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研究

智庫動態週報(10月13日-19日)

發佈時間: 2014-10-20 10:28:05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實習生 楊堯    責任編輯: 張林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重要批示:將智庫發展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第一家針對智庫的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庫週報,梳理智庫的動態和專家觀點,呈現最高端的思想聲音。

一、智庫動態

李克強出席亞歐峰會彰顯大國外交的積極手段

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16日在義大利米蘭拉開帷幕。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構建負責任夥伴關係,促進可持續增長與安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17日上午在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非正式會議併發言,就國際和地區問題與各國領導人交換意見。外媒聚焦李克強總理的歐洲之行,並對此行的主要成果予以報道評析。[詳細]

紅旗文稿刊文:不能用法治代替人民民主專政

如果用法治來否定、代替人民民主專政,就上了“普世價值”的當,那法治就會變味,其結果是既得利益者即國際資本和國內買辦佔盡便宜,而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吃虧。[詳細]

境外媒體認為APEC會議考驗日本領導人外交誠意

領導人APEC會面與否引猜測 路透社10月8日報道:日本國內對首相安倍晉三11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破冰會談的預期逐漸升溫。一名幕僚暗示,安倍可能推遲參拜靖國神社活動。中日領導人的單獨會面,在兩國關係的突破方面具有象徵意義。[詳細]

《環球時報》採訪王文:中國崛起引發美國主流思想的分裂

隨著11月初美國中期選舉在即,美國兩黨爭鬥正變得格外緊張和微妙。就在這個關口,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新著《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出版,他因為表達了對美國政治衰敗的失望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他在書中強調,“強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制”三者的順序非常重要,但民主並不是第一位的,“強政府”才是首要的。1989年就提出西方民主制度是“歷史終結”的福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新思考,並引發西方學者談論“強政府”的思潮?正如美國《波士頓環球報》10月11日評論所説,“美國政府患上了令人苦不堪言的功能紊亂症,福山是在用新著為其把脈”。[詳細] 

教育部:專項檢查高校科研經費通報7種違規形式

近日,教育部組織召開直屬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情況第二批專項檢查動員部署會。中央紀委駐教育部紀檢組組長王立英從檢查、巡視和辦案的情況總結了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的7種主要表現形式,並深入剖析了問題産生的原因。[詳細]

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研討會:和平與安全合作成為中非合作升級版新願景

16日,中國-非洲和平與安全合作研討會在肯亞首都內羅畢舉行,來自中國和7個非洲國家及聯合國和非盟相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知名智庫的近30位專家學者和外交與安全官員出席,就中非和平與安全合作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鐘建華、中國駐肯亞大使劉顯法參加了研討會。[詳細]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難解的中日韓三國博弈

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玩失蹤一個多月後露面了。這個封閉國家怎麼了,中美日韓俄均“不明覺裏”。朝鮮暫時搶了東北亞三大國的風頭,而且在國際社會希望看到其高潮演出之時戛然而止。尤其是美日韓三國,希望看到朝鮮政局的劇變,以撬動這一區域朝鮮戰爭後固化的利益格局,使區域利益的天平傾向於美日韓同盟。但從現實觀之,東北亞地緣政治形勢宛若籠罩在中國上空的霧霾般晦暗不明。東北亞局勢,依然是“三加一”的博弈——中日韓加美國。中日韓互動是重點。[詳細]

二、智庫觀點

社科院法學所所長莫紀宏: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

"人多則正當性與合理性就多"的所謂邏輯,在以往發生的許多頗具規模的群體性事件中,被一再使用甚至複製推廣,以致成為某種負能量的"社會共識"。鋻於當下中國社會缺乏對"公平正義"的基本共識和評判標準的現狀,應更加重視通過法治實現公平正義。法治社會追求權利的公正、機會的公正、規則的公正、過程的公正、程式的公正,只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切實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做到良法善治和保障人權,就一定能夠實現權利、機會、規則、過程和程式的公正。[詳細]

展望十八屆四中全會系列述評:

1.傳統行政主導的立法模式將成為歷史[詳細]

2.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詳細]

3.依法治國是發展中國特色政治優勢的必由之路[詳細]

4.讓司法及其改革走在法治的道路上[詳細]

5.先法治後民主也許是建設法治中國的一條佳徑[詳細]

6.法治是反腐與改革的公約數[詳細]

俞可平:做人要有底線,治國同樣要有底線

近日,由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主編、國內十八位知名的政治學家、法學家和社會學家的代表性學術文章結集而成的《國家底線:公平正義與依法治國》一書,在中國共産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發行。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紀元和新征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公平正義當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往開來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將對依法治國和法治國家建設作出全面部署。[詳細]

周其仁:改革不應自我設限

土改突破口在於農地農房確權 “逐步收縮徵地規模、探索農地農房入市”是土改可行路徑。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城市化背景下,農村必須適應資源要素重新配置的要求,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允許土地産權有足夠的流動性。要使農民分享城鎮化紅利,前提是完成農地確權,轉向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他強調改革不應自我設限、自縛手腳;現實可行的土改路徑,就是“逐步收縮徵地規模、探索農地農房入市”。為此,一手實施“先行先試”的主動改革,一手從各地農地農房入市的實際經驗中提取政策元素,兩相結合勾畫出城市化“新土改”路線圖[詳細]

張佔斌:從戰略全局研判中國經濟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其最基本的特徵是經濟增長速度的轉換,這標誌著我國經濟正在發生階段性變化,體現了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的客觀趨勢。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詳細]

諾獎得主梯若爾十年前談中國:不應重演別國失誤

梯若爾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大師(1990-2000年世界經濟學家排名第二),被譽為當代"天才的經濟學家"。他曾發表過300多篇高水準的論文和11本專著,其研究領域幾乎涉及經濟學所有領域。梯若爾以他開創性的貢獻贏得了國際盛譽:1993年歐洲經濟協會Yrjo Jahnsson獎、1996年慕黎黑經濟研究中心,1999年産業組織協會傑出成員獎;1998年被推選為世界經濟計量學會主席,2001年當選為歐洲經濟學會主席,並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1993)和美國經濟學會外籍榮譽會員(1993)。[詳細]

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李克強總理促亞歐合作煥發新顏

金秋十月,李克強總理開啟了年內二度訪歐之旅。李總理此訪是政府間定期會晤有效運轉的機制之旅,是傳遞中國經濟發展“正能量”的信心之旅,是助力亞歐和平繁榮的夥伴之旅。德國,歐洲經濟的領頭羊,是李總理此次訪歐的首站,已然成為中歐溝通的門戶,默克爾盛讚兩國合作“極為密切”。俄羅斯,中國最大的領邦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是橫跨歐亞大陸的銜接點,中俄總理第十九次定期會晤成果豐碩,普京總統引中國古詩詞,喻中俄關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義大利,當年東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馬可•波羅的故鄉,也是李總理此訪的最後一站,10月16至17日,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在義大利米蘭舉行,李總理出席會議。這座工業時尚之都迎來了“亞歐峰會”的尊貴客人,點亮亞歐大陸互通共榮的火炬,堅定亞歐兩大洲相親相近的信念。[詳細]

三、智庫研究

 “伐謀”,智庫必須有的對外功能

《孫子兵法•謀攻篇》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兵法裏講到的“伐謀”,正是智庫常被人忽視的功能。20世紀尤其是二戰後美國的崛起,與美國智庫的“伐謀”密切相關。在過去很多時候,中國智庫非但沒能起到“伐謀”作用,反而容易成為他國智庫“伐謀”的對象。當下,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通常是從“咨政”、“啟民”的角度來論述,“伐謀”往往被忽視,這不得不説是一種研究缺失。[詳細]

“智庫”在思想界並非新詞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決策諮詢,以“為公共決策者出謀劃策”為核心目標的智庫機構也跟著迎來了春天。雖然對於公眾來説,“智庫”這個詞並不太熟悉,但是在學界,這個詞並非新詞。各大研究機構的領軍人物都紛紛發表探討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的文章,這也預示著中國智庫在一步步邁入黃金時代,中國的“思想市場”將會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健全。[詳細]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