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德國

發佈時間: 2015-06-04 08:19:14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任琳 宮艷輝    責任編輯: 張林

編者按: “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國內政局發展密切相關。由於“一帶一路”地區上的許多國家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對內面臨領導人交接、民主政治轉型、民族衝突等多重矛盾,“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已經成為中國政策推進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風險。因此,對於“一帶一路”國家的政治風險進行分析與評估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最為急迫的任務之一。

中國網將以每週發佈兩篇分析文章的方式,對“一帶一路”地區的60余國的政治風險進行簡要的概述與分析。本系列將持續發佈30余周,共計60余篇文章。每篇文章主要圍繞該國的一般情況、投資環境、政治結構、各方政治勢力、相關政治風險以及可能的國家戰略動向具體展開。

一帶一路投資政治風險研究之德國

任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宮艷輝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碩士

一、德國概況

德國地處歐洲中西部,陸地東、西、南三面與九國接壤,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國土面積在歐洲排名第七,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地勢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坐落于德國南部。德國境內自然資源較為匱乏,硬煤、褐煤和鹽儲量較多,一半以上的初級能源依賴進口。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29038億歐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35885歐元,經濟增長率1.6%,經濟總量位居歐洲首位,世界排名第四。德國人口有8110萬,人口總量位居歐盟國家首位,人口密度大,國內居民絕大多數為德意志人,移民數量較多,截止2014年底,境內有820萬外籍人口。德國宗教信仰自由,居民宗教信仰以新教和羅馬天主教為主。

二、政治環境及外交關係

1、政治環境概況

德國起源於日耳曼族村落,西元962年建立了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19世紀建立德意志帝國。德國先後於1914年和1939年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1948年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併,並於1949年頒布《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隨後東部蘇聯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東西德兩國合併,德國實現統一。

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德國實行議會民主共和制。作為德國最高權力機關,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擁有立法權、聯邦總理選舉權和法律監督權,聯邦參議院主要職責為參與國家立法及管理。聯邦總統作為國家元首,代表德國行使象徵性的權利和責任。聯邦總理作為德國政府首腦,對國家事務行使實質性權利,並直接對議會負責。2005年,安格拉·默克爾競選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並於2013年成功連任。德國屬於多黨制國家,國內主要政黨有社會民主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左翼黨等,現任政府由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共同領導。

2、主要外交關係

德國是政治外交大國,是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在國際政治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德國外交政策基於價值導向和利益導向,以歐盟建設和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為重要支柱,積極參與地區熱點問題解決,並努力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維護世界尤其是歐洲的和平和安全是其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德國與歐盟大國的外交關係。歐洲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心,支援歐洲一體化是德國外交政策的核心基礎。德國重視與歐盟大國的合作關係,法國是德國在歐洲最親密和最重要的夥伴,兩國“親密盟友關係”成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德法兩國領導人形成了定期會晤洽談的合作機制,強調兩國在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攜手推進歐盟下一步的發展。英國是德國重要夥伴國,兩國有著密切廣泛的外交基礎,在氣候變化、政治對話等多領域開展合作。

德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美國是德國歐洲之外的外交重點。基於兩國共同價值觀和共同利益,德美政治信任和經濟合作程度較高,德國強調兩國相處過程中的平等和互信,主張在堅持自身原則和價值觀的基礎上穩妥推進歐美自由貿易談判,進一步提升德國在歐洲及世界上的分量,鞏固並密切歐美兩地的聯繫。雖然兩國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存在分歧,美國情報局竊聽事件一度對德美兩國的政治互信産生不利影響,但是合作遠遠大於分歧,兩國仍積極推進歐美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談判。

德國與中國的外交關係。中德兩國建交于1972年,整體來看兩國關係發展較為順利。近年來,中德兩國高層訪問增多,兩國外交關係發展態勢良好,雙方在貿易投資、環境治理、文化交流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和德國經濟貿易關係密切,兩國互為對方重要的經濟貿易夥伴,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爆發後,兩國更加意識到加強雙邊穩定合作的重要性。2014年3月,兩國共同發表《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德兩國關係發展上升到新階段。2014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德,雙方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德國積極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作為連接亞歐大陸的經濟大走廊,“一帶一路”為中德兩國深化合作開啟了機遇之窗。

三、主要經貿關係及投資環境

1、主要經貿關係

德國是世界貿易大國。根據商務部對外貿易國別報告,2014年德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7231.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5072.2美元,進口總額12159.2美元。德國前五大貿易出口國分別是:法國、美國、英國、中國和荷蘭,對上述五國出口額佔德國出口總額的37.2%,主要出口商品類別為機電産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産品。德國主要貿易進口國為荷蘭、法國、中國、比利時和義大利。主要進口商品類別為:機電産品、礦産品和運輸設備,分別佔進口總額的23.2%、14.2%和11.8%。

表2014年德國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額

中國是德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國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4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總量為1802.7億美元,其中,德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996.0億美元,德國自中國進口額為806.7億美元,德國貿易順差額為189.3億美元。德國出口至中國的主要産品類別為:機電産品(出口額382.6億美元)、運輸設備(出口額336.5億美元)、光學鐘錶醫療設備(出口額68.9億美元)。德國自中國進口的主要産品類別為機電産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傢具玩具雜項製品。

2、投資環境分析

德國經濟實力雄厚,市場體系完善,法律制度健全,勞動生産率高,創新能力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治安整體良好,投資環境較為理想。德國並未對外資進入制定專門的限制政策和措施,但是對某些特殊行業的投資項目需要進行審批。根據德國《對外投資法》,外國投資者享受與本國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外資企業可享受同本國企業相同的補貼、低息貸款等優惠政策。根據《世界投資報告》公佈的相關數據資料,2013年德國吸收外資流量為267.2億美元,截止2013年底,德國吸收外資存量為8515.1億美元。

德國産業競爭力強大,對外投資實力雄厚,汽車、機械設備、電子電氣、化工及制藥、航空航太、食品等行業均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4年進入世界500強的德國企業有28家。德國研發和創新能力強,研發投入約佔GDP的3%,位居世界前列。德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額較多,截至2014年底,中國政府已經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項目8577個。德國在華投資領域集中在汽車製造、化工産品、發電設備等行業,德國生産製造環節的高端技術輸出中國,對中國相關産業技術工藝的升級起到了有利作用。德國吸收外資的行業領域主要為汽車和機械製造,其次為資訊、通訊和軟體。商務部發佈的相關數據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流量為9.11億美元,截止2013年末,中國對德國直接投資存量接近40億美元,投資領域涵蓋運輸、機械製造、汽車零配件、新能源、電信等。總體來看,中資企業投資德國的主動性較高。

四、投資政治風險分析

德國屬於成熟的工業化國家,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比較完善,隨著中德兩國貿易投資合作往的不斷深化,中國企業投資德國的機遇將進一步增多。總體來説,投資德國的政治風險較弱,需要關注和防範的政治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投資德國可能受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價值觀外交和干涉主義使德國的對外政策存在不確定性。2007年9月,默克爾在總理府接見達賴喇嘛的行徑致使中德關係進入冷凍期,雙邊政治經濟高層接觸全面取消。直至2008年初,兩國關係逐漸回暖。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可能受到中德兩國政治關係的影響,德國基於價值導向的外交策略可能對中國企業投資德國産生不利影響。但是必須看到,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雙邊合作範圍的擴大以及政治互信度的深化,德國將更加偏向同中國合作的經濟利益導向,投資德國的政治風險將減弱。

妥善處理好企業與工會的關係。工會是德國企業在生産經營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可能面臨處理工會關係的挑戰。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在用工方面應嚴格遵守德國法律法規中關於勞資協定、職工權益等方面的規定,依法簽訂勞工合同。企業應儘快熟知所屬行業及地區工會組織的特點,密切與工會組織的聯繫,掌握工會工作動態,儘量避免與工會組織發生衝突,提高談判能力,掌握談判技巧,在出現分歧和爭端時,積極開展對話解決問題。

詳盡了解德國的法規環境。中國企業投資德國應做好前期調研準備工作,充分了解德國法律體系、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德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勞資、稅務、環保、智慧財産權等領域的法律體系,投資企業應該充分了解投資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規,有效規避由於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法律風險。德國是具有法制傳統的國家,政府干預度較小,投資企業應尊重法律的嚴肅性和嚴謹性,做到依法經營,遠離商業賄賂等違法行為。

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在做好安全生産經營的同時,要有意識地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尊重和保護人權,做好職工福利的保障工作。認真履行企業在生産産品和提供服務過程中做出的承諾,確保産品及服務品質符合相關標準。德國環境保護意識強,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比較複雜,企業應堅持科學發展,重視資源節約利用,並積極為當地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建立融洽的企業社區關係,關注當地政府和社區熱點問題,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主動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為當地公益事業提供一定的捐助。

整體來看,德國投資環境比較穩定,投資風險較低。但是中國企業投資德國仍然需要關注國際政治、法律法規、文化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因素,從細節入手,有效規避由於政治文化環境差異帶來的投資風險。了解和尊重當地文化習俗,尊重當地居民宗教信仰,掌握相關的社交禮儀,注意中德兩國在商業文化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性,求同存異,穩步推動中德兩國投資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提升。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