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反壟斷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

發佈時間:2014-08-20 08:43: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凡

  隨著駕馭市場經濟能力不斷提高,中國必然告別“內外資差別化對待”模式,進入企業不分“內外”、不問出身,均依法嚴格監管並保障合法權益的新階段。對內資、外資企業施以相同法度的反壟斷將進入常態化,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有機部分。

  日本上市公司、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昨天發佈公告,承認因軸承業務違反中國反壟斷法,接到了中國國家發改委的反壟斷罰單,罰款金額高達1.74億元人民幣。隨後,日本精工的競爭對手、軸承製造商恩梯恩公司也表示,中國國家發改委已對該公司開出1.192億元人民幣罰單。兩家日企將被罰2.9個億。

  這是本輪針對在華車企和輸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反價格壟斷以來,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開出的第二張和第三張罰單。8月3日,德國寶馬在武漢的4家4S店,因價格壟斷已認罰162.67萬元並執行到位。

  近段時間,因涉嫌零部件價格壟斷和價格歧視,先後有12家日本輸華汽車零部件企業接受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本月上旬,國家發改委向媒體披露,已完成對12家輸華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價格壟斷調查。日本精工和恩梯恩公司受罰,只是反壟斷進入處罰階段的開始,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有其他涉案輸華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將為長期對華價格壟斷接受中國法律的處罰。

  本輪針對在華外資車企和輸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反壟斷調查,同時涉及日係、德係、美係車企,以及它們在華的合資車企及經銷渠道,可以相信,相應的反壟斷調查還將深入進行,相應的處罰才剛剛起步,後續執法行動仍將陸續公開進行。

  此輪針對洋車企的反壟斷執法進入罰款階段的當口,適逢中國商務部公佈7月份及今年前7個月國內利用外資的統計數據。有人認為是巧合,有人則好做聯想,在前天商務部召開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一般會就統計數據本身提問的外媒記者集體“跑題”,紛紛將反壟斷話題拋向了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逼”著沈丹陽解釋,7月份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數據不太好看,是否與對洋車企業開展反壟斷執法有關。沈丹陽表示,相信絕大多數外商投資企業仍將在中國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根本不會因為查幾個案子,就把外商投資企業嚇回去。

  沈丹陽乾脆利落的答覆在於坐擁“中國底氣”。沒錯,前7個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下降了0.35%,而如果將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計算入內,實際利用外資依然呈正增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利用外資增幅步入“慢跑”階段,外商投資增幅由正轉負的只是普遍産能過剩的製造業,至於服務業外資,今年前7個月的同比增幅則高達11.43%。這恰恰説明,國內以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主要撬杠的經濟結構調整,已在來華投資的外商中得到了認同響應,表明外商對中國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前景同樣看好。

  今年以來,多個場合提到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主動放棄粗放式、外延式、數量型發展模式,致力於精準式、內涵式、品質型發展模式,我們為這一歷史性轉型所作的努力初見成效,已受到國內輿論的充分認同和國外輿論的高度關注。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包含依法治市、公平競爭、內資外資企業一律合法經營、一同享受國民待遇等等題中應有之義。隨著中國駕駛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技法日益嫺熟,自然會告別20多年來不同程度的“內資外資差別化對待”,進入企業不分“內外”、不問出身,均依法嚴格監管並保障合法權益的新階段。在此過程中,對內資、外資企業施以相同法度的反壟斷將進入常態化,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有機部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