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桐廬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到8月底,桐君街道所有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均超50萬元,經營性收入均超30萬元,率先實現“5030”全覆蓋,成為桐廬首個全面完成此目標的街道。
梅蓉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桐廬縣內外聞名的億元村,村集體企業、農業生産搞得紅紅火火,但隨著改革的深入、民營經濟的崛起,原集體村辦企業相繼被市場淘汰,留下一批老廠房長期閒置。“我們緊緊抓住大地藝術節主會場落戶這一契機,將閒置廠房和低效用地盤活,産出效益。”梅蓉村黨委書記吳方雲表示,僅此一項,村集體每年經營性收入增收就達70萬元。
與梅蓉村不同,浮橋埠村則是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物業經濟。目前一幢建築面積達17700平方米的綜合服務性大樓已拔地而起,既解決了浮橋埠委的辦公場地,又擁有了商業物業用房。項目主體部分已完成,正進行室外配套工程的建設和對外招商,預計年租金可達300余萬元。
資源盤活、土地流轉、入股分紅……桐君街道其他四個村也利用各自優勢,使出渾身解數來打好“增收仗”。如麻蓬村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來推進土地高效利用,通過指標置換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035萬元,而在三年前麻蓬村還負債1500多萬元,是桐君街道負債最多的村;閬苑、君山、濮家莊等村則通過駐村企業入股分紅增收益。
一方面是村兩委班子動足腦筋挖潛促增收,另一方面桐君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通過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紮緊村集體經濟的“籠子”,兩條腿同步邁進,使鄉村消薄增收的步子邁得又快又穩。
“我們通過‘親清地圖’鄉村智慧治理平臺加強對農村‘三小’管理,並建立村級工程全流程品質監管、小額支出‘日清月結周公示’、村報賬員‘街考村聘異地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從源頭和關鍵環節規範了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桐君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華志毅表示,通過這些創新舉措,村級財務賬目清了,收支明瞭,監管緊了,資源(産)登記由粗變精,群眾監督也更加容易,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順來 汪傑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順來 汪傑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