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國內智庫動態週報(2015年第21期)

發佈時間: 2015-06-08 07:26:2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實習生楊堯    責任編輯: 張林

智庫動態週報(61日——67日)

中國第一家針對智庫的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庫動態週報,每週梳理智庫動態、專家觀點以及智庫研究相關文章,週報發佈在“智庫中國”並用郵件形式發送,旨在幫助智庫相關人士更清晰地了解中國智庫的發展狀況。

國內智庫動態週報(2015年第21期)

.智庫動態

中國—東南亞發佈民間合作倡議書:支援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書由出席第二屆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的全體代表一致通過,將於會後向中國和11個東南亞國家政府、東盟秘書處以及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提交。[詳細]

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即將在京開幕 聚焦可持續發展

前兩屆有共同宣言,但是面比較寬泛,我們在共同宣言下這次變得更細,這樣有助於我們檢查和落實,它必須要有一些起到出招、解惑、指路的作用,給我們的政府出高招,給中外老百姓解惑,給創業創新者和研究學者指路,這些都是重要的標誌。[詳細]

“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新業態研討會在上海拉開序幕

上海可反轉矽谷“先科技、後金融”模式,在現有金融體系基礎上,通過自貿區探索金融支援科技創新,利用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和開放優勢,為全球年輕人提供創業資本,吸引國際科技創新人才來滬創業。[詳細]

專家聚焦中韓自貿區建設:發揮智庫作用助力對外合作

整個南海新區建設,包括企業發展,應該是用經濟文化融合的理念來促進經濟發展。現在是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支撐力量。[詳細]

CCG主任王輝耀接受央視採訪,海歸創業潮將改變中國未來

創業者們已經出發,創業的環境和服務也越來越多好,也許,未來的路上還有很多崎嶇和挑戰,但正像那首歌裏唱到“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難免曾經跌到和等候,要勇敢的抬頭。” 祝勇敢的創業者們成功![詳細]

中科院學部:國家科技智庫的60載奉獻

60年來,學部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國防建設和優化國家決策作出了巨大貢獻。[詳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四十週年院慶活動成功舉行

為促進校友工作,公管學院還舉辦了“校友座談會”,就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問題展開對話和研討。校友們各抒己見,反響熱烈。[詳細]

大額存單來了:有保障的人民幣“大超市”該怎樣投資?

大額存單的發行條款中都有是否允許轉讓、提前支取和贖回,以及相應的計息規則等資訊,由於各期大額存單的約定有可能不同,投資者應認真閱讀發行條款,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買哪種産品。[詳細]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德國

整體來看,德國投資環境比較穩定,投資風險較低。但是中國企業投資德國仍然需要關注國際政治、法律法規、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因素,從細節入手,有效規避由於政治文化環境差異帶來的投資風險。[詳細]

.智庫觀點

傅瑩:中美避免相互刺激 應學會向世界表達

中國處在大而不強、似強未強的階段,作為一個學習中的大國,可以從對美國這個有經驗的大國的觀察中學習和趨利避害,同時也需要多向美國和世界介紹中國的觀點,避免外界在不完整、不準確的資訊基礎上對中國做出判斷。[詳細]

陳雨露:一帶一路讓人民幣可能成主要國際貨幣

希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勇敢面對挑戰,拿出當年創設SDR那樣的魄力與膽識,積極完善貨幣籃子,引領新一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詳細]

趙可金: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1.亟需開發“一帶一路”學

在今後,要通過推進文理醫工多學科交叉、産學研管多部門協同和國內國際多主體網路的建設,實現強有力的智力開發和智慧創造,為“一帶一路”開山辟路,保駕護航,為推進沿線國家的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和人文包容提供強大精神武器和理論武裝。[詳細]

2.“一帶一路”的八大新高地

從“一帶一路”發展佈局平衡角度出發,為避免三大主力軍、兩大核心區與廣大內陸腹地之間發生脫節,有必要依託內陸地區城市群建設,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推動內陸地區城市群自身的互聯互通,推進內陸地區城市群與三大主力軍、兩個核心區的對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對接,實現“一帶一路”地區的共同發展。[詳細]

3.“一帶一路”的十五個港口

之所以強調建設中國沿海15個港口,最主要的意圖在於建立一條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運輸大通道,引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進程。在建立沿線國家港口之間互聯互通網基礎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還面臨著化解海上爭端,維護航線安全和締造海洋秩序等多方面的內容,核心是要重視維護海洋秩序,化解好各種紛爭,保證海洋航線暢通無阻。[詳細]

黃劍輝:以新“三駕馬車”引領中國崛起

通過量化預測,中國在2025年左右,經濟總量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到2049年,中國每人平均GDP可達到美國同時期的50%,趕上義大利、南韓、西班牙中等發達國家。[詳細]

林桂軍:“一帶一路”是全球價值鏈的強大動力

林桂軍教授認為“一帶一路”是新的強大動力。“一帶一路”不僅支援企業鏈條式轉移、集群式發展,而且使得上下游産業鏈協同佈局,建立起研發、生産和銷售的完整體系。[詳細]

鄭永年:“西進運動”與中東衝突

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由陸地地緣政治大變局所帶來的嚴峻挑戰。要應付這些挑戰,需要尋找新的戰略和方式。“西進”過程中既要防範國家越來越不安全,更要防範在美國“撤出”後深深陷入美國那樣的泥潭。[詳細]

王文對話米爾斯海默:論中美戰爭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美國都不希望看見中菲發生戰爭。美國非常希望確保中菲相安無事。因此,我看不出來美國對於麻煩會有任何的興趣。我所看到的是,如果衝突爆發,它會努力尋求和平解決,並阻止更大的麻煩。[詳細]

林毅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中國經濟繼續騰飛

林毅夫表示,對中國來講,可以把國外比較先進的、邊緣的科技創新利用中國的製造能力跟市場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比較快速地提升我國産業技術和勞動生産力的水準。[詳細]

劉世錦:如何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大邏輯

綠色發展的諸多成果,應當成為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可度量、可貨幣化、可交易;綠色發展活動,應當獲得必要回報,得到綠色財政金融工具的有效支援,等等。由此派生出的技術、工藝流程、管理方法、商業模式等,都將擴展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邊界,並且使創新活動直接伸展到生態資源豐富的欠發達地區。[詳細]

房寧:參照企業給公務員漲薪,無可厚非

從治理腐敗的角度説,治理的關鍵在於形成內在約束機制,而要形成內在約束,需要系統性的改革和治理,也就是説需要從動機、機會和成本三個方面來進行綜合治理。[詳細]

姚洋:中國老齡化問題的解決之道

儘管老齡化正在損害中國的增長,但在接下來的1015年,教育程度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以及退休年齡的政策調整,將平衡老齡化帶來的影響。[詳細]

劉亞偉:中美是時候考慮各讓一步了

中美應該有一個第四個公報,那就是解決金來爾所説的中美怎樣有原則、知底細、負責任地共同處理雙邊、多邊和全球性事務。[詳細]

.智庫研究

大國智庫:重要的角色功能

作為高智力研究機構,智庫的人才集聚效應不言而喻。這種人才集聚效應不是人才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合理的分工架構實現整體效應高於各部分效應的共生互補的生態化過程。隨著智庫的日益成熟,其人才集聚效應必將日益強大,形成的人才群體的整體競爭力也勢必得到不斷強化。[詳細]

智庫“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中央提出智庫建設的方略,並不意味著所有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都要一窩蜂地轉向應用研究。基礎理論研究絕不能因為智庫的發展而荒廢,致力於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者也不應被強迫轉向應用研究。[詳細]

智庫建設 需著力解決三個問題

智庫研究花費的精力多,成果轉化應用的要求高,實現價值的週期長。因此,對智庫的培育發展應給予更多的理解、關心與支援,積極為智庫多出成果、發揮作用創造便利條件,提供用武之地,努力營造尊重智庫、善用智庫的社會環境。[詳細]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把握三要素

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智庫建設的文件,如果能夠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這幾個詞的內涵挖掘清楚,構建相應的體制和體制,就一定能成為很有影響力的智庫。[詳細]

新時期中國智庫建設的法治保障初探

在當前中國社會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智庫發展面對的最大最直接的現實就是中國正在經歷的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國智庫的法律制度構建必須立足於這一社會現實,服務於這一社會現實,既需要為智庫的良好運轉提供完善的外部法律環境,又需要智庫完善本身的內部自律機制。[細]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