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笑臉慶豐收 攜手迎小康”為主題的桐廬縣第三屆農民豐收節暨富春江慢生活體驗節在富春江鎮茆坪村開幕。
茆坪村地處浙江省首個鄉村慢生活體驗區——桐廬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內,這座深山古村落的迷人風采,古道、古橋、古樹、古宅……一件件古物訴説著村莊的悠悠過往,也構成了當下茆坪的基本元素。
從衛星地圖上看,南北走向的茆坪村形如一隻碩大的元寶,仿佛被誰不經意間斜放在了桐廬的連綿群山之間。
村落始建於宋元之際,現有馬嶺古道、萬福橋、仁壽橋以及胡氏宗祠、文安樓等二十多處歷史文化建築,還有圓柏、香樟、黃連等一批古樹名木。
古時的茆坪人以燒碳為生,賣碳為業。一條馬嶺古道,溝聯起桐廬與浦江兩縣的商貿往來;而村前緩緩流淌的蘆茨溪,則承載著過往船隻,將村裏的竹木、柴碳等山貨運送至四面八方。明末清初時,地處水陸交通中段的茆坪村,是各地客商的必經之地和歇腳、休憩的重要驛站,也是浙西地區最為興旺發達的村落之一。
村內有修建於民國初年、佔地面積達500多平方米的徽派建築的文安樓,它被曾到此小住過的桐廬籍國畫大師葉淺予譽為“江南第一農居”,老宅外觀氣派恢宏,又有著濃郁的歷史韻味,時常有人前來探訪或考察。
亭臺樓閣今猶在,山水古韻入畫來。城鎮化的進程中,當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産漸漸消失,當一些古村落徘徊在去或留的十字路口,已然走過700多年曆程的茆坪村,從一撥撥慕名而來的遊客中看到了機遇。
尊重歷史,修復古建,適度開發,讓鄉愁成為最動人心弦的一種情懷與生産力——古村煥發出新生機,也為本次豐收節和慢生活體驗節提供了極好的環境和人文條件。
當人們走進茆坪村,古樟古道古亭,熱情洋溢的“穀物笑臉”,高高的由各種穀物組成的豐收塔,久違的漁夫和鸕鶿鳥,陽光之下的曬谷場,一屜屜排列有序的饅頭蒸屜……幾乎都成了來者駐足留影的打卡之地。
不同於一般形式的展覽,本次活動的言農展覽不僅向遊客展示水稻一生的成長過程,突出“粒粒皆辛苦”的主題,還展示了來自桐廬縣各個鄉鎮的名點、名吃、名産,並開設了有網紅達人的直播宣傳,讓人們欣喜地感受到現代化建設在農村奔小康的路上所踏出的堅毅步伐。在開幕式上,唱主角的不是音樂舞蹈,而是來自全縣14個鄉鎮街道的代表,向所有來賓“吆喝”,推薦自己的“三農”特色産品;而以“金穗獎”為題的首屆為全縣農戶設立的獎項,分別授給了最大養殖戶黃淑女、黃興根、王鷹、王樟榮、鄧友良、吳利偉等6人,最大種植戶方雪勇、向毅、王樟強、徐星、魏小芬、金建榮等6人。早在一個月前就準備就緒的茆坪女子板龍在開幕式上成了最搶眼的民俗表演,也讓人們感受到了富裕起來的農家婦女所呈現的激情和歡樂。
“十六回切”是流傳于桐廬境內的一款始於南宋的民間家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而在當天的“豐收宴”上,當地農民推出了他們親手製作的象徵富裕起來的農民生活的“農家十六回切”給遊人留下了無盡的回味……
同步舉辦的富春江慢生活體驗節,把馬嶺古道、石舍文創、農事比賽、春江魚宴等多項極富特色和互動的活動,通過專業人士指導,志願者帶領,遊客探訪參與等多種形式,讓來賓更加立體地感受到了當地的風景、風情、風韻。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錢淩蕓 陳晶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錢淩蕓 陳晶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