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拿出來 走出去 引進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04 17:25:20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文/周宵鵬

魯迅先生告訴大家要講究些“拿來主義”,其實在今天的交流來往,尤其是國際交往中,更要講究些“拿出主義”。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日前上線谷歌藝術計劃,繼湖南省博物館之後,成為中國大陸第二家加入此計劃的公立博物館。只有慷慨地“拿出來”才能有機會“走出去”,才能栽起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真正將世界的遊客、資源“引進來”。

人們對中國文物的認識似乎一直停留在兩個層面,一種是咱老祖宗留下來的好端端地放在博物館裏的,一種是被洋鬼子掠奪去擺在他們博物館裏的。放在咱自己博物館裏的就要好好放著存著,擺在別人博物館裏的就要想辦法要回來,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便宜要自己佔個盆滿缽滿。可事實上卻是,自己博物館裏的物件也沒多少人來看,別人掠走的東西也沒怎麼要回來,好容易回來幾個“腦袋”吧還是人傢俬人贈送的。於是國粹主義者更加不淡定了,“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看牢了!”可是,熟不知再好的東西,壓在了箱底也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博物館中大好的藝術品不是壓箱底鎮宅的,而是用以傳播中國文化、承載民族內涵的。當文化失去了交流、內涵失卻了傳播,再好的載體又有什麼用呢?

谷歌藝術計劃于兩年前啟動,最初由17家世界頂級博物館美術館所組成,網民可以用線上的方式完成對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館、法國凡爾賽宮、義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等的視覺之旅,不行半步卻可身臨其境飽覽藝術品之盛壯。但是大陸公立博物館似乎對此並不感冒,直到今年3月份,線上的隊伍中仍不包括大陸的公立美術館、博物館。為此多少國人疾呼:抱守著這堆瓶瓶罐罐能生寶麼?網上的瀏覽又不會把東西看壞了!還好兩家公立博物館行動起來,參與到這只隊伍中來。或許這也成為了一個信號,公立博物館、美術館正在解放思想、邁出腳步,就連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淩也説,網上博物館是博物館現代化建設的方向之一,線上方式能增加大眾實地參觀的興趣。

世界上許多頂級博物館都有自己的網上博物館,將藏品放在網上供大眾瀏覽,而谷歌藝術計劃更是將這種一館的活動蔓延至世界範圍,甚至利用街景服務可以實現全球公眾身臨其境地線上欣賞。正如想見到一個人,看過多少遍照片也得找機會見見真人一樣,線上的觀看不會對博物館造成衝擊,反而會愈來愈增加大家對文物的興趣,激發他們走進博物館眼見為實一睹真容。湖南省博物館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邁出的這一步只是他們發展的一小步,卻是大陸公立博物館的一大步。文化改革不能只改體制,更應該改變經營者的思維與認識,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不是用來束之高閣的,能讓各國觀眾看到我們悠久歷史創造的藝術精品,本身就是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如今大陸公立博物館正在走出“拿出來”這關鍵的一步,相信有了這種分享的自信,接下來定會邁出“走出去”的大步,贏得世界的讚譽,實現“引進來”的目標。

下一頁民國海派女畫家群體管窺上一頁傷不起的國內一級市場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
· 小印章中的大文章
· 2013“撿漏”正當時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傷不起的國內一級市場
· 拿出來 走出去 引進來
· 民國海派女畫家群體管窺
· 如何參與當下的市場
· 精神的回歸——讀熊新偉的畫
· 收藏也遭遇“中國大媽”夢
· 碧璽——“彩虹”的逆襲
· 朱紹良:逐漸穩定的拍賣市場——資深藏家談秋拍之一
· 在英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如何“保真”
· 趙旭:獸首是國寶中的國寶
· 疑雲密布的獸首捐贈
· 海外撿漏的可能性有多大?
· 當代水墨:市場拐點期的異軍突起
· 藏家投資應避開政策“雷區”
· 被誤讀的傢具收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