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城南街道仁智村地處桐廬縣城東部,距離縣城行政中心4公里,坐落于富春江與大奇山之間,村內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村民勤奮耐勞,民風淳樸。
這個曾經名不經傳的小鄉村,現已發展成為集傳統美食、民俗文化、生態旅遊、為一體的休閒鄉村旅遊目的地。讓我們走進仁智村,探一探饅頭村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
(一)
走進仁智村天井塢自然村,村口文化公園“廉潔”二字映入眼簾,六個風葉交合在一起如同一個風扇,寓意常吹清廉正氣風。
自從村裏建造了這個文化公園,這裡成了村民們每天聚會好去處,“看看現在,想想以前,我們村的變化太大了。不僅村裏美化亮化了,而且變成了教育黨員幹部為人民服務的露天課堂。別小看這‘廉潔’二字,它能對村幹部和黨員起到警示作用。”村民朱林根説。
誰能想到,就在2019年,仁智村卻因村務混亂、環境臟亂等現象,戴上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成了城南街道的一個“落後村”。要想改變仁智村“軟弱渙散”的面貌,就得緊抓該村“兩委”班子。在城南街道負責人的指導下,仁智村率先試行了“三週三曬”工作法。
在仁智村委辦公樓前,有一面“三週三曬”工作法的墻,這裡曬著周計劃、周例會和周考核,在仁智村黨總支書記袁烈波看來,這面工作墻,不僅曬出了“工作”,更是曬出了“透明”、曬出了“任務”,曬出了“聚力”。
與此同時,該村針對村莊整治和庭院美化工程,專門成立了“光明頂”調解矛盾糾紛服務站,創建“天井議事廳”和“鄉賢議事廳”;通過文化禮堂陣地,播放廉政教育片、開展廉政主題教育把清廉文化普及到全村,如此一套組合拳,村級管理走上了“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路子。
(二)
連日來,仁智饅頭産業園生産熱火朝天。原來,産業園的師傅們正在為端午節趕制饅頭。
鮑戴家饅頭製作起源於清道光年間。據傳,鮑戴家鮑氏先祖鮑賢生年輕時從原籍安徽歙縣經蘭溪輾轉至鮑戴家居住。鮑賢生在老家是一位饅頭的製作高手,定居桐廬後,他仍以製作饅頭為生計。經其後人的前承後傳,鮑姓一族基本人人都會製作饅頭;同時與鮑家毗鄰的戴家人經過鮑姓人的言傳身教,也學著做起了這門生意。據統計,鮑戴家的面作坊鼎盛時有70余家,幾乎壟斷了桐廬縣內的面作。
2018年9月,城南街道仁智村與杭州安廚電子商務公司共同合作興辦饅頭産業,為了讓仁智酒釀饅頭從山區走向全國,仁智村開始建造饅頭産業園。自2020年9月開始,饅頭産業園將全村17家饅頭家庭作坊聯合起來,並聘請酒釀饅頭能工巧匠,形成了和面、發酵、製作、蒸熟、運輸等一條龍服務。
今年1月,仁智饅頭産業園正式投入生産。“現在,我們的每天可以生産兩到三萬個饅頭,目前,每天的銷售量在1萬個以上,而且在穩步提升。”説到眼下仁智饅頭産業園的生産情況,廠長王廟松非常自信。
年過六旬的仁智村村民戴詩良、戴美英是饅頭廠專門聘請的老師傅。現在每天一大早,已經做了40多年的饅頭夫妻倆每天在饅頭村忙碌著,和面、揉面、醒面……教導廠裏的員工如何做出鬆軟的饅頭。
今年4月,首屆仁智饅頭文化節的舉辦,仁智饅頭吉祥物“呆饅”發佈、仁智村饅頭非遺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授牌成功、與食品業界龍頭企業達成合作簽約、入駐網上農博一村一品欄目……關於“仁智饅頭”未來發展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在不久的未來,仁智村的産品會迅速進入一個品牌增值化發展的道路。
除了著力打造“仁智饅頭”品牌外,仁智村還以大奇山健康綠道為大動脈,計劃打造出一個集産業發展、生態旅遊、養生養老于一體的“一強五美”全面示範村。同時,以國防教育為核心、以軍旅文化為載體的全國首座集知識性、體驗性、互動性為一體的準軍事化文化教育風情園已在仁智村建設完成,將全面帶動和提升仁智村及桐廬全縣地方旅遊和經濟的發展。
(三)
仁智村歷來文化氣息濃郁,非物質文化遺豐厚,有流傳千百年的文子山竹馬、天井塢露臺、石墻裏鑼鼓亭、鮑戴家龍燈,每逢過年過節,大家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遠近聞名,至今仍為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這幾天,仁智村的天井塢文化禮堂裏鏘鏘鏘鏘響個不停。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鑼鼓聲,10多名村民身穿彩服、頭戴鳳冠、揚起馬鞭、翩翩起舞。這是村民們在排練表演仁智村的一個傳統非遺項目——仁智西塢裏父子山竹馬。
村民袁志富今年59歲,早年曾擔任過西烏裏村網格支部書記,是西塢裏父子山竹馬表演項目的組織者。一直以來,他都把這項傳統項目掛念在心中,要把這個傳統的項目再“拾”回來。
“西塢裏父子山竹馬距今有800多年曆史,對我們老一輩的人來説,有著難以割捨的歷史淵源。”袁志富説,大約20多年前,西塢裏父子山竹馬曾一度失傳了,導致逢年過節,村裏死氣沉沉的。
去年,疫情快要結束的時候,袁志富主動找到村兩委會,提出把西塢裏父子山竹馬傳統項目恢復起來,受到村幹部的大力支援。
“作為縣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一定要把祖輩留下的東西傳承下去。”今年已有86歲的袁樟弟被邀請擔任父子山竹馬表演的顧問。原來,在10多歲時,他被村裏選中表演,在那時看來,跳竹馬不僅能強身健體,還是一個家庭的榮耀。在當時,無論是平時排練,還是元宵節等重要節慶時節正式演出,周圍十里八鄉的村民們都會趕來觀看,沾沾福氣。排練之餘,袁志富還不忘向年輕的村民講解父子山竹馬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述這片土地上的先人們如何生存、如何在竹馬舞的韻律中寄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亞運會馬術場館‘踏馬而來’,屆時我們也將組織表演竹馬,用最質樸的方式迎接2020杭州亞運會的到來。”袁志富滿臉憧憬地説道,跳竹馬不僅僅是一項康體健身的活動,更是助推農村産業興旺、鄉村文明的文化力量,希望這項非遺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王儀楚 劉慶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王儀楚 劉慶華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