國戰略”為主題。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下午的頭腦風暴:汽車産業融合與創新。汽車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聯繫越來越緊密,産業融合已經成為汽車産業發展的一個必然的趨勢。新興高科技一些技術正在不斷的涌現並且融入到汽車産業當中,推動汽車技術産品、管理實現創新與突破。汽車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融合和協同發展將促進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我們這一個小節就是來探討一下汽車産業與相關的産業融合和發展的問題。因為我們今年的論壇主題是深化改革和強國戰略,這種高度的産業融合也是創新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今天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幾位嘉賓。

  他們是:東風裕隆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新發先生

  寶馬(中國)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韋睿博士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集團客戶事業部副總經理 辛克鐸先生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全國智慧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 楊琪女士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主任助理 Greg Schroeder

  DeltaWing Technologies Inc.董事會主席 Dr. Donald E. Panoz

  汽車産業和電子資訊産業是我國第二産業當中規模最大的這樣兩個支柱産業,産業融合可有效的整合兩大支柱産業的資源,拓寬産業的融資渠道,促進行業的共贏發展。由於本小節的議題涉及面比較廣,所以今天我們只是圍繞著幾個熱點的話題與在座的各位嘉賓來進行探討。那麼第一個話題呢,我們想就産業融合,比方説和相關産業的融合、和資訊化的融合、和車聯網的一些融合等等這些方面,請各位嘉賓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從總體上先來展望一下未來。

  作為一個關聯度很高的産業,從上游來看,汽車産業帶動了鋼鐵、機械、橡膠、金屬、石化、電子、紡織等幾個大的産業特別是加工業的發展,從下游來看,可以帶動金融、服務業包括像一些租賃、培訓維修等等,隨著産業鏈條的不斷完善和相關産業的協同發展,中國汽車産業與相關産業的融合發展還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近年來發展很快的IT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為傳統的汽車産業也帶來了很多質的變化,在歷經多次科技進步的歷史背景下,汽車行業必須消化吸收網際網路帶來的科技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進而得以生存和發展。

  先給大家説一下背景,下面就産業融合總體的情況,請各位嘉賓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請吳總。

  吳新發:張主任好,各位貴賓、各位在座的所有的嘉賓大家下午好。汽車資訊的産業融合,我想從九零年代的後期,我們可以發現人、車、路之間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整個移動通訊的一個出現。也就是在九五年代的後期,提出了一個資訊系統産業的産生,這個産業産值我們推估到2018年至少會超過2800億美元以上的産值。我們的品牌在這個産業上從九五到2000年代期間,我們重點是放在人、車和以導航系統為主的情況。在2000年到2005年,我們發展了第一代智慧系統的概念,也就是在車上我們有了行動電話的概念放在了車載機上面,所以它帶動的産業鏈出現了幾個變化。第一個它需要OBU的運算要越來越快,必須要跟得上資訊的提供,包括很多及時的路況,包括一些服務的東西,所以透過車載機提供各種資訊的産業也出現了。之後我們還有一個如何連接到客戶和其他他所要移動到的目的地所提供的額外的産值和價值,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生活價值鏈的概念。

  所以這樣一個産業在IT部分增加了一個叫做硬體的移動通訊的産業,所以我們在車上SIM卡的增加量給手機産業提供了一個額外的營業額。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在2005年之後,我們發現車載上的一個螢幕使用量尤其是觸控式的螢幕越來越促進,而且它所産生的價值和它的成本越來越低,所以車與螢幕産業之間的融合又增加了一個非常大的産業增值。

  最主要的整合還缺不了兩個東西,一個是雷達,另外一個是攝象頭,這兩個産業也加進來了,整個融合起來就把我們幾個産業全部變成了一個新的産業的融合,我想這是我們看到的整體産業融合和創新的變化,謝謝。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韋睿博士。

  韋睿:謝謝主持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IT這個行業已經影響了很多其他的行業,那麼如果我們看醫療行業、高性能的電腦做很多的分析的工作,IT已經對於醫療行業産生了革命性的一個推動,如果我們看通訊行業,IT也改變了我們交流的方式,我們已經不再寫郵件了,都是發微信了,而且很多的傳統的手機已經被智慧手機替代。智慧手機能夠當電腦來使用。IT一直在不斷的增加價值,對於傳統的行業增添新的價值。所以我想講,我記得汽車行業會被IT帶來很多其他的價值,使我們的汽車能夠有很多新的功能。有三個比較明顯的領域,IT能夠增加汽車的價值。

  第一個是安全方面。在路上行駛,你知道角落裏有什麼,如果很暗,你看不到的話,通過通訊設施,我們會知道哪是不是有東西。也就是説IT行業能夠為汽車的安全性帶來很大的價值。

  第二個是效率方面。如果你知道去什麼地方,比方説上山是上坡還是下坡,我們要知道如果我們是下坡的話,電動汽車就不需要充很多的電,如果是上坡的話,我們也許需要充電。也就是説,能夠提高我們的效率。

  第三個是便捷使用性方面。汽車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是一個把車當做朋友,你和你的汽車分享你的資訊,汽車已經成為了你的生活方式,我們需要一種無縫的連接,家裏聽什麼音樂,汽車裏也要聽什麼音樂。包括導航系統等等,所以説在這三個領域,IT都能夠增加價值。安全性、效率性和便捷使用性這三個領域,汽車都會給我們帶來價值。汽車除了它的移動性之外,IT會帶來更多其他的價值。

  辛克鐸: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其實我是昨天來的,遇到了汽車行業的一些領導們。他們覺得很奇怪,怎麼通信公司來了?其實這是今天我們的主題,我覺得通信行業實際上已經和汽車製造業融合了。在座的兩個車廠,一個是寶馬,一個是裕隆,我們跟他們都有一個深度的合作。他們的車聯網實際上來講,我們不是一個簡單提供的通訊,剛才我們都談到了,我們都是一個深度的合作。現在一個非常流行的話題叫跨界,我認為跨界是不夠的,跨界是一個動作,而落地是融合。

  所以我覺得我們跟這兩家車廠不僅僅是簡單的跨界,而且已經有融合的意思了。最起碼我們關心的也是他們關心的,我們有想法為大家進行更好的服務。大家一定要走到一起才能跨界,才能實現融合。

  另外一點這裡我也想借機會表達一點個人的看法,按我們國家講的兩化融合,是工業化和資訊化的融合,實際上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一種深度融合。這裡面我們還有一種概念是説汽車製造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坦率的講我不這麼看。歷史也證明了,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對另一個産業産生影響,特別是通信行業的發展對傳統行業都會帶來一種不能説顛覆,我不想用這個字眼,但是也會帶來一個很大的變革。

  移動通訊經歷了3G、4G的發展,已經産生了很深的變革。而對於網際網路來説,我想它是基於新的技術革命産生的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一種運營模式。比如説我們經常説O2O不是簡單的一個通訊的概念,而是一個商業的模式了,這種模式就是網際網路的模式。當然了,傳統行業的模式與網際網路的模式有很大的變化,這種融合是一種取長補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但是我想兩個行業之間融合會是深度的正常的,但是與網際網路的融合,我想應該説是結合比較合適一點,不能跳過資訊化的過程,否則會産生迷茫甚至迷失。這也是在下面跟業內溝通過的觀點,不一定對,但是這裡願意拋出來與大家探討。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網際網路把若干個行業融合在一起?

  辛克鐸:我認為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因為從我個人的經歷也是做網際網路出身的,從一開始我就倡議了。所以我個人認為網際網路到現在為止它的這種商業模式不是簡單的一個産業的概念,所以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網際網路的模式實際上適合於很多行業,不單是製造業,我覺得是一種革命性的東西。另外現在一種説法,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有可能要領先於世界其他地方。這與中國的文化和行業可能相關,這也是我們期待的。但不管怎麼樣,根據我們作為一個通信運營商長期和各個行業的合作,我們也深深感覺到將來行業間的這種融合是必然的,是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融合會融到血液裏,而不是現在的一種簡單的運營,我覺得只是剛剛開始。

  主持人:感謝辛總有新的一些想法,我們感覺到耳目一新,我們更加期待稍候的討論。下面有請楊秘書長。

  楊琪:剛才幾位專家都是從汽車行業是一個利用通信來做更多的事情,辛總提的思路實際上也是通訊可以為汽車行業擴展了很多的服務和應用,但其實我要提出另外一個觀點,就是辛總你們要小心,汽車行業可能會顛覆這個行業。因為實際上現在在歐洲,包括在美國和日本,興起的一個基於5.8G赫茲的一個專用通訊,現在實際上已經有標準了。比如在美國用的是202.11P,實際上它最後實現的目標是在車上要裝專用的通信,最後會形成一個可能兩公里的自組織網路。

  在日本,全國已經裝了兩千多個路徹的點,可以接收到車上的資訊,這已經形成了一個行動通訊網。而行動通訊網,假設再來一次南方冰凍的這種災害,你的公網全部不能用的情況下,實際上汽車上的網已經變成了公網。所以有的做行動通訊的廠商認為,假設如果在中國真的起來了這樣一張網,可能是三大移動巨頭之外的一張網。所以我覺得汽車和通信的融合不是誰為誰服務的,一定是攙雜在一起的深度融合,有可能是互相取代的。

  Greg Schroeder:非常感謝。我想首先感謝主持人和各位嘉賓邀請我參加這次會議,也非常恭喜我們的會到今年為止已經舉辦了第十年。我想從不同的方式考慮這個問題,從車聯網、技術、資訊技術等等更廣泛的一點來進行考慮。它不僅僅是汽車的問題,是汽車的資訊如何使用的問題。

  剛才我提到,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變革,我們如何使用資訊技術,它不僅僅是汽車,包括製造業、産品開發、供應鏈、物流、融資、代理包括模擬的工藝等等,都能夠讓我們的行業使用新的材料,新的生産工藝,使用新的生産流程和我們的製造行業,還有物聯網,有越來越多的系統和物品在網路當中連接起來,能夠使資訊運營得更加流暢,大家可以看到,這和我們的車聯網有同樣的意義。包括物品在整個的供應鏈當中進行流動,比如説如果你的生産系統有什麼問題,比如説你可以停止在某一個環節停止你的物流運動,這些都是基於資訊技術,也是車聯網的一個部分,就是説在你的産品的維護和渠道方面,他們通過資訊技術能夠將你的供應商和你的銷售商有更加緊密的聯繫。

  比如説奧迪有一個世界的維修工廠體系,在這樣的中心都有虛擬的奧迪專家,可以看到修理廠現在出了什麼問題,他們可以起到診斷的作用,然後告訴修理人員應該怎麼樣進行維修。也就是説很多很多資訊技術,包括物聯網,物聯網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題目,大家都願意來討論。但是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資訊技術。

  主持人:謝謝。

  Dr.Donald E.Panoz:我也要感謝泰達組委會邀請我來參加這個會議,我們昨天也聽到了非常好的議程,我剛才聽到了好幾位同事對網際網路做的評論。我剛才也談到因特網可以做哪些事情,如何把因特網的技術應用到汽車上面。我們有供應策略,我們可以考慮現在虛擬系統面臨的一些問題。我發現在設計方面,我們應該積累更多的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設計概念對未來來講,它的技術方面畢竟是綠色的。現在有一些綠色的技術的設計導向,結合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大的特點。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這樣一些想法就會慢慢的出來,人們就會感覺到我們的創想。這樣一些想法會以質的形式展現出來,不斷的取得我們的進展,技術也會得到推進,這一切都是非常快速的,因為我們可以用這些技術來結合到汽車裏邊。我們看到有一些汽車的樣車設計的先進性,還有一些具體的機器備件,都設計得非常新穎。我想網際網路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市場,或者讓客戶更好的了解我們的設計。有些人對新車設計的技術非常感興趣,比如説八零後的一些人,他們實際上對車新的設計理念是非常感興趣的。在1972年的時候,我就見證了第一台電腦的面世,當時我們覺得這都是新的。但是突然之間我們發現,由於網際網路的出現,一切又發生了改變。我們可以分享各種各樣的市場,分享各種各樣的數據和資訊,人們現在可以借著網際網路推出各種各樣的思想和概念以及新的産品,可以説現在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主持人:謝謝。各位嘉賓剛才都談了自己關於融合的真知灼見。應該説從融合的範圍、從技術到産業,汽車本身就是一個高度融合的産品,也包括有些文化的融合,供應商和資源的融合。這些融合從重要的是需要從設計上去體現,加入到整體當中。所以整體上還有一些比較新的觀念和看法。我們的面還是比較廣,下面我們聚焦到智慧汽車的話題上。隨著移動互聯技術開始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解決方案正在衝擊傳統的行業與産品,帶來全新的人機交互作用。智慧手機已經日益普及,平板筆電也逐漸的顯現融合的這樣一種趨勢,移動計算設備的這樣一個概念也開始擴大到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日常的産品,它改變著我們自己與世界資訊傳遞的這樣一種方式。如今智慧汽車已經成為世界車輛工程領域研究的重點和汽車工業增長新的動力,很多發達國家都將其納入各自重點發展的智慧交通的系統當中。

  汽車的第一個要素應該説是安全行駛,因此安全性是智慧汽車最優先考慮的功能。比方説自動避撞系統,自動泊車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它已經接近了自動行駛,這之後汽車廠家還採取了很多的智慧技術提高駕駛者的舒適程度。再比如説自動鑰匙,個性駕駛的模式配置等等。在新的智慧汽車時代,保證我們還有足夠的競爭力。目前全球主要汽車廠商也都在抓緊推出配備新技術的這樣一些産品,下面我們請嘉賓們對於智慧汽車是怎麼在開發和應用當中把各個方面的一些技術進行融合的發表看法。

  韋睿:關於智慧汽車,今天早上在演講的時候有人説過,不一定是最快的,最強有力的,但是一定是最有調適性的一種技術。我相信這對於我們談到,不一定是最快、最大、最怎麼樣的,但是我覺得一定是最有適應能力的,能夠駕駛各種的路況,這就是智慧汽車。我想安全等要素在其中非常關鍵。

  這是關於到車輪,還有一些智慧技術的使用,可以來實現它的安全性。我想從廣義上來談一談智慧汽車的移動性服務。如果你可能在夜晚兩點到了北京,這個時間就非常長。比如説你下了飛機以後有四五十個人在等計程車,如果你想預約車或租車的話,你可以有拼車的情況,或許你會去租車,而不是計程車,這是一個新的想法,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等待的時間,拼車也可以分擔。例如北京這樣的地方資源很緊張,如果你打車的話,你知道你的火車一會兒就要到達北京了,你可以提前租車。所以可以使用多種方式的業務,你可以採取不同的交通方式,並且是動態化的,這就是所謂的智慧交通。

  我們認為你應該用智慧化的手段配置這些汽車,裝配這些汽車。需要考慮到很多的因素,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交通的環境。從産品的角度來看,我們確實感覺到將會有很多智慧交通的服務出現。我只是從泛泛的角度講了一下。

  主持人:關於智慧交通的話題,接下來我們還要專題討論。吳總,智慧汽車在台灣好像叫智慧汽車?

  吳新發:是的,叫法不一樣。

  主持人:我們知道我們納智捷的車,特別是SUV,以智慧和智慧為突出的特點很多駕駛人員在使用,能不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吳新發:納智捷主要的支撐的DNA就是以智慧化配置來凸顯車輛的特質。智慧化的基礎來自於人機界面,同時它主要考慮了幾個因素。

  首先像剛才各位所提到的,它提供一個更安全的駕駛主動安全性,可以在主動行駛過程裏面、汽車過程裏面或者在所有可能發生碰撞的危險的情況下,都會主動的提出信號。並且在行駛過程中,當你希望去任何一個地方,你希望得到當地的一些吃、住、買、玩等等資訊的時候,你可以通過我們的智慧系統的按鍵,把周圍所有資訊都展現出來。我們第一代智慧系統使用到現在最最受到消費者青睞和歡迎、使用率最高的是兩個,一個是我們叫做一鍵導航。中國人講吃苦耐勞,但是實際上中國人的耐心不太夠。所以實際上要在導航鍵上點好幾下,他們有些不耐煩。所以我們智慧方面就是一個按鍵一按,按到一個系統,馬上告訴你去哪,車子可以繼續行駛。

  你説比如我要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店,他可以馬上跟你確認,把所有的資訊跟導航的路徑送下來。然後你就按照這個資訊直接到達地點。這是一個非常智慧化又便利化、又人性化的設施。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我們應用了360度攝象頭整合系統,這樣能夠讓你在行駛在山區或者交通堵塞的時候,或者在山區非常峭壁險路的時候,只要按下這個鍵,360度周圍所有的影像、路況、車子的狀況、對方的情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樣子的一個方式就可以安全的通過你所要經過的路段。

  所以每次我碰到交通擁擠我跟人家會車的時候,我就按一下我們的整合系統,跟人家即使有一毫米的差距,我也不會擔心有擦撞的可能性。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

  下一代的智慧系統是結合剛才講的網際網路,現在是人機一體,將來是人機跟人機車、車對車(V2V)這一塊也會出現很重要的變革。剛才楊琪女士提到,車與車之間的對話會發生。人通過車上的智慧系統,除了控制我們車子行駛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適性,更重要的是通過車上載體的資訊跟我們其他的族群或其他的車輛直接做聯繫,可以對未來前面的路況、未來各種情況提早得到資訊。我們現在想發展的就是所有的移動系統,不管是安卓、IOS、小米等等系統,將來大家非常習慣用的APP,我們在未來的車載機上直接就是APP下載,在車載機的系統裏面。如果你今天希望用到在車上去做另外的活動,包括班機情況的查詢、路徑的查詢都可以,最重要是希望將來能夠跟國家的交通建設資訊能夠結合起來,在智慧交通這塊如果建設起來的話,會最好。因為我們通常碰到堵車的時候不知道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所有人都忍不住。我看到一個最特別的情況,我有一次堵車,結果前面一堆人在下面聊天,在旁邊遊走。我説這個情況很特別,因為大家都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情況,所有人都下來互相交換資訊,甚至有人在旁邊等待。看到前面車子開始動了,大家趕緊回到車上開始駕駛。

  當然,如果一堵車,就像現在我到了北京,北京就會發一個北京市政府歡迎您,如果我們車子一碰到堵塞的情況,通過這個資訊發送到我們的車載機上,就知道前面幾公里有什麼樣的堵塞情況目前在處理,請您稍候多久就可以移動。我覺得這樣的智慧系統在未來發展上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最好有一天第五代、第六代智慧化車機能夠像變形金剛一樣,能夠變成非常人機互動的非常主動能夠保護我們駕駛者以及和其他的車之間的團隊聯繫,我們現在正在朝這個方向研究和發展。謝謝。

  主持人:我感覺汽車的智慧或智慧汽車這方面,中國的消費者和用戶要求還比較多。據我了解美國對汽車智慧化的要求並不是很強烈,對車的配置也不是特別敏感,美國汽車智慧化的情況如何?

  Greg Schroeder: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談到智慧汽車,在美國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話題。我想你説的應該是對的,可能在市場上接受起來有一個時間的問題。比如説一開始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當我來談到智慧汽車的時候,我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會想到不同的一些系統,一個就是人機界面,有很多觸摸屏這樣的裝置,然後就是自動化的汽車,有很多感測器,還有很多控制鍵,可以幫助你實現提供一些警示系統,提供一些智慧資訊。然後就是車聯網的概念,可以提供更多的一個溝通和交流。還有我們使用的五赫茲的頻度,還可以談到更高水準的溝通技術,這在其他的市場上也實現了,現在需要一些頻寬的設施。

  在車與車之間的聯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在3G、4G的網路下,還有LTE的網路下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些非常不同的技術和領域。當我們談到智慧汽車的時候就涉及到這些內容。

  我想第一步就是人車交互。是的,有好多人對這方面感興趣。當我們談到具體一些內容的時候,人們現在對這方面的期待確實越來越提高。不管是雲對話還是識別系統,有些消費者有更高的要求,當你看到消費者如何看待這些技術的時候,他會説有些技術可能還不太成功,他會對這些技術有不同的叫法,還有他希望能夠訪問更多的技術系統。有些人希望操作更加簡單和基礎,只要觸碰一兩個鍵就可以了,這也是人們的希望。這些情況可以説變得越來越好,自動化車輛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他們的關注點在於Google、無人駕駛技術、自動化駕駛技術,可以到美國穿越很多地方等等,這是非常有趣的。它不需要方向盤,甚至有無人駕駛的技術,消費者對這些很感興趣。

  但是,在關注這個技術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生産商的質疑。他們的責任是什麼?他們對系統承擔哪些安全的責任?産生了事故怎麼辦?誰來擔責?所以有很多問題和質疑,還有待我們去回答。所以談到自動化汽車的時候,還值得我們更多的思考。但是對於車聯網在國家高速公路資訊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這方面的技術還需要更多的規則來管制,現在我們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反饋。消費者需要看到一些反饋,在車聯網方面的成本如何、好處如何,美國有很多機構在做這方面的調查。

  我不是説人們不是非常願意做,而是有一些保留。在美國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隱私的問題。很多一些車聯網的技術在業界都比較擔心隱私的問題,我不管去什麼地方誰都知道,所以在美國隱私的問題也是人們持保留意見的一個原因。很多人會講,沒有問題,不會追蹤到你去什麼地方。但是消費者是否真正相信?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他們都在持懷疑態度,我希望我回答了你的問題,這就是我想説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大家探討的智慧汽車到底智慧不智慧,或者使用起來智慧不智慧?手機不管是什麼手機,我自己用手機的體會就是説智慧功能的1/10都沒用上,我可能不太擅于用這種智慧。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車很智慧,但是系統、環境還不支援這個智慧,所以剛才吳總提到了依賴於ITS系統,依賴於車聯網系統。那麼下面的話題我們就探討一下ITS。

  中國智慧交通領域研究的應用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已經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實際上我國智慧交通已經在相關技術和設施上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但是還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比如在目前的智慧交通系統建設中,各個子系統都是由不同的廠家建設,所以介面不統一,面臨著大量的對接工作。下面有請楊琪女士講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楊琪:謝謝張主任,我想先介紹一下智慧交通系統,我能否就剛才討論的這個內容説一點點?因為我對此特別有感觸。因為剛才看到Greg講的智慧汽車的安全性問題,因為我曾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智慧運輸系統的委員會,有一個專門的汽車電子的工作組,他實際上在做汽車電子的很多國際標準的時候,比如説現在已經發佈的很多標準,比如説車道偏離報警、車輛遠端服務包括危險碰撞報警、前車碰撞剎車等等,這些標準都已經出來。

  但是我們在討論的時候,也出現了質疑,就是出現事故誰來負責任。當時討論的結果是我們只是作為一個輔助系統,由人來操作汽車,最後的責任還是由人負擔。所以智慧汽車實際上我們在前期也分析,因為它和路、和周圍環境沒有特別好的交互。所以智慧汽車系統下一步可能這是一個重點。剛才張主任提到智慧運輸系統在中國的發展,實際上整個的全世界的智慧運輸系統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社會提出的,應該説還比較年輕,相對於汽車行業來説。

  我們國家實際上經過了幾個階段,開始只是跟蹤國外的相關的技術和理念逐漸開發一些按中國自己的特點所需要的一些技術,另外由於做一些整合應用的示範。到目前來説,實際上已經是大範圍的去開展了。

  如果説要評價我國的智慧運輸系統,現在來説我們已經有一些自己的核心技術,另外在應用方面,比如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方面全國都有大量的應用,我們應該算是最大的了。另外包括一些機制和體制的建設,以及標準化方面都還是有了一些進步。實際上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收穫實際上是現在很多機構,包括政府,包括做交通相關的從業人員注意到了智慧系統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但實際上我們説智慧運輸系統還不是一個萬能的,因為比如説像北京的堵車,全國各地城市的堵車,這解決不了。因為那實際上是物理網路不夠密,所以再多智慧運輸系統也解決不了這麼多車在路上跑問題。

  但是實際上我們説智慧運輸系統在我國發展還是有幾個比較大的特點。第一是在城市交通領域,一開始是為比較大的一些活動,比如奧運會、世博會等等,他們為這些活動服務。為此我國開發了自己的交通控制系統。因為在這之前實際上一些大城市都是買美國的、澳大利亞、英國的控制系統,如果要取裏面的數據,包括要修改一點點演算法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到目前為止,我國基本上90%以上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統都是國産的。可能最大的就是海信,它是最大的信號控制系統的生産商。

  另外就是城市公交的調度系統,最近也是發展得很快。

  在公路方面,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這在智慧運輸系統裏面是第一個全國聯網的體系,而且是有國家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標準。它和歐洲、日本可能都還是不太一樣的,另外我們還建立了全國大範圍公路,就是城市到城市之間的全國監測體系,以及針對於車輛來説,所有的長途營運車,我們叫兩客一危,也就是客運車和危險品的車,實際上這些車上面都裝了GPS跟蹤以及相關的數據傳輸設備,每天現在在不停的往交通部大的中心傳輸相關數據。現在實際上也對這些數據進行了一些分析,但是説實話,現在做的不是太好。很多發生的事故,如果説及時分析事故,是能夠找出問題的,但是現在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另外就是交通資訊服務,可能大家都會用百度等引擎搜尋交通狀況和地圖,我覺得交通資訊服務這方面發展得很快。剛才張主任提到各個系統之間資訊互聯還是有困難的,但是我覺得這種情況在慢慢的好轉,尤其是在這種商業公司的推動下,它完全是商業化的模式,應該説它很有衝勁去組合這種資訊並對資訊進行組合和分析。

  主持人:請允許我先問個問題,你剛才説到智慧系統我們做了很多工作,這裡面的進步也很大,但是我作為一個智慧汽車的消費者,我可能最關心的就是在開車過程當中用導航,我能實時知道我要去的目的地哪條路上堵,哪條路上不堵,我們如何能作到這一點?

  楊琪:寶馬已經做到了,百度也是有的,它可以根據你的用時最短等情況為你推薦最好的路線,當然這只是大城市之間。

  主持人:剛才你提到寶馬已經做到了,韋睿你是怎麼實現的?

  韋睿:我想回應一下,因為我們已經實施了這樣一個系統,中國聯通是我們的服務方,我們從他們那裏獲得交通的資訊,還有公路的資訊,我們有一個叫做實時交通資訊系統,包括中國大的城市實時交通系統,能夠給你做道路的規劃,根據交通擁堵的情況。

  我想回應剛才的問題,資訊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減少很多的堵車問題,我知道這裡堵車,我會繞著走。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如果我想到一個方向它堵住了,我的資訊告訴我你在這裡可能等十五分鐘,我就可以給我的朋友打電話,推遲一下會面的時間。我只要知道能堵多長時間,我肯定就會更輕鬆一點。所以IT技術能夠幫助我們,紅綠燈也是可以調節的,比方説先讓其他地方紅燈,讓綠燈多走一會兒。所以將汽車和公路系統整合在一起,將資訊和交通管理組織部門結合起來,當然你們也是這樣做的。中國聯通也是通過監測手機的變化知道有其他的車輛如何,我們通過智慧手機也會反饋一些資訊,了解道路的實時情況。

  主持人:我剛才的問題您還沒説完。是説要查一下地圖,或者打一下電話,做一個動作,能不能在你的導航裏自動顯示出來這方面的資訊?

  楊琪:在有些城市是做到這一點。

  吳新發:我們在幾個城市商是有的,但是我們剛才聽到他又提到了一個很好的概念,如果在城市裏面在公車系統裏面發現這幾條路特別堵的時候,交通系統的可以做一些,比如讓這條路先通一下等等。將資訊傳遞到使用者身上或者在導航系統可以顯示出這樣的系統,這樣我們的智慧交通和智慧汽車的結合可能是更加的緊密,更加符合人性。因為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他知道會在什麼時間發生什麼樣的結果,他就會耐心的去等待。也是我們現在幾個大城市也許應該可以做得到的。

  另外一塊我建議我們在國內幾個重要的高速道路上,常常容易發生重大事故或者是其他的事故,比如説在杭州,我們最常發生事故就是從寧波到上海的道路,到嘉興的道路,因為客貨量特別大,所以它常常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事故,一堵就是十幾公里,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疏通,造成了停頓,造成了交通混亂。所以像這些重大地區,我們也可以提早把它列為國家優先監控區域,讓這些資訊能夠提早掌握,發送到導航系統裏面,這樣就更加符合我們現在要發展的智慧交通和智慧汽車的結合。

  主持人:能否請楊秘書長再簡單的告訴大家,中國智慧交通系統未來發展方向?

  楊琪:我覺得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基礎設施和車的結合,另外還有和人的結合,這一定是一個大的趨勢。剛才您提到資訊不共用實際上是一個瓶頸,我們現在確實發現,路上的資訊和車上的人,包括車本身的資訊沒有共用,這是一個智慧交通發展的瓶頸。

  主持人:這個問題有可能通過車聯網解決。下面我們進入最後一個話題,關於車聯網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何和汽車包括智慧汽車很好的融合?請辛總先介紹介紹。

  辛克鐸:其實我有一點迫不及待了。其實智慧的很多事情我完全同意各位專家的觀點,實際上它是一個綜合解決方案,首先我得説,很多東西政府現在做的不到位。像歐洲在標準規範上已經做了很多的舉措,這一點其實我們期待著政府能做一些工作。

  車聯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也是融合方面大家特別熱衷的事情。首先借這個機會説一下聯通這幾年幹了哪幾件事。

  也不算巧,剛才有兩個車廠的領導在這裡,這兩個車廠恰恰也是我們深度合作的客戶。現在我們與在中國的23家汽車廠簽署了車聯網的合作協議這有統計的,在中國排名前十的車廠生産車的佔有量已經達到了80%。所以我們很榮幸能夠與大家深度合作,並且與大家交流的時候,像剛才説到RTI這些東西,都是智慧交通很重要的內容,很多車廠都在考慮這些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也是政府和民間一起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們也參加了政府兩客一危和北斗衛星等等工作,我想談一點關於車聯網的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車聯網到底指哪幾個觀點,我覺得這是應該關注的問題,簡單説三層意思,車廠最關心的資訊提供,另外是V2V或V2X,第三層是進入因特網,另外是中國各界認同的車聯網的觀點,對不對大家可以繼續探討。這裡麵包含很多智慧交通。

  我個人認為,2013年中期是中國車聯網發展的一個轉捩點,在這之前中國的車聯網是一個功能部署期,大家不是在討論做不做車聯網的事情,而是車聯網該怎麼做,有哪些功能。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車聯網發生了變化,就是大家真正很多車廠都不説做什麼了,而是説我為什麼做,怎麼做的問題,進入了一個如何服務運營的階段,這是大家在考慮的。實際上中國的車聯網應該是晚于歐美的,但是它將來的發展我個人認為很可能在一些領域內領先,這跟中國的文化有關係。比如剛才談到的呼叫中心,比如我們現在給寶馬提供的呼叫中心是寶馬在全球的呼叫中心,儘管在中國的部署是最晚的,但它是最大的。在中國,據簡單統計,人們使用一鍵呼叫的習慣是歐美大約的7到10倍,這是很可怕的。所以中國的車聯網發展必然會不同於歐美。

  另外,大家都在想一件事情,就是現在進入大雲移物的時代,大家都非常看好未來,但是誰能做,誰能應用大數據?誰都想運用大數據,但是真正能運用的又有多少家?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拿到大數據又能做什麼?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有一種説法我完全贊同,實際上大數據將來是強者的遊戲,它不取決於你到底多大,也不取決於你到底有多少大數據,而取決於你有多強。這個強取決於在你的理念方面。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西方一些國家的公司在大數據上的挖掘和積累思路比我們領先很多。

  有幾個問題我們已經不得不考慮了,中國的車聯網肯定會有別於歐美,從功能、應用、發展方向上都是不同的,因為這取決於中國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體制、體系環境,另外還有一個特別敏感的問題,就是大數據時代的資訊安全。也就是剛才所説的隱私問題,但是還是有點不同,這涉及到國家的隱私問題。因為現在很多大數據不在中國,而是在國外。這個問題需要向政府呼籲,如果不正確對待,將來可能會導致不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影響到所有的參與者。

  主持人:辛總剛才最後講的這個觀點,説中國的車聯網和國外不同,與文化相關,還與國情相關,如果作為一門技術來進行應用,當然資訊安全應用的問題有,大數據當然會更方便,資訊應用量也很大,那麼我們來看看美國的情況,是否美國也認為美國的車聯網與歐洲不同?主要問題在哪?

  Greg Schroeder:我主動要求説吧。首先我要説的就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角度和要點,就是駕駛的風格,還有期待。還有受到一般性文化的影響,當然它發揮了非常泛泛的作用。技術的推廣以及如何使用技術受到了文化的影響,我會有一點緊張,當然我們講無線的應用和駕駛地還有一些司機能夠進行的無線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是非常有作用的,對於駕駛員非常方便。在美國,我們不是這樣的。在司機之間非常少有交流和互動,這樣一個交流相對少一點,但是不同的一些方法和駕駛的風格,談到這方面,美國現在要做的就是什麼樣的連接技術使汽車可以使用,或者車聯網有什麼不同。

  在美國,基於安全的應用,關於SRC這樣的技術,也是涉及到一定的赫茲的要求,比如説一些短程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發生交通事故的話,它的罰款相對少一點。那麼它也會有具體的要求,如果大家説你一個小時開了好幾十公里的話,它的要求會不同。那麼從一輛車到另一輛車,有時候溝通也是可以非常快速的。不管如何,總會在各個地方看到交通事故發生,但是如果我們的技術能夠更加的改進,就能夠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避免一些情況。

  我們談到另外一方面,資訊娛樂,我想這是一個不同的環境。如果你來看看總的數據很多區域的人們,他們會使用3G、4G等等他們喜歡的技術,可能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習慣和看法。但是我認為,如果你處在一種環境當中使用一種技術,不管如何,它需要習慣於這個國家的技術,才能夠使用。美國國家安全資訊高速公路局也建立了一個應對交通事故的一個界面來減少一些事故,例如推出短程溝通來避免一些事故。

  主持人:謝謝,剛才主要從車聯網本身發展的角度,辛總和Greg都講了一些觀點,隨著車聯網的發展,作為汽車的生産企業或者汽車産品,從技術上要增加哪些,或者如何開發我們的汽車産品,這方面我們應該做一些什麼工作來應對和滿足車聯網時代的到來?

  吳新發:我先簡單説一下我們納智捷的工作,給我們在未來的汽車設計方面要轉變一種新的思路,就像我們現在習慣上一定要有一個儀錶板、駕駛盤、排擋桿等等,這些問題很可能在未來新的時代裏面,我們的車子會透過一個更有力量的CPU來管理這個東西,同時我們會通過現在的合作夥伴,比如中國聯通,我們會跟主要的數據中心,主要服務中心,將來在使用上直接在這裡可以按下我需求的鍵,然後直接得到這個資訊。還有軟體,比如我將來在車上也可以淘寶,只要在車上把淘寶的軟體叫出來,在移動過程中就可以淘寶,或者定旅館。

  整個操作方面,現在一般傳統的機械式、實體式的東西開始減少,可能會透過一個大型的數個主要觸控面板和強有力的運算CPU,以及有信號強力的溝通發信系統和通信服務運營商的合作,在這部分包括車子使用安全、車子周身安全包括我在平常電腦裏面可以應用的部分,我們都可以在車上應用。對於我車子有任何的問題,我可以有自我診斷的功能系統。如果自我診斷的結果自己沒有辦法處理,可以馬上連接到專家系統,可以告訴你如何處理。再沒有辦法處理,就會有安全團隊來幫助你處理。這是我們在未來新一代的智慧化概念來應對未來新一代的車聯網這樣的一個發展,這是我們正在研究以及在未來2020年前大概陸陸續續會實現的設計構想。這是納智捷現在在做的一些事情。

  韋睿:我想這個問題就是在中國和其他地方在車聯網方面有不同,這是一點。我們確實也看到,也有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使用的技術的不同,我們在歐洲和美國也是不盡相同的,我們已經能夠整合了系統,有很多中國的車上也裝載了系統,還有像一些餐館應用資訊和程式,以及空氣的品質,也可以檢測出來,它可以告訴你外面的空氣品質如何,你是否需要開窗或者是否需要打開風扇,這樣的車是非常智慧化,可以符合該國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我覺得中國的消費者非常感興趣的就是能夠測試體驗的一些新技術,這對於中國來説是獨特的,這就使我們有一個更大的潛能去超越傳統的市場。因為中國可以説是一片沃土來發展這個智慧汽車。

  Dr.Donald E.Panoz:是的,我有點想發表意見。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我也不是分析師,談到創新技術,談到開發,就像夢想一樣,要夢想成真這超越了我的知識。但是在議程裏面,我發現了一項非常有意思的事,就是中國的商業模式,它和別的地方是有區別的。

  這兩天我聽到了很多資訊,人們是非常開放的,非常擅長理解新的事物。你們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産國,商業模式從外國應該怎麼學,我想在一些企業裏面人們談到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希望公司成為更多的投資者,當然也支援這樣的一些政府走出去投資。我認為不管網際網路技術或者其他點一個鍵就能實現的技術或服務也好,可能在未來這已經超過了我們現在能想像的內容。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市場,我們要了解這裡的情況,找出問題,以後也能解決問題,當然前提是跟外界對話。我覺得你們做的很好,我們也能夠從中國學到很多經驗。

  楊琪:我想説幾句,剛才Greg提到V2X的問題,實際上我覺得從中國的企業來説,可能更多要注意這方面世界的發展。因為據我所了解,美國已經在底特律進行了大型的V2X的連接試驗,在歐洲很多大的汽車廠商也在做V2X的合作試驗。這些不是專門的ITS企業在做,而是大型的企業來做。所以我覺得首先從企業來講應該要注意這方面的發展方向。

  另外,V2X在我國的通信標準已經于上個月發佈,這可能和美國和歐洲都不同,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説,中國的企業應該説有後發優勢,應該説不會落後。

  主持人:時間關係,我們的話題就暫時談到這裡。剛才我們幾位嘉賓從産業融合的總體,智慧汽車、ITS再加上車聯網的問題,分別談了自己的高見。聽了以後感覺收穫很大,有些觀點耳目一新,相信在座各位可能也有很多感興趣的問題,可能有些東西還想進一步了解。下面的時間交給大家。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希望這些嘉賓共同探討。

  新浪汽車: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辛總,剛才從您的講述中,我能否這樣總結,現在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上,車聯網推進的重要問題是整車廠分享數據,和我們現在的移動或通信運營商關於大數據打通的問題?

  辛克鐸:如果讓你産生這種想法,那是我的錯。我覺得不只是一個資訊打通的問題,其實我想核心的問題在於大數據。現在大家都知道,實際上獲取數據的方式有很多,我個人認為,主機廠,就是車的OEM,應該在車聯網裏面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當然它也有存量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很多後裝車廠的機會,後裝車廠也發展的很快。當然大家知道,從數據來講,中國有上千家從業者,中國聯通也是其中之一,大家都認為數據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現在數據是非常分散的,數據達不到一定的數量不能簡單的稱為大數據,但是數據多了未必是大數據。只有真正的大數據如何使用,我的觀點是業內應該合作,這也是我們一直秉持的觀點。各方有各方的數據在手,各方合作才能充分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和意義。

  江蘇交通廣播:您好,我想問一下剛才談到的所謂獲取汽車數據的問題,這一兩年有關從汽車OBD介面,讀取設備很多,有報道説開發這種設備的廠家有兩三千,但是在國內好像對OBD的讀取ECU數據方面廠家都有一定的壁壘,我不知道在這方面您有什麼樣的看法?

  韋睿:我不知道我是否理解了你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來獲取數據。那我們從後向前來講,現在這個問題就是現在的數據有多敏感,有些公司是不是比其他的公司數據更敏感。我們可以想想銀行帳戶,銀行非常清楚的了解你,你晚上吃飯花了多少錢。我們總是從不好的方面來考慮,比如説你去一個地方,有一個自行車把你撞倒了,你一下子沒有任何意識了。如果醫生找到我,知道我的血型是什麼,知道我以前吃過什麼藥,如果他知道這些資訊我會很高興。當然這是大數據現在面臨的問題,能夠更加好的早一些獲得資訊,更好的提供服務,更快的提供服務,服務的標準更加一致,所以説數據獲取,大家總是從悲觀的、不好的角度來看,而實際上我們應該從更加樂觀的方面來看。

  從OBD數據獲取方面,有很多數據我們都需要對於汽車、汽車周邊、公路等等資訊進行獲得,只是用於汽車,不會用於其他地方。現在我再講一些,我們知道很多汽車的資訊,有一些資訊肯定是這樣的,你可以想像一下,你的手機廠商知道你手機裏多少資訊?有手機,人家就知道你在什麼地方。那麼手機的移動網路公司可能會知道你去了什麼地方,在什麼地方呆了多長時間,他們要比汽車行業知道的資訊多得多。你的銀行,你的通訊運營商等等,汽車和他們相比,知道的資訊要少得多,你為什麼要擔心呢?

  Greg Schroeder:我想再評論一下關於大數據的問題,我不是回答OBD的問題。我現在感覺就是將設備和汽車聯繫起來的一個汽車之上的診斷系統,在美國我們也有這樣的問題,就是設備和汽車連接做診斷等等這些的問題。環境機構也有一些標準,就是某一些渠道或者説通道是需要很多汽車的要求的頻道,然後汽車廠商之間也有一些標準,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頻道或頻率,我不知道中國標準化是怎樣的過程,在美國,有很多渠道的數據在短時間都是無法獲取的,而必須是你做汽車的生産廠商,才能夠獲取資訊。

  關於大數據方面,有很多大數據的好處,當我們使用某些方面的大數據的時候,很多時候人們總是關注大數據不好的那一面,例如洩露洩露資訊的問題。我之前提到過這個問題,在美國,如果資訊的洩露能夠給我帶來一定好處的話,我們還是願意的。比如説,我們每天如果能夠獲得那些我們非常想購買的那些産品的廣告,我們就會非常高興,怎麼能獲得呢?肯定會是我們一些資訊的披露,我們獲得的好處,就是得到這些精準的廣告投放,對於我們來説還有很多的好處,這和剛才我們講的這些隱士等等,我們願意用一點點的隱私來換取帶來的好處,當然這只能對我自己有好處,而不能對別人。

  另外一個大的問題,大數據不僅僅是汽車,還有市場。市場能夠獲取個人的資訊,當然肯定是為了資訊的擁有者本人,為他的好處。不一定是現在的汽車,可能是未來的汽車,會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大數據不僅僅是從汽車那裏獲取數據,大數據是從汽車,從網路的使用方式等等各種各樣的渠道來獲取資訊,將系統資訊用演算法進行計算,然後獲取産生一定的意義,這麼做肯定很難。現在的工具就是做大數據分析和抓取的數據還是很幼稚,或者説很初級。但是未來潛力是非常大的,也許十年之後就會有很大的不同。當然只是簡單的從資訊把數據中獲取出來,並不是很簡單的問題。

  提問:我問的不能是説問題,而是探討。因為也比較前沿,我想諮詢一下,我有一輛車,上面那些功能像吳總説的基本上都有,包括一鍵導航,包括車發生碰撞以後自己聯繫保險公司報警,這些功能都有,而且它把你所有的OBD數據都傳到了汽車廠商的後臺,包括你車的位置全部能知道。這個時候我有一種感覺,網際網路和車的融合會産生隱私和安全的問題,就是説現在它只是基於那個車的數據是單方面發到廠家,而後面極有可能那些數據會從廠家再發回車上,這會産生個人隱私和安全的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是我在用車的時候我發現我用的最多的是一鍵導航和車載電話,其他功能都用不到。而我經常用的功能,一個智慧手機就全部包含了。所以第二個問題是智慧手機和車載網際網路有一個衝突,這就是為什麼歐洲有些企業只是在車上搞了一個智慧手機的支架,而沒有搞智慧系統。所以第一個問題是隱私和安全,第二個問題是智慧手機和車載網際網路的矛盾,關於這樣的問題,各位有什麼想法?

  主持人:剛才其實也談到了關於隱私的問題,請辛總簡單回答一下。

  辛克鐸:關於隱私的問題,這句話我可以相對比較負責任的代表通信運營商和車廠來説,因為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有原則和底線的。因為涉及到個人隱私的問題,國家都有基本的規定。你不要擔心,大家都是守法的。我們和車廠是遵守國家法律的,不會無端去看某一個人的相關資訊。在前一段時間,有些出賣個人隱私的事情氾濫的時候,其他通信運營商也有人因此被繩之以法,所以跟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對待這個問題都是很謹慎的,不會看到你在哪或者你是誰。聽説美國有規定,只要你不是確定某個人的資訊,就不屬於隱私資訊。因為你不知道他是誰。至於路上有多少人,那是公眾資訊,所以這個你不要擔心,最起碼我們聯通和合作夥伴涉及到這個問題是會遵守法律法規的,不會看你資訊的。

  針對手機模式,我也説幾句,坦率講,現在可以通過手機實現很多功能。我再補充一下,剛才你説為什麼只用個一鍵導航而不用別的,我覺得2013年上半年中旬開始中國的車聯網技術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在這之前,實際上你覺得沒有功能你是必須用的,它和用戶貼得不夠近。從2013年大家開始探索這些東西,比如保險,還有一些跨行業的問題也開始出現。現在大家都在探討將來車上的遠端手機控制,這也是一個融合的概念。

  韋睿:我很快地講一下關於手機和汽車的問題,手機有很多功能,但是可以和汽車融合。有兩個問題,如果説你的車出了很大的事故,那麼你的汽車可以給救護車打電話,你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的汽車上,有多少氣囊出來了,而且這個汽車可能會翻。汽車和電話結合起來有很多好處,比如説你通過汽車給你的餐館訂餐,如果堵車了,汽車可以汽車智慧化和飯館來進行交流,我堵車了,堵多長時間等等,手機是沒有這個功能的。汽車智慧化有很多手機無法實現的好處。

  主持人:其他問題請大家在之後進行交流,我想Greg還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我們今天的頭腦風暴,關於産業融合與創新應該説開得非常好,互動也非常好。第一個是主動安全是初級的智慧汽車的技術,智慧汽車也是交通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未來智慧汽車、路協同系統的一個基礎,智慧汽車、車聯網包括交通需要同步發展,從而形成安全舒適、節能環保和效率的一體化交通系統,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是目前我國智慧交通系統技術正在向人車一體化、協同化和網格化的方向發展,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智慧交通未來的任務是要把握好我國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等機遇,在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加快成果的轉化,技術轉移,加大應用力度。

  第三個是網際網路與傳統汽車的行業融合是大勢所趨,雖然車聯網發展很多年,但仍然面臨著産業鏈沒有完全打通,多頭管理,缺乏盈利模式等難題,需要更大的力量推動,儘快形成完整的車聯網這樣的産業鏈。其中商業運作模式是車聯網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

  這三個重要的認識,或者説是大家的看法,我想這都是産業融合和創新的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重要內容。中國汽車産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強國的戰略,就需要各個産業之間、各個行業技術之間不斷融合,要在深度融合基礎上進行創新,要在高度創新的潛力下再進一步深度融合,這樣才能推動我們汽車技術和整個汽車産業,也包括相關産業協調和不斷的發展。

  好,本節頭腦風暴汽車産業融合和創新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嘉賓,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的聆聽和互動。謝謝!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