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桐廬縣桐君街道閬苑村文化禮堂內,展開了一場特別的“新村夜話”,90歲的抗美援朝老兵、70歲的新中國第一批下海經商老黨員、35歲的年輕新閬苑人一起共話入黨初心,重溫當年的故事,用最質樸和真摯的語言向建黨100週年獻禮。
為了參加“新村夜話”,90歲的羅林玉翻出了當兵時的軍大襖,胸前的軍功章閃爍著歲月的印跡。60多年前羅老響應國家號召,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抗日戰爭勝利後,朝鮮戰爭開始了,關係國家安危,我是第二批去的朝鮮,踩著浮橋冒雪連夜趕路,小米加步槍對抗先進武器。”在那個槍林彈雨的英雄年代,跟著共産黨解放全中國,勞苦人民得翻身是羅林玉們心中的信念,也是他們的入黨初心。“1954年1月我正式成為中國共産黨員。聽黨的教導,積極努力工作,不怕苦,搶修公路,立過兩次軍功。”
尤正榮今年70歲,是改革開放後閬苑村下海經商的第一人,擔任過企業的黨支部書記。“從我懂事開始,共産黨的教育就牢牢記在心裏,參加工作後被推薦到農機廠,由於比較肯吃苦,業務也做的上去,得到企業的認可。集體轉職後,開始自己創業,趕上了黨的新政策,改革開放的好機遇”。尤正榮説自己是吃過苦的人,對童年的記憶就是吃不飽飯。他深深得感受到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沒有共産黨的領導,哪會有現在的好生活。”
許麗鑫是一名80後,老家在河北承德。她認為自己的初心故事可以講很久,其中最特別的一件事是,當年入黨時,自己已不是本村的戶口,卻獲得村黨員們的全票通過。“對共産黨的初步認識,來自我的父親。是他在我幼小的心靈,播種下入黨的初心。”
許麗鑫的爸爸是一名共産黨員,小時候村裏發大水,田地都受了災,村民們吃飯全指望那一畝三分地,小組就召集黨員去扶玉米桿搶種,那是農忙時節最後一次堆肥的時候,媽媽堅決不同意爸爸去村裏幫忙,“你去了,那咱家的地怎麼辦,孩子們吃什麼?”爸爸的回答,她至今記憶猶新:“組織需要我的時候怎麼能不去呢,咱現在手上有田了,還得感謝黨不是嗎?黨有事情,我們一定得去啊!”媽媽半晌不吭聲,最後説了一句:對的。就這樣,從父母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許麗鑫的意識裏,對共産黨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共産黨,應該是一個捨己為人、忠誠于組織的人,長大後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剛滿18歲她就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工作後她默默的利用快遞員的身份,幫助家鄉招商引資。2009年,村書記主動推薦許麗鑫讓她加入共産黨,村裏召開黨員大會,所有黨員全票同意。“我認為中國共産黨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桂冠,更意味著貢獻、犧牲、為黨分憂、擁護黨,實現自身價值。
”短短一個小時的“新村夜話”在三名黨員的真摯分享中結束了,村民代表們從中感受到了一顆顆因為中國共産黨而始終火熱的初心。這一份份對黨的忠誠、熱愛、奉獻之熱情,也在村民們之間默默的傳遞著,帶進更多人心中。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皇甫曉丹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皇甫曉丹 | 責編:徐立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