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真的很方便,村裏有快遞驛站,走幾步路就可以寄快遞了,也能在這裡取件。”日前,家住革命老區桐廬新合鄉新合村的潘大伯在村裏的快遞驛站,順利地將自家做的手工索面通過快遞寄給了客戶,真正享受到家門口寄件的便利。
如今,潘大伯這樣的取件場景在桐廬縣內各個行政村發生,快遞收寄末端從鄉鎮一級延伸到村一級,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收寄快遞。實現“快遞進村”,是貫徹落實《關於建立省快遞業“兩進一齣”工程全國試點工作推進機制的通知》的工作任務之一,也是桐廬“快遞回歸”的重要內容。
如何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成為擺在企業、政府面前的共同課題。面對難關,桐廬縣創新合作模式,推進資源整合,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梗阻,在各村因地制宜打造“快遞驛站”。
以新合鄉為例,新合村是桐廬最偏遠的山村之一,全鄉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在快遞業和網購迅猛發展的當下,該鄉長期未能實現“家門口”的收發貨,村民們收件寄件只能跑到毗鄰的鄉鎮,極大地抑制了村民的網購需求和農産品上行外銷的通道。
“快遞寄不了,我們的新合索面就賣不出去。”
快遞進村難,難在哪?這並非一輛小貨車、一位快遞員就能解決,運送線網、快遞成本、快件數量等都阻礙著快遞進村的腳步。
對此,桐廬轉變觀念,由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末端共配,“三通一達”、百世等民營快遞公司聯合入股,組建運營團隊,明確公司運營模式、共配網路、村級驛站管理等工作,聘請職業經理人團隊負責推進“快遞驛站”全覆蓋工作和整體運營,搭建縣、鄉鎮、村三級共配網路體系。
新合鄉牢牢抓住了“村村通快遞”工程契機,通過徵求民意、科學選址,在全鄉五個行政村建成“快遞驛站”,徹底打通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梗阻,激活電商物流的“神經末梢”。
“建立‘快遞驛站’,不僅方便了村民取件寄件,更推動了新合農特産品‘走出去’。”新合鄉黨委委員葉鑫表示,新合鄉有著索面、茶葉、香榧等多種特色農産品,今年以來,借助“快遞驛站”寄遞渠道助力農特産品上行,新合鄉實現索面、茶葉銷售額達560余萬元,為農民增收致富、農村經濟發展擴寬了路子,有效解決老百姓農産品進城難、銷售難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截至目前,全縣181個行政村已實現快遞進村全覆蓋,累計配送快遞90萬餘件,快遞進村率達100%。隨著“快遞回歸”各項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物流體系日益健全,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應致遠 邵曼波 鄒峰 汪傑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應致遠 邵曼波 鄒峰 汪傑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