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趙可金:“一帶一路”的十五個港口

發佈時間: 2015-06-05 08:28:56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趙可金    責任編輯: 張林

趙可金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趙可金:“一帶一路”的十五個港口

2013年10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國會發表重要演講,強調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自此之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推動的一項重要議程。2015年3月,在國務院授權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界定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在具體建設上,強調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並明確提到重點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15個沿海港口建設。

顯然,儘管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共用一些基本理念、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和合作重點,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所涉及的事務更單一,主要是圍繞海洋做文章,強調在港口建設、運輸通道以及海洋發展與安全等問題上下工夫,核心是建設海洋命運共同體。不難看出,中國所倡議的兩條海上絲綢之路共同經過南海,南海在21世紀海洋絲綢之路建設中居於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與此同時,南海又面臨著複雜的國際形勢,各種爭端不斷,近期圍繞中國在南沙群島進行的島礁建設問題,幾乎引發了一場中美的新對抗,美國一架P-8A“海神”反潛偵察機在5月20日突然飛越中國正在開展建設活動的南海島礁上空,遭到中國海軍8次警告,美國國防部長也頻頻喊話,對中國施壓,剛剛閉幕的香格里拉對話會更是成為輿論的焦點。不少人開始擔心有可能逼近中美一戰的臨界點,而中美關係變化可能引發的地區局勢緊張,更是令人憂慮南中國海秩序的未來,讓人也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景感到悲觀。因此,如何巧妙化解和緩和目前困擾中國的海洋爭端,緩和南中國海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局勢,建設一條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將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課題。

一、為什麼重視15個港口城市?

根據三部委的願景和行動規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際上包括兩條:一是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和非洲。二是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延伸到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無論是那一條運輸通道,都離不開現代化港口的支援,離不開現代化港口所要求的現代化城市。要建設一條通暢、安全和高效的運輸大通道,關鍵在於能否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港口網路。在這一問題上,浙江寧波-舟山港做出了重要探索。

港口是水陸交通和物流的樞紐,在一國國民經濟中居於十分的特殊地位,歷來有國家“門戶”、“窗口”、交通“樞紐”之稱,處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地帶。回顧海上絲綢之路興起的歷史,與港口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繫。在明朝時,朝廷在寧波設立市舶司,是全國三大市舶司之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港。寧波市是一座因港而興的城市,以港興城、港城相長,是世界港口城市發展演變的普遍規律。寧波城市興旺與否,與寧波港的發展有著休戚相關的關係。從歷史發展來看,寧波的發展與對外開放和寧波港的興衰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繫。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寧波市委、市政府均強調“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的發展戰略,將建設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作為寧波市發展的主導戰略。自1984年以來,寧波的對外開放度不斷提升,相繼被國家列為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等,寧波港也被國家確定為14個對外開放港口之一,被列入國家重點開發建設的四大深水轉机港之一,港口吞吐量大幅度躍升,尤其是集裝箱吞吐量每年以40%一50%的速度遞增,港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

適應寧波港快速發展的需要,寧波市首先重視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經濟體制與運作機制,拓寬國際聯繫通道,增強城市國際化對接能力。因此,2002年起,寧波港就通過寧波港與中遠、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航運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合資共同興建或聯合經營現代化集裝箱碼頭,吸引全球排名前30位的航運公司落戶寧波港,打造可靠泊全球最大1.8萬標準箱集裝箱船舶碼頭,實現了大港與大船的強強合作。同時,寧波港與美國、愛沙尼亞、波蘭、巴西、西班牙、馬來西亞、南韓等7個國家的12個港口締結為友好港,推進管理、技術等多元化的交流合作,推進戰略合作,以航線為紐帶、以利益為基礎,與世界主要港口建立形式多樣、機制靈活的友好合作關係,加深、加強業務交流與合作,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展了貿易運輸往來,逐步向港口聯盟轉型,爭取使寧波港成為全球物流運輸網路的樞紐節點和太平洋西海岸的深水物流轉机基地、增值服務中心。此外,通過友城渠道,深化港口合作程度,拓展與法國魯昂、波蘭的斯坦萬格和的裏雅斯特(義大利著名自由港)等現有國際友城的港口合作領域,爭取成立港口城市國際合作聯盟、申辦國際港口城市協會的年會等當時拓寬與相關國際港口城市的聯繫渠道。從2008年開始,寧波舉辦寧波國際港口文化節,不斷提升寧波在國際港口中的戰略影響力。同時,在成功舉辦“新加坡·寧波周”的基礎上,寧波還參與舉辦了“日本·寧波周”和“歐洲·寧波周”等大規模經貿交流活動,共達成30多個經貿合作項目。截止到2014年7月,寧波與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南韓等國家建立了11對國際友好城市,國際友城已有46個,其中市本級30個,推動港口友好合作全球化、網路化、聯盟化。

在拓展寧波港國際化網路的同時,寧波還重視對接國家戰略,積極加入到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之中,充當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2008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浙江省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這是中國迄今批准設立的第5個保稅港區,寧波市抓住這一機遇,以自由貿易區的標準提升寧波港的國際化水準,推進與世界港口的戰略合作,增強港口的國際競爭力。隨著國家啟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寧波市立即明確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戰略,並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前期調研,並及時與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溝通,爭取將國家戰略覆蓋寧波。為此,寧波計劃加快與東盟國家海運通道建設,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互聯互通,積極發揮寧波作為APEC港口服務網路秘書處成員單位的作用,擴大港口開放合作,推動完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路和機制,加快與東盟港口建立友好港口,鼓勵寧波企業到東盟國家參股港口建設;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客貨運“穿梭巴士”,促進相互貿易往來;開通海上郵輪,形成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圈;積極推進“海上驛站”建設,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安全的通道保障。

所有這些努力,都極大地推動了寧波港的發展。在1949 年,寧波全港的貨物吞吐量僅 4 萬噸。然而,到 2012 年底,寧波港已建成生産泊位 330座,包括萬噸級以上大型泊位 74 座,其中 5 萬噸級以上至 25 萬噸級的特大型深水泊位 44 座,是中國大陸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2013年寧波港貨物吞吐量4.96億噸,成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其中,集裝箱吞吐量1677.4萬標箱,箱量排名保持大陸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寧波港域集裝箱班輪航線達 235 條,月均集裝箱航班約1200班,最高月航班1243班,寧波-舟山港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重要大港。

總結寧波港口發展的實踐,不難發現寧波成功的秘訣在於兩條:一是將港口優勢用足用好。寧波是一個港口城市,有著明顯的港口區位優勢,在對外交往上也圍繞港口和通道做文章。對寧波而言,只要將港口做活了,城市發展的整盤棋就活了,歷屆寧波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努力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城市這條主線索,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主動對接和服務國家戰略。儘管寧波港具有悠久的歷史,但真正煥發出巨大能量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事情,尤其是沿海14個開放港口,搭乘了中國改革開放戰略的順風車,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優勢都可以通過寧波港轉化為寧波城市發展的優勢。隨著海洋經濟的興起和“一路一帶”倡議的提出,寧波又面臨著新的一輪發展機遇,寧波人有著極強的敏銳度,它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敢於做國家戰略的先行區,必將推動寧波在更大的國際舞臺上大有作為。

寧波的實踐證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出發點是港口建設和港口網路構建。迄今為止,中國沿海15個港口的運力多數位居世界前列,有的甚至攀升到前十名領軍行列。今後,在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港口建設為先導,打造沿海港口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領頭雁,使之成為連結本土經濟圈和海外經濟圈的樞紐。只要這些港口與海外聯繫緊密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會越織越密,成為連結五洲四海的運輸大通道。

二、核心是維護海洋秩序

與陸地重視經濟帶建設不同,海洋則更強調開展海洋外交和維護海洋秩序。在陸地上,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和人群聚居因素相對確定,各种經濟資源和生産要素遵循經濟地理學規律,向特定地區比如交通要道、大城市等集聚成經濟區或經濟帶。在海洋上,氣候變化莫測,人們只能憑藉船隻在海洋中穿梭,借助島嶼、礁石、碼頭、港口等提供補給和救助,而且還面臨暗礁、鯊魚、海盜、爭端以及種種無法預測的意外因素威脅,故而人們在海洋上只能嚴格遵守海洋規律,遵循海洋航線,處理好自然、社會和人文關係,維護海洋秩序。因此,在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過程中,除了加強15個港口建設和推動港口間的互聯互通外,核心是要重視維護海洋秩序,化解好各種紛爭,保證海洋航線暢通無阻。

一是化解海洋爭端。

海洋爭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面臨的最重大挑戰,妥善化解海洋爭端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前提。從中國沿海港口到南中國海以及延伸到印度洋的海域,是世界上商業航運最為繁忙的海域之一。尤其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每年約有8萬艘船隻、裝載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這條海峽,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帶來對能源供應的急劇上升,中國85%的石油依靠水路運送,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然而,與此同時,南中國海地區也是各方爭端最為集中和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中國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等國在南中國海存在島嶼和海洋爭端,加上美國、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國的介入,使得該地區局勢變幻莫測,不時爆發令各方緊張的事件。因此,要想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化解海洋爭端,穩定海洋秩序就成為首要的任務,沒有和平發展的海洋秩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無從談起。

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營造有利於國內現代化建設的周邊和平環境,中國政府在南海爭端上採取了海洋維穩戰略,對中、越、菲、馬之間的南沙群島問題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強調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願意在爭議解決前,同有關國家暫時擱置爭議,開展合作。儘管越南、菲律賓等國近年來頻頻通過出兵強佔南海一些無人島礁、抓扣中國漁民等製造爭端,但中國並沒有動搖海洋維穩的戰略,始終強調通過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與有關國家商討解決有關問題,主張有關各方在南沙問題上採取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中方積極推動東盟各國于2002年11月在金邊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各方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有關爭議。在爭議解決之前,各方承諾保持克制,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並積極開展海洋環保、搜尋與求助以及打擊跨國犯罪等國際合作,積累彼此信任。2014年,中國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南海的務實合作,努力將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這一年,“南海行為準則”磋商會議密集召開,推動有關國家與中國相向而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14年8月9日在出席中國-東盟(10+1)外長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贊成並倡導以“雙軌思路”處理南海問題,即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在10月舉行的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八次高官會上,各方確認了處理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並批准落實宣言2014-2015年工作計劃。顯然,儘管南海依然爭端不斷,但中國致力於化解南海爭端,緩和南海局勢和推動建設和平合作海洋秩序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

二是維護航線安全。

在浩瀚無垠的海洋上,漁船和商隊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威脅,除了國家之間因存在因島嶼主權爭端和海洋執法衝突而引發的安全威脅外,商船最為繁忙的地區往往也是海洋安全最為嚴重的地區,比如海盜問題、海上恐怖主義、非法捕魚、走私、販毒、偷渡、奴隸貿易,以及其他針對人身和財産安全的海上暴力犯罪;特大自然災害、人為事故災難等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海盜和海上恐怖主義。國際海事局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儘管2014年全球海盜襲擾案件跌至8年來新低為245件,但東南亞海域小型船舶被襲案件劇增,發生海盜搶劫(包括搶劫未遂)共183件,而2013年為150件,同比增長22%,得逞率同比增長20%,創下10年來新高。面臨海盜威脅,海洋各國因往往只考慮本國利益,對反海盜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導致協調與合作不力,儘管各國都加強了巡邏,但由於沒有形成國際警務合作機制,在反對海盜威脅方面並不是十分得力。隨著亞太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維護航線安全,加強國際執法巡航合作,越來越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維護航線安全是一個極其複雜而敏感的問題,涉及到不同國家利益、主權、安全和複雜的國際深層矛盾問題。不過,作為一個海洋公共問題,維護航線安全成為各國開展國際合作的共同願望,也是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保障。中國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就是建立通暢安全高效的海洋運輸通道,中國應該在推動海洋執法巡航和國際警務合作上邁出新的一步,不僅僅強調海洋經濟開發,更要關注海洋航線安全,維護海洋安全秩序。當然,維護海洋安全制度決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作為地區海洋大國,中國應該大大方方地承擔更多責任,在推動海洋對話、海洋合作和海洋安全秩序構建上發揮積極的建設性作用。為此,不僅要協調好外交、軍方、海洋局、地方政府、企業等眾多部門之間的關係,防止在海洋安全問題上出現“九龍治水”的混亂局面,而且也要大力加強與域內各國甚至域外國際社會的溝通、磋商和合作,通過開展深層次的合作,全力維護航線安全,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保駕護航。

三是海洋開發治理。

海洋開發治理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目標和重要內容。之所以強調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歸根結底還是為了謀求海洋各國的和平友好和共同繁榮。海洋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財富,然而,由於各國僅僅從本國利益出發,盲目開發海洋造成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和粗暴式開發,導致嚴重的海洋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使用問題和開發利用不可持續問題。比如大量原始海岸線、優質近岸海域被圍填,海洋環境品質下降,潮間帶生態系統、紅樹林、珊瑚礁等重要海洋資源大面積退化。

海洋是21世紀各國發展的生命線。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必須綜合考慮海洋開發和海洋治理的問題,努力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切實加強海洋油氣、海洋礦産等不可再生資源勘探開發的科學統籌;另一方面,要加強可再生、可重復利用海洋資源和能源的開發利用的預見、防範和處理風險的經驗和能力。因此,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有必要推動建立區域海洋治理結構,特別是針對海域劃界爭議,島礁主權爭端,海洋資源爭奪,以及對於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公海區域內特定事項管轄權的法律立場分歧開展海洋對話,建立海洋合作機制,努力實現全球海洋善治,以共生性、克制性、有序性的合作新思維取代對抗性的“海權論”(Sea Power)舊思維,推動建立海洋綜合管理(ICOM)和建立海上執法國際合作機制,這是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三、如何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

目前,由於美國在海洋中擁有強大的世界霸權地位,尤其在太平洋地區實行亞太再平衡的戰略,對中國做海洋大國的努力保持高度的警惕,頻頻加入南中國海爭端,南中國的局勢充分表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並不會一帆風順,一些可以預料和無法預料的矛盾和風險會很多。因此,中國在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不能像絲綢之路經濟帶那樣突飛猛進,而是要強調耐心週旋,穩妥推進,把各方面的爭端控制好,努力塑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海洋秩序。具體來説,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第一,耐心推進與中美海上包容性外交。

美國是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最大的外部制約因素,強大的海洋實力及其在亞太地區所建立起來的盟國體系,可能決定著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否成功和能走多遠。最近,在南海爭端上的情況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因此,妥善處理好與美國及其盟國的關係,將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最重要一環。2014年11月1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共同記者會上指出,中美要在亞太地區開展包容協作,應該致力於在亞太地區開展積極互動,鼓勵包容性外交,共同為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誠如習近平主席所説,“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中美兩國”,包容性外交是中美合作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條重要道路。

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包容性外交要求在四大議題領域中加以努力:一是和平問題。和平是中美兩國人民和亞太地區人民的共同願望,南韓已經提出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中國也應該提出亞太和平合作構想,推動中美建立21世紀海上和平對話機制,從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共用利益和亞太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出發,穩定海洋秩序,維護和鞏固海上和平局面。二是發展問題。實現亞太地區的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是中美兩國的共同目標,要圍繞海洋合作開發,推動建立各種形式的海洋開發合作,包括提出中美太平洋聯合科考倡議、亞太共同海洋政策和聯合開發計劃、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等,實現海洋經濟的共同發展。三是合作問題。針對一些敏感的熱點爭端問題,中美應該摒棄成見和偏見,一切致力於緩和海洋爭端局勢而非激化矛盾,對第三方挑起的爭端問題,中美需要開展廣泛的合作,履行大國責任,共同夯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基石。四是共贏問題,中美要改變你贏我輸、贏者通吃的冷戰思維,在處理海上相關事務時,堅持以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為指導,共同維護彼此的國家利益,尊重其他國家在海上的正當合法權益。應當説,只要中美在亞太地區的包容性外交開展好了,地區和平發展的勢頭就會得到維持,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就有了戰略保證。

第二,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的海洋溝通。

在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後,以東盟國家、南太平洋國家和印度洋國家為主要代表的沿線國家並不是十分清楚其中的內涵,需要建立多層化的溝通機制,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的溝通協調,以便增信釋疑。要積極參加現有的各種政策溝通和對話平臺,向世界介紹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和設想,與沿線國家的政策界、智庫、媒體、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廣泛溝通,建立起“兵對兵,將對將,各行各業要通暢”的立體化溝通體系,通過深入細緻的政策溝通和行動溝通,以增進沿線國家和民眾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的了解。尤其是以世界和平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會、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年等一系列活動為契機,積極構建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夯實與東盟合作的基礎。繼續舉辦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爭取聯合沿海城市召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合作會議,開展國際招商、投資、貿易的跨海合作,密切經貿、旅遊、人員往來,開展歷史研究及學術研討。推進社會領域開放突破,拓展開放空間,提升開放發展水準。

第三,推動實現“一帶一路”陸海互通。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陸上通道的開通,中國沿海港口將成為歐洲經濟圈和歐亞地區貨物走向亞太地區的重要轉机站,也是連接東南亞和日韓黃金航道的交通樞紐。為此,中國沿海港口要打造陸海空聯動新走廊、構建區域交流新平臺、完善開放合作新機制,加快實現“一帶一路”陸海聯通。在陸路通道上,努力推動與中西部地區公路、鐵路互聯互通,完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基礎設施平臺,爭取建設國家級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在運價、海鐵聯運線路開通等方面獲得優惠,促進海鐵聯運發展、擴寬港口腹地。在拓展海陸通道上,依託APEC港口服務網路,大力加強與東盟國家海運通道建設,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互聯互通,完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路和機制,構建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圈,進“海上驛站”建設,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安全的通道保障。在構築航空走廊上,構築便捷、高效的航空網路,搭建中國機場與東盟國家重點城市之間空中通道,大力引進國際國內投資商、運營商等航空戰略夥伴,引入先進管理運營理念、國際貨運資源、國際物流運營商,開通更多面向東盟國家的國際直航、經停線路,推進空港跨越式發展。在建設資訊走廊上,搭建面向東盟國家的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資訊平臺,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資訊互聯互通,搭建面向東盟的跨境貿易電商服務平臺,提供電商通關、數據交換、外貿協同、商務資訊等綜合服務,建設一條陽光、便利、放心的跨境網購新渠道。

第四,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

作為海洋經濟發展功能區,中國沿海各港口在完善港口設施和綜合運輸網路基礎上,應該大力加強海洋經濟發展核心示範區建設,將合作交流領域更多地向貿易領域延伸,使港口的貿易環境能更多地與其他國家城市接軌。要有計劃地與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的商會等貿易服務組織聯手舉辦各類交流、展示活動,創新方式、途徑,落實方案、項目,政府牽頭,吸引企業參與,利益共用,鼓勵、幫助更多的本地企業通過友好渠道走出去建立轉机基地,海外基地應形成線、連成片,內外聯動,共同推動向國內外貿易特色城市發展。要依託現有的各類海關特殊監管區、城市功能區,圍繞貿易物流産業鏈,搭建一批貿易、物流、航運、金融等行業發展集聚區,申報綜合保稅區,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區。同時,按照“招大、引強、選優”的要求,積極吸引國際優質資本、國際知名企業機構、國際優秀産業人才紮根中國,廣泛動員千軍萬馬“走出去”,行商闖天下,全面融入國際經濟大迴圈,努力構建全方位、高水準、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總之,之所以強調建設中國沿海15個港口,最主要的意圖在於建立一條通暢安全高效的海上運輸大通道,引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進程。在建立沿線國家港口之間互聯互通網基礎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還面臨著化解海上爭端,維護航線安全和締造海洋秩序等多方面的內容,核心是要重視維護海洋秩序,化解好各種紛爭,保證海洋航線暢通無阻。在這一過程中,妥善處理好與美國及其盟國在亞太地區的包容性外交具有決定性意義,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中國需要謹慎處理好與美國及其盟國的關係,積極開展與沿線國家的多層化溝通,致力於緩和海洋爭端,控制各種風險,全力維護和鞏固和平發展的海洋秩序,這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必要條件,也是推進亞太地區共同繁榮的內在要求。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