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疑雲密布的獸首捐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7:13:16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策劃/畢武英 文/本刊記者李晶

如果説獸首是否堪當“國寶”之譽仍然有待國人定論,那麼對於兔首、鼠首的真偽質疑,則從根本上撼動著這兩件文物的重要性。    

2013年6月28日,中國首都北京,在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一場備受矚目的儀式正在隆重舉行。被嚴格限制入場的新聞媒體、規格嚴苛的安檢以及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出席,無不體現出這場儀式的重要性。因為在這裡,“皮諾先生捐贈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儀式”正在進行,海外漂泊了153年的圓明園兔首、鼠首銅像終於回家了。

聯想2009年時,因為這兩件文物現身佳士得巴黎拍賣行所引發的中法兩國紛爭,那麼今天皮諾家族的捐贈之舉,對於滿懷愛國熱情的中國民眾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就連中國國家文物局也感嘆:“這一捐贈意願體現了皮諾家族對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的支援,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文物返還其原屬國價值理念的認同。”

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和諧、美滿——皮諾家族表現得慷慨大方、滿懷誠意,中國官方則致以隆重的歡迎和感謝。但是在歡欣鼓舞的聲浪中夾雜著的一些質疑,卻使得這場看起來皆大歡喜的捐贈,顯得沒那麼簡單。

  

青銅獸首——國寶還是水龍頭?

  

自2009年開始,由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引發的風波就不曾中斷過。從佳士得宣佈拍賣這兩尊獸首起,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外交部對此輪番表達了強烈抗議。隨後,由近百名中國律師組成的律師團遠赴法國進行交涉。最終,為了防止獸首落入他人之手,中國收藏家蔡銘超自導自演了一齣“拍而不買”的戲碼,使得兩尊獸首遭遇流拍。

四年多來,只要是關於獸首的消息,總能引起輿論的喧嘩。應該説時至今日,還沒有哪件文物能像獸首這樣激發全民族的愛國熱情。人們給予它“國寶”的讚譽,甚至將它們的去留上升到事關國家尊嚴的地步,可以想見它在民眾心中的地位。今天,隨著獸首落地進入國博,纏繞於此的爭議非但沒有平息,反而再次達到高潮。有人歡慶國寶回歸;也有人認為獸首是否擔得起“國寶”二字還有待商榷。

 獸首充其量就是我們現在建築物上的裝飾,比如説房門口擺放的石獅子,或者是後花園裏的一些賞石等,它不屬於殿堂之物,根本無法與圓明園、紫禁城等所藏的書畫、瓷器、玉器等相提並論。”知名收藏家朱紹良直言,獸首只是由西方人設計製造的實用性雕塑。“圓明園的海晏堂前,當年設計的歐式噴泉景觀,用十二生肖獸首人身銅像,按十二時辰順序來噴水報時。法國人蔣友仁設計的機械部分,隨後由義大利人郎世寧來繪製藝術性的圖案,也就是十二個獸首的模樣。那麼,從藝術角度來講,這個銅像只不過是郎世寧設計的圖,也不是某個雕塑大師的作品。它只是報時噴水的‘水龍頭’。”

與朱紹良的觀點相反,北京保利拍賣的執行董事趙旭則認為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並舉出了三點理由。“第一,國家文物局定為一級文物的,都屬國寶,國外博物館借保利獸首展出須提前一年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可見重視;第二,有人説個水龍頭而已?乾隆親自下旨讓郎世寧設計創造。在當時是偉大的國家工程,圓明園的象徵,也是乾隆皇帝的面子,國家的形象,歐洲對大清朝圓明園的印象就是當時大水法版畫。現在的獸首,它與天安門前的華表,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意義一樣,不是國寶是什麼呢?第三,中華民族十五億人幾乎都認為獸首是國寶,國家也認為是國寶,此次國寶回歸,劉延東副總理親自與皮諾交接,各大媒體紛紛報道,規格之高堪稱建國首次,這樣的文物,能是一般文物嗎?”

但朱紹良針鋒相對地指出:“凡爾賽宮外的雕塑,建築用物,如果被法國列為國寶,就不是法蘭西了。因此,今天只有中國人,才會把法國人設計,義大利人繪圖,法國製造當成中國國寶。”

“圓明園獸首只是圓明園中的園林裝飾雕塑,我想法國人是不會把凡爾賽宮內的園林雕塑中的一個部件稱為‘國寶’的。”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與朱紹良有著不約而同的觀點,“首先應該明確關於‘國寶’的概念,通常來論,國寶乃國之瑰寶,它不是具有一般意義的文物。如果基於中國文化的立場,從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來看,圓明園獸首只是一般性的歷史文物,它在超過五千年曆史的中國藝術發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國雕塑藝術史上,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它的血緣缺少中國文化的基因,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寫實雕塑的傳統,但即便將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來論,也只能説是一般性的雕塑。”

可是,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卻認為陳履生質疑獸首國寶地位的言論很不妥:“獸首是有史以來回歸的分量最重、價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圓明園文物。尤其在經過了2009年的拍賣風波之後,獸首承載了更多的歷史意義和民族感情。”劉陽認為,獸首之所以珍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現在能確定的從圓明園遺失的文物很少。據我的統計,除了法國楓丹白露宮等博物館外,全世界能確定為圓明園文物的不過一兩百件,再加上獸首牽係著中國人的感情,把它稱之為“國寶”一點都不為過。”  

 兔首、鼠首真偽存疑

   

如果説獸首是否堪當“國寶”之譽仍然有待國人定論,那麼對於兔首、鼠首的真偽質疑,則從根本上撼動著這兩件文物的重要性。

如果稍微具備一些文博知識的人,都會注意到之前保利公司收藏的獸首,口是張開的並且內含一個噴水口,而這次皮諾家族捐贈的鼠首、兔首的口幾乎是閉合的,更不見噴水口;從鑄造的材料來看,保利公司收藏的獸首顏色偏紅,鼠首、兔首顏色偏黑,顏色差異很大;從鑄造的表皮分析,兩批獸首紋路明顯不同,這就是范模雕刻的最大差別。”朱紹良在一篇文章中對此次回歸的兔首、鼠首和之前保利博物館收藏的獸首做了詳細比對。

“我們現在的國民是容易被煽動,不可以被説服的。用一些挑逗性的語言就可以讓我們整個社會騷動起來,所以大家很容易被誤導。啊,我們終於追討成功啦!我們終於實現了文物回歸、文物回流!但是這東西它是文物嗎?它能當成文物嗎?”説到這裡,朱紹良有些激動。“我認為現在還不能對獸首的真偽做出評判,但退一步講,就算獸首是真的,也不能被當成國寶。”

與“國寶之爭”在網路上鬧得沸沸颺颺所不同的是,關於兔首、鼠首真偽的質疑只限于“圈子內討論”。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藏家告訴記者:“有人知道鼠首和兔首的來歷,甚至可以具體到什麼地方的哪間屋子。它們不是圓明園的東西是肯定的。但是它們現在回來了,總是件好事。”

也有人認為,對於文物的真假之爭是很常見的事情。“不管國內外,很多博物館的館藏之物都有爭議,這是很正常的。不能因為有些人的質疑就否定文物的價值。”

  

醉翁之意不在酒?

  

“皮諾家族感謝佳士得全程參與並協助文物的回歸。”皮諾家族向中國“贈還”鼠首和兔首的新聞稿中,最後一句話非常耐人尋味。實際上,皮諾家族正是佳士得拍賣行的大股東,於是,人們紛紛猜測皮諾家族此次捐贈是不是為了討好中國政府,以便讓旗下的佳士得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

“在2009年的那場風波中,因為佳士得不顧中方反對,執意上拍兔首、鼠首,於是,巴黎佳士得拍賣會結束後的第3天,中國國家文物局就出臺專門文件—《關於審核佳士得拍賣行申報進出境的文物相關事宜的通知》,嚴格限制佳士得拍賣文物進出境。”資深藏家老王(化名)介紹,“可是,與四年前得罪中國的情景完全相反的是,今年佳士得已經拿到了中國內地的獨資拍賣執照,成為了首家在大陸獨立開展拍賣業務的國際藝術品拍賣公司。巧的是,這與捐贈獸首幾乎在同一時間。”

 法國《費加羅報》對此評論稱:“本次歸還獸首可能是由皮諾家族控股、當年執行拍賣的佳士得拍賣行面對北京做出的某種‘讓步’。佳士得一直想開設自己在中國的分行,可它之前在上海只有一個辦事處,‘游離’于中國火爆的藝術品市場之外。”

“現在佳士得雖然拿到了拍賣執照,但還沒有拿到文物的拍賣許可證,獸首的捐贈應該是為了它進一步打開中國文物市場做的鋪墊。”老王進一步分析。

另據消息稱,皮諾家族掌控的著名奢侈品集團開雲(前名為“巴黎春天集團”)今年也將開始拓展在中國的市場。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2012年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26億美元,佔據全球份額的28%,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奢侈品消費佔有率最高的國家。因此,皮諾家族進軍中國市場的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猜測屬實,那麼皮諾家族的戰略是成功的。對比2009年風波期間佳士得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及中國民眾對佳士得形成的不佳印象,今天的皮諾家族是中國人民真誠歡迎的朋友。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報道中直言:“當皮諾宣佈將把兩尊銅像歸還中國的時候,他在改善中法關係方面的作用,已經不亞於奧朗德訪華。”

  

文物回流:用我的錢買我的東西?

   

近幾年圓明園獸首的價格可謂是一路飆升。據了解,獸首的拍賣最早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猴首、豬首、虎首、牛首、馬首五件獸首在美國以十萬美元成交,購買者來自台灣。而到了2000年之際,牛首、猴首和虎首銅像在佳士得和蘇富比的香港春季拍賣會上現身,中國保利集團以774.5萬港幣拍得牛首、818.5萬港幣競得猴首,虎首則以1544.475萬港幣成交。豬首則在2003年通過私人洽購形式以600余萬元人民幣成交。2007年9月初,蘇富比發佈消息稱,將以“八國聯軍·圓明園遺物”專拍之名拍賣馬首銅像,但最終由於國內外壓力而撤拍。港澳愛國企業家、國寶工程顧問何鴻燊博士隨後以私人洽購的形式花費6910萬港幣購得馬首銅像,並宣佈將其捐贈國家。

獸首一再被炒到天價,有人開始擔心,這豈不是用自己的錢買自己的東西?“他們搶了我們的東西,還坐地起價要我們買回來,這等於受害者出錢從強盜那兒購買贓物。真是豈有此理!”

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10年前,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學勤就強調:“目前國際上有些商人蓄意抬高中國文物拍賣的價格,對於我國搶救流失文物和阻止國內的盜墓之風很不利。”

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也曾表示:“外國人拍賣中國圓明園的流失文物是在利用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結在掙錢,圓明園流失文物的市場行情是中國民族主義激情在支撐的。”

“國家花錢買文物等於承認外國侵佔中國文物的合法性,而且貼上政治標簽的文物本身脫離了藝術價值,價格虛高。”91歲的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教授、國際私法研究所副所長霍政欣甚至認為我國機構或個人參與流失文物的拍賣會造成消極的影響。“拍賣價的飆升會助長文物盜掘與走私之風,進一步加重文物的流失。”霍政欣強調,“再比如,中國當事方——尤其是國有機構參與拍賣,會産生中國政府已對非法流失文物現狀的合法性予以認可的印象,這非常不利於今後通過法律途徑追索文物。”

如果説商業回購不是追回流失文物的可取之道,那麼為何商業拍賣還越演越烈?對此,陳履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做了深刻分析:“背後原因很多,幾乎是公開的秘密。毫不諱言,個中的非理性行為在所難免,負面影響極大,最重要的是哄抬物價之後,如何面對未來出現的被西方列強掠奪的無數中國文物,如果繼續動用國家力量,哪怕是民間力量,花大價錢去購買,也無異於是遭受第二次掠奪,而且不動槍不動炮。如果置之不理,那麼,又如何面對被哄抬的民族情感?”

  

更多的國之重器等待回歸

   

實際上,獸首揭開的只是中國海外流失文物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國寶還在人們的視線之外。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有上百萬件中國藝術珍品。如果加上流失在海外民間無法計量的中國文物,這將是個難以想像的數字。

“現存于法國吉美國家博物館很多重要皇家珍寶,就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第一個進入“皇帝之城”的外國人弗雷捐贈的。那些本來供奉在圓明園壽皇殿裏的皇家珍貴文物被放在這裡,我們的後人想要看一眼,還得遠涉重洋。”朱紹良指出,這些文物的價值不言自明,“單是那些帝後肖像就是非常重要的珍寶。乾隆以前很多為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所繪,設想一下路易十六的禦制畫像應該如何對待?”

“據説,在1945年的時候,中國二戰勝利了,當時英國讓我們在兩樣東西裏面選一樣——一個是《女史箴圖》,一個是三艘戰列艦。當時的中國政府沒有拿回《女史箴圖》,而是挑選了三艘戰列艦。結果這三艘戰列艦,兩艘被炸沉了,一艘退役了;而作為中國美術史開篇之作的《女史箴圖》,早已成了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鎮館之寶。”朱紹良認為現在歷史似乎在重演:“這個獸首重要,還是躺在吉美博物館裏邊那麼多皇家禦制畫卷重要?獸首就是一個裝飾物,建築實用器,就像我們現在用的美標或者科勒的馬桶,再過兩百年也算文物嗎?我們現在把這些建築實用器拿回來,代表我們一個國家的國寶也好、文物也好,可見我們這民族在文化方面迷失方向了。”

  

國寶回家,還有多遠的路?

   

雖然此次獸首回歸讓民眾對於海外歸還中國流失文物信心倍增,但事實上,我國文物回流的前景並不樂觀。正如霍政欣所言,“皮諾家族的捐贈是理想的文物回歸方式。但鋻於文物價格飆升,捐贈只是特例,不太可能成為一種普遍方式。”

據了解,我國目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途徑主要包括依法追討、商業回購、外交談判和捐贈。但需要注意的是,捐贈無法成為長效機制,商業回購也容易被愛國主義情懷裹挾,使得文物價格一路飆升,反而助長文物盜掘與走私之風。那麼剩下的只有法律途徑了。

例如朱紹良所説的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文物,當年赴法國追索圓明園銅獸首中國律師團首席律師劉洋認為有良好的追索前景。“因為弗雷將軍在1919年向法國吉美國家博物館捐贈這批中國文物時,在給吉美國家博物館館長的信中曾寫道:‘如果有專家學者基於國家歷史利益,提出將其中一些畫作退還給中國政府,我一點也不堅決反對。只要咱們把研究、翻譯及拍攝照片的工作完成就行。’所以按照《法國民法典》937條,948條,953條,954條,1168條,1171條,1179條,1183條的有關規定,這是一個“附條件的生前贈與合同”。贈與人是費雷將軍和他的遺孀,接受贈與人是法國政府的公共事業部門,屬於公益贈與。”劉洋認為,“我們可以和弗雷將軍遺孀的繼承人進行主動接觸,提醒他們,他們的先輩向吉美博物館捐贈時,作出的是一個‘附條件的贈與合同’。接受贈與人以默示的方式接受了所附條件。由於中國的專家和學者的提起返還,條件成就,吉美博物館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向中國的政府交還贈與物。”

相比于劉洋律師的樂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雙舟卻認為追索海外文物沒有那麼容易。“首先,誰去要回來?如果乾隆皇帝還活著那就簡單了,因為是他的東西被搶了嘛!但現在圓明園文物的所有人是誰呢?它當年是屬於皇家的私人財産還是大清帝國的?如果是屬於皇家的私人財産,那麼得由皇家的後人主張追索,如果是屬於大清帝國的,那麼可以由我國的政府機關去追回。其次,涉及到跨國的文物追索,法律方面目前還不完善。比如一般跨國追索使用的《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是在1970年制定的。對於1970年以前的流失文物不具備可追溯性。而且即使是1970年以後的,因為需要國際間的合作,也很難追回。”劉雙舟説,如果按照國際慣例,只要是被搶奪的文物都應該歸還,但是實際上,沒有多少人會遵守這個約定。

“説到追索文物靠譜的還是外交手段,我國的政治體制決定了一切服從大局。2009年反對佳士得拍賣獸首的那場風波為何鬧得那麼大,看看外交部的態度就知道了。因為外交部反對,所以才有國家文物局、民間律師團的抗議。如果這是在中法蜜月期,外交部不反對拍賣,那麼這些抗議聲基本會被忽略。”老王説,“我國流失文物的追索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這次的獸首風波後,民眾和國家對於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已經有了更深層的認知,我們期待著未來有一天更多的國寶可以回家。”

下一頁海外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上一頁趙旭: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
· 小印章中的大文章
· 2013“撿漏”正當時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傷不起的國內一級市場
· 拿出來 走出去 引進來
· 民國海派女畫家群體管窺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精神的回歸——讀熊新偉的畫
· 收藏也遭遇“中國大媽”夢
· 碧璽——“彩虹”的逆襲
· 朱紹良:逐漸穩定的拍賣市場——資深藏家談秋拍之一
· 在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
· 趙旭: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
· 疑雲密布的獸首捐贈
· 海外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 當代水墨:市場拐點期的異軍突起
· 藏家投資應避開政策“雷區”
· 被誤讀的傢具收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