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智庫“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發佈時間: 2015-06-01 08:20:2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劉瀟瀟    責任編輯: 張林

劉瀟瀟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

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形勢的發展,智庫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

早在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出明確批示:“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形勢的發展,智庫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由此,“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視線,並迅速為學界熱議。

在學界熱議的同時,黨政軍系統、社科院系統、高校系統及民間團體都開始了如火如荼的智庫建設。然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究竟應該如何構建?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是“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概念提出以來對其最完整、最清晰的表述,可以視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可以看出,國家已將智庫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因此,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應是一個系統工程,應避免無序地一擁而上。中國智庫,特別是官方和半官方智庫,多是在原有科研機構的基礎上轉型而來的。這些科研機構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基礎理論研究為重點的社科院和高校。而無論是社科院向智庫轉型,還是高校興建智庫,都不是一聲令下就可以完成的。

黨政軍智庫:主攻重大戰略問題

黨政軍下設研究機構由於和黨政與軍隊的密切關係,可直接、準確地獲得其決策需求,具有發展智庫的天然優勢。這類智庫應堅持進行應用研究,且可偏重於現實問題對策研究,根據智庫隸屬的黨政軍機關所轄領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此外,這類智庫應該著重在軍事、安全及重大戰略領域樹立自己的權威。

筆者認為,這類智庫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和內腦功能區分度不夠,獨立性不足,過於依附所屬系統和部門。這樣會導致智庫在對公共政策提出觀點時,過分顧及本系統和本部門的利益,而缺少全局觀,從國家層面上來説,不利於符合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形成。

對此,黨政軍下設智庫的領軍人物要有寬廣的視野和胸懷,其上級機關也要適度放鬆與智庫的關係,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外腦的作用。

社科院智庫: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輔相成

社科院基礎理論研究歷史悠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一直承擔著為政府建言獻策的功能。

在目前發展智庫的大環境下,中國社科院被寄予厚望的同時也面臨轉型的挑戰。中國社科院學科配置較為齊全,科研人員規模龐大、政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建設智庫已經具備了非常好的基礎。筆者認為,其在轉型中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保持基礎理論研究的優勢,並使其成為應用研究的強有力支撐。二是要注重培養應用研究人才,在資金分配、課題內容方面向應用研究傾斜,逐漸形成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平分秋色又相輔相成的局面。三是作為唯一的國家級社科院,要將研究重點放在長期性、戰略性研究上,著重解決一些需要理論和科學調查支撐的問題。四是要注意各學科、各二級研究單位的融合。與普通研究機構相比,跨學科性是智庫的一大突出特色。因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利用好學科齊全的優勢,在培養、建設智庫時有意識地打破各研究所的行政藩籬,整合已有學術成果,更加高效、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

相對而言,地方社科院在智庫轉型中面臨的挑戰更大一些。地方社科院目前的普遍狀況是:規模較小,研究人員數量有限,學科配置相對不齊全;資金不足,行政撥款和課題經費都有限。根據筆者對地方社科院的調查,發現其在向智庫轉型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第一,因為研究人員有限,如果向應用研究轉型,就沒有精力再去顧及基礎理論研究。筆者認為,地方社科院已經形成的基礎理論研究優勢不應荒廢,強行將其改為應用研究是舍本逐末之舉。第二,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地方社科院的文史哲研究人員出路何在?這需要全國人文社會科學的整體規劃和通盤考慮。第三,智庫要求對策研究的數量和品質,社科院現有的評價體系中沒有將這部分重要工作和成果體現出來,影響轉型為智庫專家的研究人員的晉陞,因此出現了院領導著急轉型而研究人員沒興趣、不配合的情況。

總體來説,地方社科院在建設智庫時,應立足於有限的資源,將主要精力放在發揮地方影響力上。

高校智庫:抓住特色學科打造品牌

智庫對於高校來説是一個新鮮事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高校要積極參與決策諮詢,主動開展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筆者認為,理論研究是高校的傳統,即使是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也多注重其理論層面,高校仍應以基礎理論研究為立足之本;同時應依託自己的優勢研究領域,有針對性地進行智庫建設,如東南沿海地區高校的華人華僑研究、南海問題研究,東北地區高校的東北亞研究,師範院校的教育學研究等,都在全國具備很強的研究實力,如果能在此基礎上更多地關注現實問題,就不難建成高水準、有特色的智庫。

綜上所述,中央提出智庫建設的方略,並不意味著所有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都要一窩蜂地轉向應用研究。基礎理論研究絕不能因為智庫的發展而荒廢,致力於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者也不應被強迫轉向應用研究。現在有不少研究人員對智庫建設表現出抵觸情緒,這與不合理的一窩蜂的智庫建設以及研究機構負責人的“野蠻”政令是有關係的。對此,一方面,科研管理機構要做好統籌,使科研機構明確自己在新形勢下的分工;另一方面,科研機構自身也要認清自己的特色和專長,在保持自己研究優勢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進行智庫建設。

(原標題:“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評 論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