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一名汽車設計師,未來汽車到底長什麼樣其實我也不敢下定論。好在設計師這個職業是一個向前看的工作,所以,雖然不敢妄下定論,但未來的汽車造型在我的腦海裏還真就有那麼一副圖畫。今天不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點。
A柱前移、前移、再前移
從汽車誕生以來,車內空間的最大化就是整個汽車業界為之努力的方向。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車子變得越來越大。就舉個例子,在三十年前老普桑算得上是標準的B級轎車,但是放到現在,老普桑的那個尺寸頂多也就是個入門級緊湊型轎車的水準。可見,消費者對於車內空間的需求是在逐年增加的。
當然,車內空間的增加並不會無休止的通過加大外廓尺寸來進行,所以空間利用率開始被業界重視起來。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四輪四角的單廂車似乎是眼下最能利用車內空間的車身形式了。這個想來簡單,就好像五菱宏光的長寬尺寸還不如一輛小型轎車,但是內部卻可以塞下至少七個人舒適的乘坐。從這個最基本的訴求來看,我倒是覺得未來的汽車會越來越朝著單廂車的方向邁進。
新能源動力打破傳統造型的限制
首先要説的是,新能源動力架構的加入將會使傳統車輛的車身結構硬點被改變,而硬點的改變就意味著傳統車型造型特徵的限制條件被打破。
舉個例子,特斯拉Model S,由於採用了輪邊電機,所以特斯拉Model S不再需要一個尺寸足夠大的發動機艙來佈置動力系統,所以特斯拉Model S的車頭打開就是一個尺寸可觀的前備箱。由於沒有了傳統的油箱存在,特斯拉Model S的後備箱打開也是一個幾近於平整的大空間。整車的空間實用性是大幅度增強的。同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在特斯拉Model X上進行深化,那個溜背式的設計在傳統印象中是不可能佈置第三排座椅的,至少頭部空間會大打折扣,但是呢,和傳統車型截然不同的中後地板讓特斯拉Model X實現了這個不可能。
我們把特斯拉的這種空間表現進一步演化,把車頭位置的行李箱空間挪到車廂空間上,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就是一個A柱前移的造型,這不就是一個單廂車的結構嘛。不過不同於傳統單廂車的是,由於取消了動力艙的存在,這樣的車型會變得很低矮,更加滿足於空氣動力學的需求。當然,車內的空間也會實現最大化。事實上,在最近幾年的車展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這樣的端倪,比如説賓士和雪佛蘭的自動駕駛概念車。
內飾設計將比外觀設計更加重要
現在我們看車首先看的是外觀,外觀好看了才會有興趣去了解內部空間的佈局,氛圍營造。而對於絕大部分的消費者而言,外觀好看了甚至可以彌補掉內飾的缺陷。但是如果我們按照上文的推斷來繼續設想的話,未來的汽車內部空間將會有一個極具變化的過程,在這個變大的空間內如何來巧妙的設置佈局就會成為吸引消費者關注的重要條件。這就好像是我們現在買房子一樣,主要看的是戶型合不合理,至於房子的外觀好不好看,好像真不是那麼的重要。
對於內飾設計的重要程度會超越外飾設計的推斷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車輛的智慧化進程。車輛的智慧化在近年來贏得了長足的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的相關技術正在全面的展開。那麼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設想,未來一旦實現了以智慧交通網路為前提的智慧化汽車運作模式,駕駛者對於車輛本身的操控需求就是一個逐漸減弱的過程。
換句話説,未來的汽車能夠提供給駕駛者和乘客的就不應該僅僅是從A點到B點,或者是滿足駕駛者的操控慾望,更多的拓展功能將會豐富整個行車的過程。像現在的智慧手機和曾經普通手機的區別,普通手機的一切都要撲在通話上,而智慧手機只是把通話作為一個小功能。對於未來的汽車也同樣是這麼個道理。由於駕駛需求的減弱,車內的乘員會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車輛內部,在這種情況下,內飾設計的重要程度顯然就會有所提升。
功能性設計不輸造型設計
當駕駛員和車內的乘客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車輛內部的時候,車輛的功能性設計就會成為體現差異化的重要亮點。試想一下,未來的汽車恐怕都會是一個單廂車的造型,由於採用了單廂車的結構,所以在整車姿態的造型比例營造方面就不再像現在的三廂車那樣擁有著更多的可能與組合,所以各款車型的區別也就只是體現在一些細節設計的差異上。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車輛功能性設計的重要性就會體現出來。比如説大家都是單廂車,那車門怎麼開,內部的座椅怎麼佈局,如何提供多變的模組來適應不同的用車組合,這些東西真就值得去考慮了。
小結:
毫無疑問的,未來的汽車産業即將迎來新能源動力以及車載智慧化兩個方面的變革,在以改善用車條件並且提升交通安全性的前提下,我們可以相信這樣的變革將是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的。而在這樣的變革下,眼下的傳統汽車構型被打破也應該是成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