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4點多,桐廬縣徐凝小學教學樓4樓的一間教室裏,傳出朗朗書聲。“小書童們”身著漢服、頭戴帽子,端坐桌前,書桌上放著《論語》與書簡;徐凝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種麗也身著漢服,手拿教尺,站在學生中間。師生共同誦讀、吟唱《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孩子們聲音清脆、響亮。
“桃花怒放,色彩鮮艷紅似火,一位姑娘出嫁了,歡歡喜喜地嫁入夫家。”吟誦後,老師講解詩歌含義。
這是徐凝小學課後拓展性服務課程之一——徐凝古詩文大講堂,這樣的場景也已成為學校的課後“美景”之一。作為全縣唯一一所以詩人命名的學校,徐凝小學從“詩意文化”入手,作為其特色課後服務。
“結合學校特色,我們開設這樣一門課。在這個大講堂裏,我與孩子們一起誦讀經典,在其中汲取先賢的智慧,既提升了內涵,又在他們心中種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种老師説,課後服務課程雖然只有1小時,但日積月累,也能潛移默化孩子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層次。
為此,種麗也調整了課時與備課內容,選擇難度低、適合小學生誦讀的詩歌,配以古樂或敲擊空靈鼓,精心營造書香盈盈的育人氛圍,讓學生在高雅健康的環境中接受國學的熏陶。
落實“雙減”政策是“硬規定”,如何在落實中實現“軟著陸”?徐凝小學以詩意文化為核心,設計了“六意”課程體系,旨在培養正、樸、真、美、創、健的詩意少年。“課後服務恰恰給我們課程體系的實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此,我們在做好‘1’的基礎上,從特色、特長兩個維度設計了多門課後拓展性服務課程。”桐廬縣徐凝小學副校長吳群建説。
記者了解到,徐凝小學開設有古詩文大講堂、孝文化、科技模型教育等特色類課程以及體藝、書法、繪畫等特長類課程。
“媽媽之前給我報了補習班,但我更喜歡放學後學校裏的生活,我可以跟小朋友畫畫、跳舞、唱歌,還能跟种老師學習古詩文。”三年級學生張楚怡説。全新的政策,讓學生更期待下學後的生活。目前,徐凝小學超90%的學生報名參與“1+X”課後服務。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傑菲 通訊員 王佳寧 金黃璐敏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傑菲 通訊員 王佳寧 金黃璐敏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