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桐廬專題 > 要聞資訊 新聞詳情
浙江桐廬:一雙毛線棉鞋背後的溫暖故事
中國網 · 通訊員 李雯 | 發佈時間2021-11-25 14:06:34    

   “快穿穿看,大小合不合適。”11月17日下午,當一雙手工製作的毛線棉鞋送到76歲的老人徐永婷手中時,她驚喜地穿上試了又試。

  這是浙江桐廬迎春社區棒棒針織隊送出的第63雙手工毛線棉鞋,與此前送出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徐永婷老人從《桐廬新聞》中看到而後主動向棒棒針織隊要的。未料沒幾天,棒棒針織隊隊長方雪芬與隊員錢水鳳就把手工毛線棉鞋送到府來了。

  “謝謝你們特地送來,穿上腳又暖和又舒服。”徐永婷握著方雪芬的手不住地表示感謝。

圖片1.png

  針織隊組建源於愛好

  棒棒針織隊組建於今年8月底。幾位志同道合的退休阿姨每週二聚在一起,聊天説笑切磋針織技藝。

  “一開始是社區的一位居民把自己做的棉鞋送了兩雙給我,我一看就非常喜歡,針線細密、花色精美,穿起來保暖又好看。我就向她討教方法,一來二去更多的居民看到我們在做棉鞋都加入了進來,這就是棒棒針織隊的前身。”説起棒棒針織隊成立的初衷,隊長方雪芬表示,原本只是個愛好,退休在家閒來無事,做做手工打發時間。沒想到,純手工製作的毛線棉鞋被越來越多的居民所喜歡,不少還主動加入到學習製作棉鞋的隊伍中來,這讓她動了組建針織隊的念頭。“針織隊取名‘棒棒’,因為是用棒棒針製作毛線棉鞋的,也寓意我們這支隊伍棒棒的。”方雪芬笑著解釋道。

  隊伍組建完成了,材料從何而來?

  不少居民聽説社區組建了一個棒棒針織隊,紛紛把家中的毛線貢獻出來,織鞋面的毛線有了著落,那鞋底與內膽怎麼解決?

  正當針織隊一籌莫展之際,社區為棒棒針織隊採購了一批內膽與鞋底並提供了場地,如此一來,棒棒針織隊就風風火火地“開幹”了。

  一雙毛線棉鞋製作需20小時

  別看這樣一雙手工毛線棉鞋,需先將鞋面織好,再將內膽與鞋面縫合,再與鞋底銜接縫製,製作好完整的一雙毛線棉鞋需花費上20幾個小時。然而對於棒棒針織隊的15名隊員來説,大家聚在一起織毛線、聊聊天,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一雙雙鞋就這樣製作出來,時間也過得很快,絲毫不覺得枯燥乏味。

  的確,來到位於迎春社區棒棒針織隊工作室裏,一雙雙色彩鮮艷、圖案精巧的手工毛線棉鞋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煞是好看。

  “退休了以後沒事做,這樣大家一起做做鞋子既能打發時間,又能做好事,蠻有意義的。”説話間,隊員錢水鳳從包裏拿出織了一半的鞋面,綠白相間的豎條紋在棒針的交織下呈現出一種規律的美感。“還是年輕時織過毛衣,多年沒有摸過棒針了。現在平常都把毛線帶在身邊,看電視的時候打,有空的時候也可以拿出來織兩針。”説著,她織了幾針向記者展示。

  如今,每週二都是隊員們最期待的日子,大家在迎春社區的會議室裏,有人卷毛線,有人織鞋面,有人將鞋底與內膽縫合,大家各司其職,其樂融融。

  “看到一團團線在我們手中變成一雙雙溫暖的棉鞋,把它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這種感覺特別棒。”方雪芬表示,每一雙手工毛線棉鞋都寄託著隊員們的愛心與祝福,每當收到他人的讚揚與感激時,這一份愛心就變得彌足珍貴。

  愛心以N次方的形式擴散

  那麼,手工製作的毛線棉鞋最終都到了誰的腳上?

  方雪芬介紹,早在重陽節之際,第一批趕制出來的棉鞋由針織隊的隊員親自送到了社區孤寡老人、困難家庭以及黨齡超過50年的老黨員手中。“看到他們穿著我們做的棉鞋時露出的笑容,大家是發自肺腑地感到開心,覺得這件事雖小但很有意義。”方雪芬説。

  剛幾天,棒棒針織隊還來到了桐君街道梅蓉村一戶困難家庭、一戶留守兒童的家中,為他們送上了兩雙手工毛線棉鞋。

  棒棒針織隊為孤寡老人、困難家庭送上手工棉鞋的事不僅感動了老人,也同樣感動了桐廬田園蔬菜有限公司的老闆黃肖敏,得知棒棒針織隊的善舉後,他慷慨解囊贊助了1000元錢,用於採購原料。

  “作為方雪芬的老朋友,聽説她在做既有愛心又有意義的事,我也希望獻上我的綿薄之力。”面對表揚,黃肖敏擺擺手錶示這並不算什麼。

  就這樣,愛心以“N次方”的形式進行複製與傳遞,一雙雙手工毛線棉鞋的一針一線中包含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與祝福。

  “我們僅是付出了一點精力和時間,儘自己一份微小的愛心去幫助自己能幫助的人,這件事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正如方雪芬所言,這份愛心將持續擴散、傳遞。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李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李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