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紋蜉、膨鋏大鰓蜉、黑扁蜉……説起這些名字,不少市民可能會感到陌生。它們統一的類別是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蜉蝣目,同時也是驗證桐廬優質水環境的重要指標生物。
“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時間或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底,且不能通過0.5mm(40目)孔徑篩網的水生生物類群,是水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桐廬縣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相關負責人何燕飛介紹,在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昆蟲綱中,除了蜉蝣目(Ephemeroptera),還有襀翅目(Plecoptera)和毛翅目(Trichoptera)被統稱為EPT。
“EPT的幼蟲生活在水中,它們對水體環境要求較高,耐污能力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水體的水質品質。”何燕飛表示,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在縣內水生生物調查中都有發現,從一定程度可以説明桐廬的水體環境品質較好。
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孕育了桐廬豐富的生物資源。今年以來,桐廬聯合第三方技術單位同時外聘中科院、高等院校等專家,成立專業的調查指導鑒定小組,對全縣域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縣域生物種類、數量和分佈狀況。截至目前,調查單位已完成底棲動物春季和秋季野外調查工作。
調查過程中發現,在桐廬後溪、前溪、羅溪、蘆茨溪等多處溪流中發現EPT昆蟲,“它們在桐廬‘安家落戶’,驗證了桐廬水體水質較好。”何燕飛説。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金軼潤 陳偉榮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金軼潤 陳偉榮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