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精神的回歸——讀熊新偉的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7:22:27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本刊記者 呂佳靜

不得不承認,熊新偉與他同輩的大多數藝術家有著明顯的不同,他的個性與光彩難以掩飾。

旅居歐洲多年回到家鄉,熊新偉的內心別有一番滋味。他早年學習油畫,雖然踏上了西方藝理的那條大船,但又不斷地指出在航行中所遇到的暗礁和冰山,如今他一再地強調家園回歸,回歸到一個中國人的內心。

這幾年,他習慣在宣紙上創作作品。對於此前的西畫學習經歷,畫面所呈現出的不僅僅是繪畫材質的改變。熊新偉對這一點知道得很清楚,表現直接的視覺效果並不難,改變材質也不難,難的是如何表達自己的觀念。

循規蹈矩在熊新偉的藝術世界裏是不存在的。他對於藝術的理解完全是一種張揚和不安分。在他的畫面中,你感受得到波洛克的奔放,感受得到馬蒂斯的愉悅,也感受得到中國傳統書畫的內斂。但有的時候,你又似乎感受不到這些,“所有的大師我都喜歡,都敬仰,但在畫畫的時候,我就是熊新偉,我就是我”。

熊新偉的畫看上去滿幅輕鬆,但卻埋伏著紮實的中西方繪畫功底。他對傳統的繪畫理念吸收頗深,對西方繪畫的研究更有著獨特的立足點。他在畫面中強調陰陽調和、剛柔相濟,追求質妍互重、法意相容,不僅體現出“意”所包涵的中和之美,還體現出“法”中所包涵的中和之美。在法度嚴謹的結體中融入了西方繪畫的狂野意蘊,富有強烈的情趣和視覺張力。

他開拓出的繪畫形式深深地紮根于東方人的審美情趣之中,新穎卻不浮躁。回國後,熊新偉更多地注意本土文化環境和本土文化藝術接受者的實際情況。他研究宋、明、清繪畫傳統,研究中國書畫的用筆、用墨、用色,研究中國哲學。正是這種對傳統藝術的實踐和理解,使得他沒有單純地徘徊在西方的理念思路之中,使得畫面所呈現出來的並不只是簡簡單

單的改變及借鑒,而是呈現出一個藝術家如何吸納傳統、如何再創新的繪畫歷程。

如今,熊新偉創作的畫面結構越來越單純,沒有過多的細部特徵描繪,沒有強調色層的薄厚穿插,點線、色彩的交錯。傳統繪畫中那種平整、規則、圓潤的趣味完全消失了,更沒有了古典繪畫所追求的真實空間感,一切對象在他的畫面中似乎都被壓成了色彩的平面。每次拿出作品,都有朋友戲言熊新偉是個“好色之徒”,西方強烈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被運用得淋漓盡致。“我不再拘于傳統的那些因素,我的繪畫材料有國畫、進口水彩、水粉等等各種,”他笑言,“這些材料穿插使用,使得我的繪畫路徑更寬廣,畫起來也更加放肆、放得開。”

在熊新偉的工作室,筆者看到一幅描繪天堂鳥的作品,畫面風格簡潔、現代。他並沒有認真去描摹對象,只用抽象的表達方法對天堂鳥進行了勾勒,去掉西畫中繁雜的線、面等構成因素,把物體的外形作為透視空間的界定,把傳統的焦點透視和成角透視改變為中國傳統繪畫的散點透視,畫面效果甚至比傳統繪畫的透視更直觀、簡潔和有力。去掉傳統書畫中的沉悶感,用大膽的色彩來填充畫面,留白的背景反而有著強烈的空間透氣性。熊新偉又拿出幾幅早期的紙上風景,灑脫的色彩看似無意的揮灑,其實每一處細節都經過潛心經營。畫面表現出風景無形的象徵意義,熊新偉忽略了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只強調沉穩的畫面感及色彩之間的整體關係。他在畫面層次的處理上非常理性成熟,清新雋美的提煉元素在畫面中組成了新穎的視覺呈現,在主色基調中各種色彩舒展地營造出一種幽靜的神秘性和高雅的純凈度。

他的作品,有時像是一位詩人,將內心所感瞬間傾出;有時又如一位哲人,只點幾句要言,不煩不鎖。我已經不能用構圖、表現手法、色彩運用等客觀因素去評析熊新偉的繪畫,他早已遠離對自然主義的描繪,走向了自由的、主觀的、帶有一定抽象性的表現領域。他要表達的是情感賦予景物的生命,閱歷賦予畫面的力量。

下一頁收藏也遭遇“中國大媽”夢上一頁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
· 小印章中的大文章
· 2013“撿漏”正當時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傷不起的國內一級市場
· 拿出來 走出去 引進來
· 民國海派女畫家群體管窺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精神的回歸——讀熊新偉的畫
· 收藏也遭遇“中國大媽”夢
· 碧璽——“彩虹”的逆襲
· 朱紹良:逐漸穩定的拍賣市場——資深藏家談秋拍之一
· 在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
· 趙旭: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
· 疑雲密布的獸首捐贈
· 海外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 當代水墨:市場拐點期的異軍突起
· 藏家投資應避開政策“雷區”
· 被誤讀的傢具收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