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藏家投資應避開政策“雷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7:04:51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金磚

文/方翔

近日,國家文物局網站發佈了“關於撤拍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西泠印社二〇一三年春季拍賣會’有關標的的函”,其中提到“中國明清禦窯金磚專場”的所有拍品,以及“中國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的部分拍品,因不符合相關規定要求,不得作為拍賣標的。這提醒我們在藝術品拍賣中,除了市場風險之外,政策以及法律方面的風險同樣不能忽視。

曾經受寵今禁拍

在這兩年的藝術品拍賣中,明清禦窯金磚專場無疑成為西泠印社拍賣行的“寵兒”。其中,201 2年西泠春拍中國首屆明清禦窯金磚專場,成交額為958.8萬元,成交率達到了100%。所謂“金磚”,又稱“京磚”,是專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因京磚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擊時有金石之聲,斷之無孔,且“京”與“金”讀音相似,“京”字後逐步演化為“金”字,故稱為“金磚”。

除了御用的皇家背景之外,金磚的價值體現在蘇州窯所採用的複雜燒造工藝。從選泥、製作磚坯、熏燒、運輸、砍磨、鋪墁,所需耗費的巨大財力和物力。每個工藝環節都極其講究,整個過程要長達近兩年的時間。“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説法,由此而來。金磚放在書房之中,喝茶、品香、彈琴、會友,更增添了雅居生活之味。然而,此次國家文物局的禁令,無疑將把金磚打進拍賣市場的“冷宮”。

從此次禁止拍賣的品種來看,大多屬於以往的熱拍品種,比如此次西泠的歷代庭園藝術石雕專場,曾經是藏家爭相追捧的對象。

為何禁止拍賣

其實,近年來被禁止的拍賣種類並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1年底,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發文緊急通知,犀角、虎骨和象牙屬於國家禁止貿易,不得作為拍賣標的。國內拍賣行隨即紛紛把犀角象牙撤拍。

與龐大的書畫類收藏相比,犀角、象牙是絕對的小眾收藏,多混雜于瓷器工藝品門類拍賣,偶爾會組合成專場形式出現。禁拍前市場反響非常好,升溫較快。據統計,2011年中國內地拍賣行有記錄的犀角雕刻拍賣標的約2750件次,成交額約11.36億元,成交均價74.66萬元;較之2010年,分別增長90.77%、111.82%和19.34%。借助犀角雕刻拍賣的火爆,不少資深藏家紛紛出貨,比如在佳士得拍賣專場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中屢屢創出天價。

綜觀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禁拍令”,出臺原因可謂各不相同。像象牙、犀角和虎骨等瀕危動物製品禁止拍賣,主要是因為2011年11月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約會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緊急通報,稱這些行為違反了我國有關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並引發了國際締約國的反對。為此,國家林業局鄭重要求拍賣行業必須對此類問題予以立即制止和整頓。

至於此次禁止拍賣的金磚和庭園藝術石雕的拍賣,主要還是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出發,特別是目前許多拍品的來歷還不是很清楚,不排除一些拍品可能來自於盜墓等手段。隨著拍賣市場的火爆,這無疑將進一步刺激盜墓者,對於文物保護非常不利。

拍品屬性細分析

如果象牙、犀角、虎骨、金磚等之類的物品被明文規定不允許拍賣,對於藏家來説,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不碰這些品種就可以了。但事實上,許多國家文物局禁拍的品種,往往只會禁拍個別拍品,並不是這些品種中的所有拍品都禁止拍賣,這就需要藏家進行仔細分析。

2013年5月9日,國家文物局網上放出消息,請中國嘉德撤拍“2013年春季郵品錢幣拍賣會”報審標的第186號“西周簋”。但事實上,在近年的拍賣市場上,並不乏青銅器的拍賣案例,那這件青銅器為何要禁止拍賣呢?

青銅器一直被海內外收藏家看作是頂級重器,20世紀90年代,美國已經拍出上百萬美元的青銅器精品。比如1997年3月,紐約佳士得舉辦的香港收藏家徐展堂藏品專場中,編號38的西周饕餮紋獸面大青銅鼎就曾拍出165.25萬美元的高價,這是20世紀90年代拍賣場上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中國青銅器。2010年,紐約佳士得秋季的青銅器拍賣也備受業內人士矚目,“思源堂中國古代青銅器珍藏”專場拍賣,是近10年來唯一一場以中國青銅器為主題的私人收藏專拍。上拍的122組/件青銅器拍品估價超過1500萬美元。拍賣會當天一共成交98件,成交率高達80.33%,總成交價達2075.1萬美元,是十幾年來中國青銅器成交額、成交率最高的一場拍賣,其中5件拍品價格超過百萬美元,商代晚期的一件連蓋方彝拍出了333.05萬美元的高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一條關於“只有1949年前出土、並且有明確著錄的文物才允許流通”的規定,使得不少年代久遠的青銅精品,被擋在了合法流通領域之外,以致在當下藝術品市場上罕見青銅器的身姿。而在內地拍賣市場上出現的青銅器,基本上都是以往拍賣市場上出現過,或有明確源流的。像今年北京保利出現的一件西周青銅魚尊,曾經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陳介祺、日本山中商會、日本京都小川睦之輔舊藏,並曾于大阪美術館展覽過,器底與盒外均留有大阪美術館之標簽。2012年春拍中出現的西周夷王青銅伯家父簋,曾經是鄒安、程洪溥舊藏,並有美國藏家明確的收藏記錄,而且這件物品曾出現在1995年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上。

選擇藏品細思量

對於藏家來説,在選擇拍品的時候還是應該避開“雷區”,那從什麼地方可以了解到哪些拍品是應該規避的呢?首先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其中對於許多文物是否可以拍賣都有明確的説明;其次,在每次春拍拍賣之前,重點關注下國家文物局網站的有關公告,特別是“撤拍”公告中的相關説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告中的拍品並不是拍品號,而是拍賣行上報的號碼,如此次西泠印社春拍中的“中國明清禦窯金磚專場”是第jz001號-jz090號標的,“jz”應該是金磚中文拼音的第一個字母,而001則是指這個專場的第一件拍品,值得藏家關注。再次,對於藏家來説,即使是拍場上的熱門品牌,在日常購買的時候,也一定要對其來源仔細了解。近年來,銅鏡無疑是備受矚目的一個拍賣品種,漲幅也高,然而在關於撤拍“浙江中財2011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有關拍品的函中,就有36件拍賣標的疑似出土銅鏡文物。

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藝術品的投資,千萬不能僅僅看到哪類藝術品在市場火爆,就投資哪類品種,特別是一些在海外市場火爆,而在內地市場比較冷清的品種。即使是一些海外回流的品種,如果不符合相關規定依然不能拍賣,像犀角、象牙等。即使你從海外拍賣市場買到了,在目前的市場法規條件下,也不能帶到國內拍賣。在私下交易的時候,特別要對來源有清晰了解。雖然相比拍賣行,私下交易免去了手續費,而且價格可能更加便宜,但如果文物來源不清晰,很有可能會造成沒有流通渠道的結局。

下一頁被誤讀的傢具收藏觀上一頁當代水墨:市場拐點期的異軍突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
· 小印章中的大文章
· 2013“撿漏”正當時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傷不起的國內一級市場
· 拿出來 走出去 引進來
· 民國海派女畫家群體管窺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精神的回歸——讀熊新偉的畫
· 收藏也遭遇“中國大媽”夢
· 碧璽——“彩虹”的逆襲
· 朱紹良:逐漸穩定的拍賣市場——資深藏家談秋拍之一
· 在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
· 趙旭: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
· 疑雲密布的獸首捐贈
· 海外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 當代水墨:市場拐點期的異軍突起
· 藏家投資應避開政策“雷區”
· 被誤讀的傢具收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