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溪口村立足本地實際,秉持“一村一品”的發展理念,結合當地實際、依靠地域優勢、立足本地資源,逐步補齊農村産業短板,提高産業集聚效應和産品附加值,走出一條凸顯地域優勢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鄉村經濟富裕繁榮。
盛夏時節,余杭區百丈鎮溪口村格外秀麗。村民李大伯拿著布袋,一大早就張羅著去採一種特殊的青柴。李大伯介紹,這是為旅遊旺季作準備。李大伯這兩年每年能賣出二百斤灰粽,為家庭增加一筆不菲的收入。那李大伯所提的灰粽到底是什麼呢?這個用稻草灰和柴灰做成的粽子,因為製作工藝過於複雜,在余杭區百丈鎮裏,只有溪口村的部分村民會這項“手藝”。
“你別看這個小小的粽子不起眼,往上走,隔壁村子的人不會做,往下走,我們村的後半個村也不會做,只有我們這邊半個村的人會做這種粽子。”溪口村村民李大伯説起他的灰粽很是驕傲,“做這個粽子蠻複雜的,需要去山上採一種叫‘硬殼喬’的青柴,連同稻草一起燒成灰;然後在灶臺大鍋中燒上熱水,水燒開的時候,把柴灰倒進鋪滿紗布的籃子中,讓柴灰水慢慢滲透出來。反覆沉澱乾淨後,把糯米浸泡柴灰水中,白色的糯米就變成金黃色。”
“我們村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農業資源豐富,産業基礎紮實。以灰粽、烏龜糕、紅曲酒等為代表的優勢産業蓬勃發展,帶動了加工和運輸等産業鏈的完善。企業的進駐,合作社的引導,進一步增強了農民投身一村一品的信心。”溪口村黨委書記毛傳玉説,現在正通過電商平臺把村裏的優質農産品銷到更遠的地方,同時借助生態規模優勢,帶動了第三産業的發展。
葉丹是土生土長的溪口村人,大學畢業後在外打工。2018年她回到了家鄉,開了一家紅曲酒文化體驗館,紅曲酒是百丈鎮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在溪口村,長久以來就有冬季釀製紅曲酒的年俗。“釀製紅曲酒是自古傳承下來的一門手藝,而現在年輕人懂得這門手藝的已經不多了。我開這樣一家體驗館,就是要搭建一個平臺,一方面將紅曲酒的釀製方法傳承下去,另一方面也讓外來的朋友們能夠了解到我們的本地特色和鄉愁味道。”葉丹表示,之前村裏環境和各方面都不盡人意,總想往外面跑,現在村裏環境越來越好,在農村發展有了新動力新活力。
村子環境的改善,提升了村民的信心,也讓溪口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特産飯”。“這幾年我們村變化非常大,水清了、路寬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溪口村村委會主任王群英回憶,以前,村裏沒硬底路,沒路燈,河裏和路上到處都是垃圾,村集體收入一年只有1萬多元。後來村裏進行了全面的環境整治工作,多次發動黨員、幹部、群眾集中開展暴露垃圾攻堅整治、拆除違法建築、清除田間垃圾等行動,同時引導和幫助群眾致富,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
“事靠人做,業由人興。要使農村的傳統生産模式煥發生機,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需要新機制、新技術,需要年輕人加入農村建設隊伍。”毛傳玉表示,接下來,溪口村將加強村委會、合作社與創業者的長期合作,不斷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參與,不斷推進“一村一品”可持續發展,為溪口村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斷注入活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徐立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徐立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